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冀教版第七册:《爬山虎的脚》教案及习题

新学网 > 语文 >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 形形色色的植物 > 形形色色的植物教案和习题

文本细读: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形形色色”这一文眼,从植物世界的“庞大、复杂”与“奇趣无比、五光十色”之处落笔,以流畅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神奇有趣的植物世界。有详有略,重点突出。作者对整个自然、对奇妙的绿色世界、对生命都洋溢着满怀的热爱。

课文共6个自然段。一至三自然段围绕“植物世界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世界”,分别从植物的种类、生存环境、形体、寿命、生长速度几方面进行了介绍。作者采用了对比的说明手法。

四至五自然段则围绕“植物世界还是一个奇趣无比、五光十色的世界”,继续描绘着“形形色色的植物”。作者用了三组“你也许以为……?不是。”这样的排比句式,分别列举出特性奇异的植物种类加以论证,既强化了表达效果,又增强了说服力与感染力。段末的省略号,则给人以不尽的遐想。

文章的结尾,读罢仍感余音未绝,让人意犹未尽。

通观课文全篇,文中还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植物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品读体会、比较句式、仿写等手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富有情趣的表达,让他们逐步学会积累语言表达的“样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庞大”“形形色色”“随风见长”“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传达出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继续学习从题目入手,抓住中心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要通过品读体会、比较句式、仿写等手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运用的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让他们逐步学会积累语言表达的“样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植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对绿色生命的关爱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从题目入手,抓住中心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抓住中心词语和关键语句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一些有趣的植物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紧扣题目,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快速导入新课,抓住中心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教师板书课题后,学生齐读课题。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题目中“形形色色”的理解。(学生畅所欲言。)

2.师:为什么说植物是形形色色的?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形形色色的植物?让我们快快打开书,一睹为快!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设计意图:识记字词,疏通文意,熟悉内容)

1.学生出声读课文,遇到不易读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把它弄明白。反复读,达到字字响亮,句句通畅。

2.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庞大”“随风见长”“五光十色”等词语可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相机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速度课文,梳理文章结构:(设计意图:理清写作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勾画出和“形形色色”相照应的概括性语句:

1.“植物世界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世界。”

2.“植物世界还是一个奇趣无比、五光十色的世界。”

四、交流汇报一至三自然段从哪几方面体现“庞大复杂”:

种类繁多、环境各异、形体大小、寿命长短、生长速度。

五、默读四五段,思考“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很有趣?有趣在哪里?”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还可在书旁写下批注。(设计意图:指导学习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3.体会段末省略号的用法,引导学生结合课前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再按照作者“你也许认为……吧?不是”的句式,进行一个简短的续写。

(设计意图: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六、总结: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现在想说什么?(学生畅谈后,齐读最后一段。)

七、师:是啊,“植物世界里的故事和秘密是说不尽的。”你还想知道哪些秘密?就利用今天课余时间去发现、去探索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植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对绿色生命的关爱情感。)

第二课时

一、同学们,这么庞大复杂、五光十色的植物世界作者却给我们介绍的有条不紊、清清楚楚,这除了得益于我们上节课发现的中心词语和中心句的恰当运用之外,还在于作者运用了恰当有效的说明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逐步学会积累语言表达的“样式”。)

1.介绍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2.读文体会文中都用到了哪几种说明方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二、根据课下学生查阅的资料,开一个植物介绍会,畅所欲言,进一步体会植物世界的形形色色。提倡学生用上一定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既培养了其探索的兴趣,又训练了其运用新的语言表达样式说话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设计意图:课堂检测,强调重难点,学情反馈)

1.《形形色色的植物》这篇说明文,作者抓住( )这一中心词语,分别从植物的( )、( )、( )、( )、( )等方面进行介绍,运用( )、( )、( )的说明方法为我们展示出一个( )、( )的植物世界。

2.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这两片小叶就像贪玩儿的孩子,白天一刻不停地在“跳舞”。( )

(2)澳洲的杏仁桉树,就有一百几十米高。( )

(3)植物的生长速度也不一样,有的很快,如山间竹笋,一场春雨过后,笋芽一天能蹿几尺高。( )

四、学生回家进一步搜集、整理有关植物的资料,并办成小报的形式。

(设计意图:用写画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培养其关爱绿色生命的情感。)

山苏花

仇春霖

当春姑娘第一次降临人间的时候,花娘娘也领着她的孩子——牡丹、荷花、菊花、腊梅和山苏花来到大地上。她嘱咐孩子们要争取在人间开放出最美丽的花朵。于是牡丹、荷花、菊花、腊梅都争先恐后,要力争向人间献出第一枝鲜花。但是山苏花却没有这个决心,她想:“何必抢着第一个开花呢,迟开早开还不是一样开。何况大地上从来就没有开过花,要做一个发明家,我可没有这种兴趣。”

在花姊妹中牡丹是优胜者:她在春光明媚的时节,就向人间献出了一枝枝鲜红的、雪白的、碧绿的鲜艳花朵。山苏花见了惊奇的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我要是有这么一朵花该多美呀!……可是春天的光辉已经被牡丹夺去了。我等到夏天再说吧!”

夏季来到了,太阳向大地撒下了万道金光。山苏花不满地说:“哎呀呀,这么厉害的太阳怎么得了!谁要在夏天开花,准得被晒死!”可是荷花这时候却向人间献出了她美丽的蓓蕾。于是山苏花又赞叹地说:“我真傻呀,在夏天开花该多好啊!……唉,迟了,只有等待秋天了!”

金色的秋天到了。云淡风轻,天高气爽,山苏花一味赞赏着秋天的风光,有些陶醉了,她渐渐眯上眼睛,沉睡在金黄色的大自然的怀抱中。直到秋菊缤纷的时候,她才睁开矇眬的眼睛。她又叹息道:“唉!多倒霉,又错过好机会啦!……算了,干脆到冬天再说吧!”

可是在严冬,只有坚强的腊梅冒着凛冽的风雪,给人间送来芳香。山苏花却蜷缩着身躯,埋藏在枯草丛里。

冬去春来,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一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看见过山苏花开花哩。

《形形色色的植物》 习题精选(一)

一、快乐认识新朋友。(看拼音,写汉字)

bā jiāo tán huā pang dà

( )( )( )

fù gaì ào zhōu xìng rén

( )( )( )

二、巧辨双胞胎。

貌( )冠( )

藐( )蔻( )

孟( )庞( )

盂( )宠( )

三、给句子中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覆:①盖住。 ②底朝上翻过来。

地面上如果没有植物覆盖,水土就容易流失。( )

四、竞争上岗。

不但……而且 要是……就 既……又

⑴你( )在树下待半天,眼看着树叶( )把你遮盖起来了。

⑵有些植物( )能够运动,( )还会“跳舞”呢。

五、记忆带里装珍宝。

⑴植物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世界。(修改病句)

⑵热带有一种芭蕉,你要是在树下待半天,眼看这树叶就把你遮盖起来了,( )

《形形色色的植物》 习题精选(二)

一、看一看,写一写。

庞—(庞)—(庞大)澳—( )—( )

昙—( )—( )宵—( )—( )

贪—( )—( )秘—( )—( )

二、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庞大( )覆盖( )发现(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南极一年分两季,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里,常见的植物有两种。一种叫地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在石头上,一丛一丛的。这种黄绿色的地衣_____________,有的品种长一厘米需要一千年!

3.说实话,这里环境___________、荒凉,生活寂寞、单调。

四、你同意下列说法吗?

1.花都是白天开放( )

2.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 )

3.植物都是不能运动得( )

五、阅读训练。

蚂蚁整天辛勤的劳动,没有一个偷懒的。它们很团结,见了面就相互摇着触角打招呼。我很喜欢它们,有时候捉虫子给它们吃。

1.这段话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喜欢它们的原因:一是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它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喜欢它们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