石家庄市华兴小学 李娜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课文边画出重点词语的习惯。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对任何事物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准备
胡子、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 设计说明 |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 |
1.师:同学们,你们是否丢失过自己心爱的东西呢?心情怎样?你会怎么做? 2.师:有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峰骆驼,他也很着急。 (出示课件:商人焦急的图片)怎么办呢?他最终找到了吗? 3.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 情境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朗读要求:做到正确、流利、不多、丢字;不认识的字词学生可用查字典的方法来解决。 2.小组内读课文,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 3.教师以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 4.学生简述故事大意,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蜘蛛爸爸是如何处理问题的。 | 学生通过自己查字典,不仅可以提高识字词的能力,而且培养自主意识。 采用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检验学生认字情况,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三、深入品味,读中感悟 | |
1.学生再次自由读文,思考:“老人知道了骆驼的那些情况?又是如何知道骆驼的情况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并重点抓住“不紧不慢、愤愤不平”等词语,随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师:你从老人身上学到了什么智慧? | 提出中心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交流和讨论,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加深学生对文章人物内心的体验、感悟。 |
四、拓展延伸、写寻物启示 | |
1.师:同学们,你能帮商人写一个寻物启示吗? 2.交流想法,教师总结 3.写入采蜜集、小笔头 | 拓展延伸、写寻物启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把课堂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 |
1.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字的占格和间架结构,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
聪明的使臣
从前,一个王国有着一项很特别的习俗,任何人在国王的宴席上都不可以翻动菜肴,而只能吃上面的那部分。
一次,一个外国的使臣来到这个国家,国王非常高兴地设宴招待这个使臣。宴会开始了,使者端上来一条盖着香料的鱼。这个使者不知道习俗,就把鱼翻了过来。
大臣们看见了,齐声高喊道:“陛下,您遭到了侮辱!在您以前从来没有一个国王遭到这样的侮辱,您必须立即处死他!”
国王叹了口气,对使臣说:“你听见了吗?如果我不处死你,我就会受到臣民的嘲笑。不过,看在贵国和我国的友好关系上,你在临死前可以向我请求一件事,我一定应允。”
使臣想了想说:“既然是这样,我也没有办法。我就向您提一个微小的祈求吧。”
国王说:“好,除了给你生命,什么要求,我都能满足。”
于是使臣说:“我希望在我死之前,让每一个看见我翻转那条鱼的人都被挖去双眼。”
国王大吃一惊,连忙以上帝的名义发誓说自己什么也没看见,只不过是听信了别人的话。
接着在一旁的王后也为自己开脱:“仁慈的圣母在上,我可是什么也没看见啊!”
大臣们面面相觑,然后一个个站起来,指天划地发誓说自己也是什么都没看见,因此不应该被挖去眼睛。
最后,使臣面带微笑地站了起来:“既然没人看见我翻动那条鱼,就让我们继续吃饭吧!”
使臣凭借自己的智慧回到了故土。
蜜蜂引路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
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巩固提高
槐北路小学王凝
一、画去括号内使用不正确的字
(详祥)细 蜂(蜜密)脚(印映)究(竞竟)
二、按课文内容填表
三、给下面一段对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老人说 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 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 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
老人说 那可不知道
参考答案:
一、详、蜜、印、竟
二、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
三、:”?”“。”“,“”。“”?“”!?“:”。”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