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8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建筑和浩瀚繁富的收藏,理解布达拉宫无法估计的价值。
3、感受本文色彩华丽、词汇丰富的语言表达特点。积累语言,丰富语感。
4、学习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并整理有关布达拉宫的资料。
教学重点:感受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建筑和浩瀚繁富的收藏。可以通过让学生默读、勾画、批注等方式,理解布达拉宫不可估量的价值。
教学难点:感受本文色彩华丽、词汇丰富的语言表达特点。可以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积累语言、丰富语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情境导入 | 欣赏歌曲《朝拜》。 你对布达拉宫有哪些了解,交流资料。 (注:至少交流布达拉宫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价值等。) | 使学生尽快融入课文情境。 |
初读感知 | 一、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课文,扫除重难点字词障碍。 二、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的布达拉宫? (雄伟壮观的外表和浩瀚繁富的宝藏) 2、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的是它的外表?(2-----6自然段)哪些自然段介绍的是它里面的宝物?(7-----13自然段) 3、读2------6自然段描写外表的段落,概括出: 2段是远望布达拉宫的样子; 3段是仰望布达拉宫的样子; 4段用具体的数字介绍它的外表; 5五段介绍的是它的宫墙和结构; 6段介绍的是它的颜色和外部装饰,是佛教圣地 4、读7------13自然段描写宝物的段落,概括出: 7段:经书,尤其是古印度的贝叶经; 8段:历世达赖的灵塔,尤其是五世达赖灵塔内的珍珠; 9段:明清两代帝王敕封的各种宝物; 10段:里面的唐卡、佛像、壁画 5、回归整体,教师总结,找到中心句:(布达拉宫不仅外表令人叹为观止,还是一个宝物荟萃的博物馆!) | 从整体出发,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由整体到部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从而清晰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二课时深入感悟课文奠定基础。 由部分回归到整体,做到内容结构化,为内容问题化作准备。 |
初步感 悟课文 | 一、自读自悟: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叹为观止”是什么意思?宝物荟萃又是什么意思呢? 2、读课文2------6自然段,提出要求: (1)、画出能够表现“布达拉宫的外表令人叹为观止”的句子。 (2)、读一读你勾画的句子,结合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你查阅的资料,在旁边批注你的感受。 (注:引导学生勾画出以下重点语句,并深刻批注感受: a、远望:在灿烂的阳光下,在巍巍的红山之巅,布达拉宫凌空屹立,金光四射,巍峨壮观,散发着一种令人震撼的美。 b、仰望:白宫,从东到西结构紧凑,由低到高鳞次栉比;红宫居中,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c、佛教圣地:红、黄、白三种颜色和外部装饰,显得流光溢彩、金碧辉煌。 3、读课文7-----13自然段,看看这些宝物哪个最珍贵,珍贵之处在于哪,写出自己的感受。 注:学生至少能结合古印度的贝叶经、五世达赖灵塔内的珍珠、明清两代帝王敕封的宝物和里面的佛像、壁画等作批注) 再次总结:回归整体,教师总结,复习中心句:(布达拉宫不仅外表令人叹为观止,还是一个宝物荟萃的博物馆!) | 通过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勾画出文章重点语句,并结合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的资料,写出自己的感受,进一步为二课时深入感悟课文奠定基础。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课前欣赏 | 配乐欣赏西藏风光片 | 使学生感受课文情境 |
情境导入 | 师:伴随着澄澈的音乐,我们走进了西藏;走进了拉萨;走进了布达拉宫。布达拉宫这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老宫殿,是雪域高原的明珠;是藏传佛教的圣地;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是浴火重生的传奇。 | 激情导入 营造氛围 |
品读感悟 | 1、文章中的哪句话概括了主要内容?(布达拉宫不仅外表令人叹为观止,还是一个宝物荟萃的博物馆!) 2、请学生把已勾画出的最能表现“布达拉宫外表令人叹为观止”和“它的里面是一个宝物荟萃的博物馆”的相关语句再读一读,然后结合勾画的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查阅的资料,想想新的感受。 2、3、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全班汇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重点预设: 1、外表令人叹为观止: 1)远望 重点预设: a、“当你走向海拔3670米的圣城拉萨的时候,远在数十里之外,就能透过高原特有的清澈透明的空气看到布达拉宫壮美的身影。” 如果学生能结合这段话中“数十里、壮美”感受到布达拉宫非常壮观、美丽,就引导学生读读,感受它壮美的身影。 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从这个自然段中的哪还感受到了它的壮美,从而引导学生谈谈下面的重点句。 b、“在灿烂的阳光下,在巍巍的红山之巅,布达拉宫,凌空屹立,金光四射,巍峨壮观,散发着令人震撼的美。” 1)、如果学生能从这感受到布达拉宫非常雄伟、壮观,应该引导学生从这段话中的哪些重点词语感受到的,在谈谈“凌空屹立”“巍峨壮观”什么样。(高高地耸立在半空中,又高大又壮观)引导学生读读“凌空屹立”的样子。 2)、如果学生能直接结合“凌空屹立”“巍峨壮观”谈感受,就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四自然段具体的数字说说,为什么会带给我们“凌空屹立”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描绘画面、读画面。 3)、引导学生看图片“凌空屹立”“金光四射”,如果学生能说出“站在布达拉宫的上面,能不能摸到云彩”“金光四射的布达拉宫,简直是天上的宫殿”就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读读。 2)仰望: 重点预设: “站在布达拉宫广场,仰望宫殿,只见宫殿层层叠叠,红白相接——白宫呈“凹”字形,从东到西结构紧凑,由低至高鳞次栉比;红宫居中,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使整个布达拉宫形似双手捧着一座佛塔;红宫上面的金顶,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似乎显示着它的至高无上。 1)、如果学生介绍不出来布达拉宫的外形,就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读读文章的三自然段,先从颜色上区分一下,然后再指着图片介绍。接着引导学生用双手做做这个动作“双手捧着一座佛塔”,直观感受它的外形。 2)、如果学生介绍布达拉宫的结构和布局时,能抓住“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就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3)、如果学生对布达拉宫外形的至高无上感受不深,可以补充里面住的是谁,再次感受它的至高无上。 3)佛教圣地: 如果学生对于布达拉宫的佛教气息感受不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红、白、黄三种颜色和外部装饰)图片,进一步了解它是佛教圣地。在此基础上补充“玉树僧人朝拜”的资料,(看朝拜的图片)再次感受它的神圣与至高无上。 4)小结:课文学到这,我们的行囊已经装的满满,我们装下了布达拉宫远在数十里之外壮美的身影;也装下它宏伟的气势,精巧的布局;更感受到它浓浓的佛教气息,这一切真令我们“叹为观止”,赶快走进里面看看,那可是一个“宝物荟萃”的博物馆! 2、里面宝物荟萃: 1)、浏览课文7---10自然段,分门别类找出宝物。 2)、引导学生介绍最为珍贵的宝物,珍贵之处在于哪? a、古印度的“贝叶经” b、“历世达赖的灵塔” 如果学生不能充分介绍出“贝叶经”和“五世达赖灵塔内的珍珠”,的珍贵之处时,师应该结合孩子发言评价,例如:你抓住“距今5000多年”介绍时间如此之长,珍贵之处还体现在哪?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其珍贵之处。 c、“明、清两代帝王敕封的文物” d、里面的“壁画、唐卡、佛像” 如果学生体会不到“皇帝敕封的宝物”和“壁画”“佛像”的珍贵之处,就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 3)欣赏图片: 欣赏布达拉宫比较有代表性的宝物,从而进一步体会其不可估量的价值。 总结:伴随着这么优美的音乐,我们此次布达拉宫之旅就要结束了。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也诉说不尽我对布达拉宫的留恋。在下课前让我们再次回望一下这座古老的圣殿,再次深情的呼唤一次她的名字:布达拉宫! | 回顾课文,使学生尽快融入课文情境。 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感受的基础上,返回到文本中,将这种感受与文本中具体的词句联系起来,使这种感受得以深化和细化。 在学生交流汇报过程中,师要引导学生从外表和收藏两大方面谈感受,提出交流的要求:先读画的语句,再谈感受,其他同学认真请听,或补充,或发表独到的见解。 挖掘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抓住“数十里、壮美”“凌空屹立”“巍峨壮观”等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感受布达拉宫的壮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其中这段话中训练重点词“凌空屹立”“巍峨壮观”。在引导学生感悟布达拉宫为什么能带给我们“凌空屹立”的感觉,应该建立在三个高度之上: 首先自身主楼高117.19,大约相当于40层楼高。 其次,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它矗立于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一直被誉为世界上最接近天空的地方。 还有它建在红山上,在海拔红山3670米的红山的最顶端(通过文中的“巍巍的红山之巅”的“巅”感受到。) 观察 “凌空屹立”“金光四射”的 布达拉宫的图片,谈感受,提升学生情感,指导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感。 引导学生结合 “红白相接”、“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等词语,了解布达拉宫的外形,结构、布局,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语汇的丰富,帮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外形:宫殿层层叠叠,红白相接,整个白宫呈“凹”字形,红宫居中,使整个布达拉宫形似双手捧着一座佛塔。 在训练学生感悟“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在学生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片,描述:“白宫由低至高,一级一级的台阶,排列的像鱼鳞一样有序;一格一格的窗户,排列的像梳子齿一样整齐,用书中的哪个词来形容?(鳞次栉比)。 再看中间的红宫,几百间房间有高有低、有前有后,看似参差不齐,却又整齐有序。用书中的哪个词语形容最恰当了(错落有致)。” 抓住“熠熠生辉”“至高无上”,再补充相关资料,感受它的至高无上。 结合布达拉宫红、白、黄三种颜色象征的意义和外部装饰,抓住“流光溢彩“、“金碧辉煌”感受它是佛教圣地。 通过教师的小结,帮助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深入感悟课文,从而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的描写方法。 通过分门别类勾画里面的宝物,再次对“宝物荟萃”加深理解。 通过抓住文中“距今5000多年,在印度早已失传,完整的一百多函卷。”“在大象脑内生成,比常人大拇指还大,价值抵得上半个世界”等重点语句,再结合查阅的资料感受“贝叶经、灵塔”的珍贵,体会作者语汇的丰富。 通过补充资料“文成公主进藏”“五世达赖、十三世达赖觐见图”,“释迦摩尼等身像”再次感受布达拉宫里面宝物“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 在欣赏图片过程中,感受布达拉宫不愧为宝物荟萃的博物馆,升华学生的情感。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