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关于书的各种性格,告诉我们不同性格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让我们体会到藏书、读书的各种乐趣。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1节主要写家有藏书,那么寓所就不会让人感到寂寞。第2-9节具体写了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阅读方法。课文最后两节主要写与书为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记叙书的各种性格时,作者大量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有趣,更体现了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他把书当作了自己的朋友。
学情简析
《书的性格》一课含义比较深刻,作者通过对家中藏书的分析,叙述了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性格,也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藏书、读书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从作者对书喜爱到自己对书的喜爱,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体会读书、藏书带给自己的乐趣就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虽然作者在记叙书的各种性格时,大量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能更生动有趣,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认识事物及全面分析认识事物能力有限,难以体会各种风格迥异的书以及藏书带给自己的乐趣,因此,本课的难点是怎样使学生了解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性格,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体会藏书、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儿童获得知识的组重要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学习课文时,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句,通过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性格”。然后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设计一些说话练习,帮助学生解除疑难,从而体会到读书、藏书带来的乐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目标
目标一:积累词语12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斤斤计较、大失所望、熙熙攘攘、门可罗雀、无拘无束、邂逅、矜持”等词语的意思。重点组织学生理解“蛰居、熙熙攘攘、倨傲、矜持”等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目标二:阅读课文,边读边思,了解书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性格的书的阅读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受书的不同风格,理解不同的书籍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目标三:了解书架上性格迥异的书,体会藏书、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说说自己的阅读故事并仿照课文的介绍方法来为自己喜欢的书做一枚漂亮的“性格书签”。
教学设计
一、整体入手,以“性格”一词突破课文。
抓住“性格”,导入课题。课题中的“性格”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课的教学,我引导学生从理解词语入手,先理解“性格”的意思。然后抓住第二节“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性格。”“牵一发而动全身”,学习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性格,品位性格迥异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最后又回到课题,进一步理解“性格”的意思,让学生体会读书、藏书的乐趣。从而也较好地体现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语文教学规律。
二、抓住重点,展开想象,深入理解。
自读是阅读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在教学时,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自主、自由读书,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教学刚开始,我就要求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全文找出书的不同性格,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部分的学习时,我主要抓住了“倨傲、矜持、熙熙攘攘”这些词语的意思理解来进行。接着,在指导学生逐节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时,我又紧扣教材设计进行拓展性想象:“读了这本书,我觉得 深深吸引了我,我越来越喜欢看书,我模仿着写 。我尝到了阅读的乐趣。”以及“我最喜欢读 ,这本书 ,每次
(书名)(怎么样)
阅读,我 ,感到 。”
(怎么做的)(怎么样)
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想象,抒写他们的看法和内心世界,对课文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使他们对文章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当所有的学生都能心领神会时再师生合作读,通过引读使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加一目了然,文章的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读写结合,注重语言的内化与吸收。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会觉得阅读教学首先是一种示范,是前人给后人做的一种运用母语表情达意的示范。而编入教材的文章,都是值得学习的美文佳篇。依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说法,“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一篇篇优美的课文就应该成为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蓝本。借助课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最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当场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并设计“性格书签”,就是要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让文本起到写作技巧的示范,既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又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刻,无形之中把作者的写作技巧化为己有。
课后反思
本文以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叙述了关于书的各种性格,告诉我们不同性格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藏书、读书的各种乐趣。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这篇课文,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一、抓住关键词句,突破重点、难点。
阅读课文的教学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积累语言。《书的性格》一文让小学生来学习应该说比较困难,因此我一开始就抓住了关键的词句作为切入口,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着手理解“性格”这个词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在品位不同的书籍的不同性格时,碰到了不少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我在教学时没有采取一味地讲解分析,而是设计了一些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生字、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有为“倨傲、矜持”找近义词;有根据意思写词语;还有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入了,也使学生在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二、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思源于疑”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虽然这篇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但也不能让学生完全跟着老师的教学设计走,因此在学生能读懂,能理解的地方就充分信任学生,放手以学生的自学代替教师的讲解。如:边读边找找课文中介绍了几种书的性格?划出有关的语句,再认真读一读,寻找最能概括书的性格词语。还有,不同的书阅读方法也不同。请你再读读课文,从文中划出有关的语句,完成填空。而那些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则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如:课文第1节的句子含义比较深刻,在初读课文时,学生难以理解。我就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为什么说家中有了藏书,寓所因此不一样了?第3句中“寂寞”指什么?“热闹”又指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后面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时带着问题去读。又如课文第6-9节介绍了四种不同性格的书,但在表达上与第3-5节有所不同,文中没有用直接的词语概括书的性格。只介绍了书与我的文学爱好密切相关,友人赠送的新著和一些还不了解的书,这时我就通过一个填空题“读 的书, ,”让学生根据学习第3-5节的表达方式,重新组织语言,进行表达。虽然这样花费的时间多了,但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三、结合生活实际,丰富学生想象,进行读写训练。
这篇课文不是叙事故事,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但文章的脉络清晰,层次清楚,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1节主要写家有藏书,那么寓所就不会让人感到寂寞。第2-9节具体写了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阅读方法。课文最后两节主要写与书为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尤其3-5小节介绍了三种不同性格的书用了相同的写作方法,适合让学生仿写。因此在拓展延伸部分,我就设计让学生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书做一枚漂亮的“性格书签”,仿照课文的介绍方法写下它的性格。由于这是学生通过读文、学文后的水到渠成,学生都很乐意去做,去写,这样的读写结合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水平,可谓一举两得。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