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引入。
教师吟诵: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这首诗你熟悉吗?(估计学生会说出这首诗的题目,当时上课时,对作者并未强调)
再来:孙友田这个名字熟悉吗?(学生预习,会讲出是课文《月光启蒙》的作者)
接:是的,包括刚才那首清新明丽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一个诗人的成长,背后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孙友田说,母亲是他的启蒙老师。这话的意思是……(理解“启蒙”:学生可能会说母亲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师追:那“启蒙”是不是就是第一位的意思?小结词意:开始什么也不懂,第一位老师来教,让他开始明白。)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母亲。读题:月光启蒙
二、自读。
要求:
读正确:字音读准,句子读顺。
有所思:读中品味:“亮眼”的词句处驻足品味:意思?妙处?掩卷而思:文章写了什么,我能体会作者的内心吗?
会质疑:问便是吹起了思考的冲锋号。
(比如,从题目开始我们便可以问了:月光怎么启蒙?题目到底是什么意思?打下一个问号,当课文读完,思考理解了这个问题,问号擦去?当然你也擦去了蒙蔽,擦亮了心灵。)
巡视:了解学生的质疑及解疑情况。
三、检查读书说感觉。
1、开火车读。相机正音,指导读顺语句。(本文没有长句子,估计不会存在阅读障碍,只是“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一句集中了三个生字,可能读时会打结,训练读顺)
2、讨论:读完课文,你心中有着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像……(像春风漾过,月光照耀,)再请你用一个味觉的词儿来概括。(甜)
3、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文字间流淌着的甜甜的情意。
四、练习:
说说你心中甜的感觉来自何处?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话题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诗人孙友田的--读题。
向老师汇报一下你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根据汇报切入话题:是什么让我们心头感觉甜蜜?
(如果学生感觉困难,可作启发:课文读完,你的眼前一定萦回着一幅画面。注意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二、交流。重点学习课文1-5小节。
(学生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体会,可能学生会从某一点上说,或者说不透彻,课堂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回应并引导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课文。)
这是一个温馨的画面:月色下,作者依偎在母亲怀里听着动听的歌谣。那是甜蜜的时刻。无论是母亲还是孩子。
a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也洗去一天劳累,换了一件白布褂子,也换上一天的好心情,终于可以陪一陪我亲爱的儿子了。
b孩子:一天在太阳下晒,在泥地里滚,这时候静下心来,享受月光,享受月光下母亲深情的吟唱
生读2、3小节,教师接读第4小节。理解此处“亮眼”的词句:1、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轻柔,像小溪的流水轻盈。2、芳香的音韵:母亲嗓音甜润、深情,仿佛芳香四溢。让作者的内心也充满了芳香。这里“芳香”意思是:对世界对人生怀有一种美好的情感。不是吗?不然哪有这样的诗句: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文第5小节有一句话就说了这一个意思。理解“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回读前面的两首歌谣,从歌谣里你能体会什么呢?--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劳动便是生活的幸福!这是故乡流传下来的歌谣,这是故乡给予生长在这块土地上人们的恩赐,在这个美好的月夜,通过母亲的口又传给了我。
三、生齐读课文6-13小节。
师接应:我似乎看见当母亲讲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时,作者投向月亮那好奇的目光;我似乎听到当母亲唱起“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时,作者的开心的笑;难怪文章开头便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四、下面我想给大家介绍一篇文章。题目叫《月光妈妈》,是这篇文章的原文。读完后我还想听听大家的感觉。
交流感受:对母亲的感恩深情。味是苦的:一个爱自己,给自己曾经多少童年欢乐的母亲就这样老去了。我多想抹平你额上皱纹,我多想唤醒你的记忆,答应一声儿子声声叫唤。
交流对题目“月光妈妈”的感悟: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a、和月光溶为一体的玉石雕像。b、在月光下给了我多少爱,如月光般柔情的母亲。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