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语文A版:《热闹的大山》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 热闹的大山 > 热闹的大山说课稿

一导入:

1出示热闹一词:

2提问:生活中你见过热闹的地方吗? (指名说)

3提示:课文里也有一个热闹的地方你还记得吗?

4板书课题<热闹的大山>

二新课

(一)学习第一节

1引导:这座大山原来就这么热闹吗?

2出示课件(光秃秃的大山)

提问:原来的大山什么样?像什么? (指名看图说)

3指名读第一段

4你知道什么了?山上什么也没有课文里用了一个词是什么?(板书光秃秃)

生活中你还见过光秃秃的东西吗? (指名说)

5过渡:光秃秃的大山多可怜啊,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 (指名说)

(二)学习2345小节

1引导:植树造林我们人人有责,看谁来了

2提问:老爷爷来干什么?(带这问题轻声读第二段)对老爷爷就是来绿化荒山的

(指名回答)

(三)

1出示课件太阳刚刚露出笑脸老爷爷醒了,他这么早来干什么呢?

2指名回答

3你猜对了勤劳的老爷爷要通过劳动绿化荒山,这时哪些小动物来帮助老爷爷实现这个愿望了呢?

4自由说

5课件出示:小鸟

6小鸟说什么了?自读第3自然段找小鸟说的话

7假如你是小鸟,请读小鸟说的话.练读 指名读

8老师想采访一下小鸟:你希望这颗柏树种子会怎么样?指名说

9评读:多热情的小鸟,谁愿意再读一遍小鸟的话

10听了小鸟的话老爷爷心情会怎么样?指名回答,

11提示:老爷爷的的话该怎样读?指名读老爷爷的话

第四自然段是老爷爷和小松鼠的对话,先自己练读然后老师找同学表演读

一、教材分析

这是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材中一篇童话故事。说的是一位老爷爷在大山上安了家,经过多年的辛勤劳动,使荒山改变了面貌。课文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内涵,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生动地描绘了大山的变化,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图画。

二、写作特点

1.首尾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到把“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口号变成现实是多么美好!

2.把荒山比作“皱着眉头的老人”,形象逼真,突出了荒山秃岭的冷落,激发人们改造自然的愿望。

3.把小鸟、松鼠人格化,它们给老爷爷带来了不同的树种,它们的爱心更让人觉得小动物的可爱。

三、教学建议

1.理解、积累词语

热闹:

(1)“热闹”的意思是景象繁盛活跃。反义词是“冷清”。

(2)联系生活,说出什么地方热闹。(农贸市场、节日大街、旅游景点、文艺晚会等)

(3)“热闹的大山”什么样?(课文第六段)

此起彼伏:

先理解词素,再理解词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连续不断。)

造句举例:起风了,海上波涛此起彼伏;大礼堂里歌声此起彼伏;节日的大街上,欢乐的锣鼓声此起彼伏。

比较“一棵”与“一棵棵”

“一棵”是只有一棵,“一棵棵”是有许多棵。(再举出类似的词,如:一个,一个个;一座,一座座,一行,一行行……)

积累词语:五颜六色、此起彼伏、活泼可爱、清脆、美丽、热闹、啾啾、衔、捧

2.理解句子

“早晨,太阳公公刚刚露出笑脸,老爷爷就醒来了。”

这是一个拟人句,说明时间很早,老爷爷就起来干活了,他真是一个勤劳的人。“笑脸”应该是对老爷爷的赞许。

3.朗读指导

第一段:语调低沉些,突出面对荒山的伤感。

第二段:声音略高些,体现欣喜、振奋的情感。

第三、四段:对话部分读出欢快、诚恳的语气,表达友爱与热情。

第五段:语速舒缓,读出欣赏、喜悦的感情。

第六段:“大山变了,变得那样美丽,大山变了,变得这样热闹。”

这句话是全文的高潮,要读出由衷的赞叹;“清脆的”、“活泼可爱的”、“快乐的”几个词语重读,充满激情与活力;“此起彼伏”、“跳上跳下”读得稍慢,给人想象的空间。

4.板书设计热闹的大山

①文字式:

一棵棵树——绿色小伞

成群的鸟——鸣声清脆 美丽

小松鼠 ——活泼可爱 热闹

老爷爷 ——哼起山歌

(这样板书为学生背诵做了提示。)

②图画式(把课文插图分解—组合)

a.山上种了树木,大山变成什么样了?

贴上绿色的大山图片。(展示“美丽”)

b.大山为什么热闹起来了?

贴上各种动物图片:鸟、兔、松鼠等。(展示热闹)

c.是谁让大山变得美丽又热闹呢?

贴上老爷爷的图片。(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此板书是动态的,潜移默化反映中心。)

5.多媒体课件设计

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

先前的大山:光秃秃的山上稀稀疏疏的几根草,大山是愁眉苦脸的样子,多为赭石色

热闹的大山:蓝天白云下,大山绿树葱葱,花儿开,鸟儿飞,色彩明丽,一派生机。大山是喜笑颜开的样子。

(说明:以上所讲仅供教师备课参考,教学中语言表达要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做到深入浅出。还要根据教学实际,对涉及的内容做必要的增减。)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