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大家可以跟我一起写(扁字上面是一个户,要写得扁一些;鹊字:喜鹊的鹊,右边是一个鸟)
来,再读一遍。
大家了解扁鹊这个人么? 学生交流后, 教师出示扁鹊介绍。
二、设疑读文,感知大意
1.看题猜意。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纪昌学射》,知道了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内容的浓缩。你再读读题目,能知道什么?(扁鹊给人治病的故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谁?经过?结果?)
2.自由读文: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这个寓言故事。请同学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求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
自读后词语检测:
出示词语:敷烫 汤剂 肠胃
蔡桓公 理睬 骨髓
蔡桓公:他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桓”这个字特别容易读错,跟我一起多读几遍。
理睬与骨髓:这两个词语中两个字都是第三声,可以这样读(教师范读)。
3.交流反馈
词语会读了,这些问题解决了吗?
(谁?扁鹊为蔡桓公治病
结果?结果蔡桓公病死了
经过?扁鹊三次劝说蔡桓公治病,都被他拒绝了。预设:你能不能把这三次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呢?)
请你根据这几个问题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评价预设:既完整,又简洁,真棒!)
过渡:课文在时间上为我们理出了一条很清晰的线索,下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1-4自然段,找找扁鹊究竟是怎样劝说蔡桓公的?蔡桓公又是如何反应?
三、研读课文,对比阅读
(一)对比扁鹊表现
扁鹊是一再劝说蔡桓公,他究竟是如何说的呢?
教师投影相机出示扁鹊三次劝说的语言。
a.“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c.“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请学生找到相关的语句。让学生读——相机出示
2、请你对比着读一读这三次劝说,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①病情一次比一次严重。你来说说病情变化的过程。相机板书:病在皮肤,病入皮肉,病入肠胃 能不能用朗读把这越来越严重的病情表现出来?
②你还发现了什么?扁鹊一次比一次担心。
你从哪里读出扁鹊是一次比一次担心?相机把“恐怕”“还会加深”“更加严重”变红。 请你把这种心情带到朗读中去,把越来越担心表现出来。
(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请同学们自己练一练。)
请个别学生来读。
评价:你的劝说情真意切,如果我是蔡桓公一定会听你的了;你强调了这病的严重性,看来是非治不可了;你的劝说没有说服力,可不像一位名医。
(二)对比蔡桓公表现
过渡:扁鹊情真意切,但仅仅是扁鹊着急有用么?
a、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b、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c、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1、扁鹊再三劝说,蔡桓公却是一再拒绝,请你自己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不高兴;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一次比一次差)。(第一次写了语言,第二次写了行为,第三次就是只写了不高兴)
2、面对扁鹊一次次劝说,蔡桓公越来越生气,从拒绝到不理睬,第三次扁鹊又来劝说蔡桓公时,蔡桓公还是没有理睬他,但是他这非常不高兴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通过他的神态,动作表现出来?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评价预设:真是龙颜大怒啊,蔡桓公火冒三丈了……
小结:是啊,人物的一举一动往往代表了他内心的想法,以后我们读其他故事时应该试着从人物的言行去揣摩人物的想法。
4、学生分角色朗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读一读扁鹊与蔡桓公的表现,把它读好了。
老师旁白,男生蔡桓公,女生扁鹊
寓言其实就是这样,内容生动有趣又都很浅显易懂,但是我们仅仅知道它写了什么还不够,还要知道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三)对比三次劝说,明结构
那么请你快速浏览这三次劝说的内容,找找他们都是怎么来写的?
(时间——)劝说——反应——离开
相机板书:有一天 过了十来天 又过了十来天
这三次劝说与我们之前所学过的《纪昌学射》一样,在安排相似的情节时,作者都是运用了相同的段式结构来写的,
(四)对照板书,尝试复述
刚才,我们通过比较阅读,认识了扁鹊,也了解了蔡桓公,下面请大家对照板书,试着自己把内容复述一下,在复述的时候,要求能把这三次劝说讲清楚,讲完整,如果能加上自己的语言讲得更加生动那就更好了。
1、学生自由复述。
2、请一个学生复述故事,教师或学生随机点评。(抓住讲清楚,讲完整来评)
3、再次同桌说。
4、再来请一个学生讲。
评价预设:你能加上自己的一些语言,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了;你的故事讲得比较简洁,但是也很完整,还能揭示出道理来;
三、拓展想象,抒发感想
师:又过了不久,蔡桓公果然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在这皮肤上的病为何最后却要了蔡桓公的性命呢?
是啊,其实扁鹊也是这样说的,让我们来看,一起读一读。
他悔恨地说道:。
在病情还在皮肤上时,在他看来这是“微”,病情一天天发展,就是“渐”,如果能从微小处预“防”,“杜”绝其发展,那就能“防微杜渐”,这就是我们从这则寓言中吸取的教训。
是啊,还有很多的俗语格言也都是讲这个道理的,出示课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四、拓展古文,激发兴趣
我们今天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出自《韩非子·喻老》。
古文中常出现之乎者也,我们平时不容易读懂,但是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古文翻译而成的白话文,相信就会有所不同了。
出示《扁鹊见蔡桓公》原文中的:
是日,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我来读原文中的句子,你能不能找到课文中相关的语句呢?
我们古文与白话文对比着来读,你发现了什么?(古文语句精炼概括,很有意思……)
实际上,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阐明的深刻的哲理警示着每一个人,其实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寓言故事都是从古文中翻译而来,如:郑人买履,亡羊补牢等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找来古今对比着来读一读,感受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