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想去看看》教材简析
教学要求
1.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中国地域辽阔,我们都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中。
教材分析
两个中国娃,一个生活在祖国的西部边陲天山脚下,一个生活在祖国的首都北京。两个孩子的共同心愿是——走出家乡,“多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课文两段文字对仗基本工整,以两个孩子和父母对话的口吻,道出了两个孩子心中的愿望。“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冰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是北京和天山两地最富有代表性的景观,用此指代孩子们了解外面世界的渴望。
《多想去看看》教学建议
一、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生字字音,疏通文意,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再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的两段文字结构相似,学生可能会误以为是一个孩子的口吻。要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并注意观察课文插图,了解两段文字写的是两个孩子的心愿。可以让男女两个(组)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两个孩子生长在什么地方?他们想到哪里去看看?
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北京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天山在什么地方,自己的家乡在哪里,知道祖国领土的广大。
二、扩展联想,说说自己的心愿
了解学生: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想不想到那里去看一看?那里的什么最吸引你?然后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学生只要大胆说,就要鼓励,不要拘泥于课文的句式,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可以对学生扩展联想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写下来,请学生自己配上插图;也可以让学生课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长帮助整理。然后将学生的作品张贴出来,以“我多想去看看”为主题出一期墙报。
三、识记生字词
1.词语记忆。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些是通过词语的形式出现的:“告诉”、“遥远”、“广场”,可指导学生通过词语记忆。其他生字的构词能力也很强,可以让学生组成词语,也可以用词语造句。
2,根据造字法联想记忆,如:“看”是会意字。上面是一只“手”,下面是“目”(眼睛),合起来表示“看”;“想”是形声字。“想”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是心字底,上面的“相”代表读音。
3.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要注意正确的笔顺。“方”字最后一笔是“撇”,不是“横折钩”。“门”字的第一笔是“点”,不是“竖”。“白”字要注意“先里面后封口”的笔顺规则。要注意写美观。“方”、“门”、“开”、“白”四个字都要写在田字格的正中,要写匀称、写好看。
四、词语扩展练习
文章中出现两处重叠式形容词,结合课文的朗读与背诵,可以让学生进行词语的扩展练习。如:
弯弯的月牙儿、弯弯的小辫儿、宽宽的街道、长长的走廊、圆圆的月亮…..
当然,也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完整的句子。
《多想去看看》 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作者采用第一人称,以一个山村的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与妈妈的对话,表达了自己非常想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看升旗仪式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
教学设想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本课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热爱国旗,热爱北京首都的情感教育,以求达到“以境唤情,以文悟情,情文相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懂得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
1.谈话: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能谈谈感受吗?
2.激情: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
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
3.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指读,齐读,读好题目)
4.播放升旗的录象。(观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过渡: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为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
(评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为什么要升旗,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都是那么的陌生。因此,如果没有感性的认识,是很难激起他们的情感。这里,通过结合平时的升旗活动,用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升旗的感受。并用录像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让他们感受这种庄严雄伟的气氛,并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二、朗读课文,悟情。
1.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全班交流:提醒难读的音,难记的字。
(3)分句读课文。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布置了具体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能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在交流中,学生有重点地提出了难读,难记生字,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了难点。)
2.再读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
a:理解“遥远”。大山里的人要到北京城,需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b:理解“壮观”。联系看到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之大、参加升旗仪式人之多,场面之雄伟,进而体会“壮
观”的含义。指导朗读。
c:品读第三句:教师引读第一行,学生齐读第二、三行。同桌议一议,怎样读才能表达“我”的强烈愿望。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才能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领悟其中的感情,从而读好课文。)
(3)对比: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读好书上的这句?
(评析: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句子中小男孩想去北京的迫切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读。(男女生赛读,配乐朗读)
(评析:在学生熟悉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乐曲声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读课文更能入情入境。)
4.指导背诵。
三、拓展延伸,延情。
1.读了这课,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说说“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国旗是——”)
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收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评析: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你读懂了什么,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的补充课外阅读、北京风光介绍等,不但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北京,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达到“课已尽,而意未了”的境界)
四、识记生字词
1.词语记忆。
可指导学生通过词语记忆。
如“告诉”“遥远”“广场”。其它的生字构词能力也很强,可以让学生组成词语。
2.根据造字法联想记忆。
如“看”,上面是一只“手”,下面是“目”,合起来表示“看”;
如“想”,想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是心字底。
3.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注意“方”字的最后一笔是“撇”;“门”字的第一笔是“点”;“白”字要“先里面后封口”
4.词语拓展练习。
弯弯的月牙儿 弯弯的小辫儿 宽宽的街道 长长的走廊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