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并能大胆创新。
2、通过演想自悟,来拓展课文内容,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检查学生识字、读诗的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能续写课文,培养想象力。
2、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策略与方法:
1、读中感悟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课标提倡学生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对教材理解把握的深度,并不是学生理解课文的标准和尺度,教学时要始终坚持“浅化理解”的原则,要给学生的读书体会留出余地。不需要教师作无意义的“深刻剖析”,要重视学生读的训练,朗读与理解相结合,体会到什么程度就读出什么水平,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体验。
2、读演结合
表演的过程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过程,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对故事的情趣有了更深的体验, 在表演之后,让学生带着表演的感受再读课文,完成从语言到思维再到语言的完整的思维过程。
3、童话故事激趣导入,通过自读、我写你猜、看拼音等认识本课的生字,在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中巩固生字。
教学准备:
童话故事或童话故事光盘、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过程 | 设计意图 | 教学再设计及随笔 |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 ||
1、播放光盘或讲故事《神笔马良》。问:“你觉得马良这个人怎么样呀? (学生可能回答: (1)马良一心一意地帮助别人; (2)马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而不怕危险; (3)马良真勇敢 ……) 2、如果你是马良,你会用神笔做什么呢?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畅所欲言) 3、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相信你们的这枝笔会有所作为的!孩子们, 今天,有一位大姐姐,她把自己交给了大自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你们想知道吗?(板书:我想) |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由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导入,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了,而且还设计了贴近孩子内心的谈话话题,让他们很快进入了情境。 用激励、神秘的语言调动孩子学习课文的热情,同时初步开启他们想象的空间 | |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 ||
1、老师给大家5分钟,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谁先读熟了,告诉老师。 (学生自己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好的地方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师及时表扬读的好的同学和认真听的同学。 (请同学们一边注意仔细听准你不认识的字的读音,一边体会诗歌的韵味。) 教师在评价表上评分。(正确、流利、奖个“小麦克风”) 3、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花苞、牵'万缕、湿软、汲取、营养、帐篷、风筝、柔软、生辉、 柳絮 (学生自由读词语,同桌互读) (指名学生认读、开火车读。) 4、对于个别容易认错的生字,教师可利用与形近字对比的形式,来记忆字形。 汲——吸 缕——楼 (学生认读形近字,给形近字组词。) 5、这些词语,有无不懂的?共同研讨解决。 (学生思考、质疑:(解决策略) (1)“汲取、柔软、湿软、”读书中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2)“柳絮、帐篷”一词试着说一句话。 (其他的词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 6、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7、师问:“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整体感知后表达自己的见解。)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识记生字,把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不仅降低了难度,也使学生容易理解字义,体现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通过形近字对比区分,达到识记巩固、准确运用的目的。 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本环节教师先引领学生扫清生词的障碍,在解决生词的过程中,体现语文学习实践性的特点,运用找一找、读一读、做一做、说一说等方法来解词,丰富了课堂内容。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为更好的学习课文打基础。 | |
三、精读课文,感悟情感(第二课时) | ||
1、指名读课文,自由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 2、师:你喜欢哪个小节,就去读哪个小节?读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你为什么喜欢它? (小组内交流、讨论,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3、全班交流:你喜欢哪一小节?先读一读,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教师可提示:抓住重点词句来说) 注:学生围绕着课文内容说,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也可以提问题) (教师要抓住亮点给予及时的评价) (1)如果学生说到喜欢第三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望到了什么?”也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第3小节再编一段。 学生各抒己见,不必拘于一格。 (学生说自己编好的那段,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意见。) (2)有的学生可能说喜欢第一节。教师问:“你觉得和桃树一起悠来悠去,心情怎样呀? 师:“喜欢第一节的同学请你们读一读吧!读出你的心情、读出你的情感!”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 (3)有的学生可能喜欢第二节。教师可以追问:“绿色的篷帐是什么呀?作者为什么会用这个词呢?” (学生齐读。) (4)有的同学可能会喜欢最后一小节。教师可以问:“你想把自己种在哪里呀?变成什么呀? (小组讨论后发言。 学生各抒己见。) 4、最后听课文录音。 (学生闭着眼睛倾听并想象课文所表达的内容。) 5、师小结:“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觉得心情好舒畅呀!你知道诗歌中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吗?你有自己的愿望吗?”(学生畅所欲言) | 语文学习中,理解内容,体验情感,都要以学生的充分阅读为前提,因此,各种形式的反复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内容及在听读中识记生字。培养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自主识字的能力。 给学生自由、主动发挥的空间,由整体向局部递进,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就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只要理解大概意思即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就行) 通过学生的交流,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思想,学生愿意学哪就学哪,尊重孩子的主观愿望,把握尺度,以学定教。使学生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中理解课文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培养学生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作文和写作的能力。 孩子能够感觉到此时此刻的心情。 再一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体会到柳树在我的帮助和合作下快速地长大。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飞翔,通过充分的想象帮助孩子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通过听,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把诗的意境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感情。 让学生在意犹未尽中深化课文主题,达到充实文本的作用。 | |
四、实践活动,课外延伸 | ||
师:《我想》这首诗歌所描绘的景色是美丽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你能为这首诗歌配上画吗?再写上你创作的诗歌? (学生可以画画,也可以贴图片,还可以是学生自己想象的,只要是学生喜欢的都可以。) | 课外拓展体现了开放性,使学生走出课本,融入生活,学会积累和运用想象,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每节课都回味无穷。 | |
五、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 ||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问:“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指名教大家记字,学生在教大家记字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相机指导学生组词和造句) 2、学生独立写字。 | 应视需要而定抓住有利的时机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并不一定非得安排独立的识字环节,此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在于反馈学生的识字情况。 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记忆也不管方法是否巧妙都应鼓励,因为这些都是经过孩子们思考的个性化的结论。 书写应重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