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运用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2.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搜集表达离别之情的古诗,产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音乐,挂图。
学生:搜集高适、李白的有关资料,搜集表达离别之情的古诗。
教材简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知己朋友,别离依依,情深意更浓。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和李白的《赠汪伦》都是送别诗。古诗语言凝练、准确而形神兼备,分别再现了高适与董大、李白与汪伦离别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别董大》一诗情景交融,前两行通过写景,暗示了董大的失意境遇,在此情此景中送别友人,作者难免有凄凉悲苦之感。三、四行并没有承接前两行抒发悲苦之情,而是表现了开朗、达观的情怀。《赠汪伦》一诗前两行叙事,后两行抒情。其感人之处在于:一是出乎李白的意料(“忽闻”一词可见);二是送别方式特别,洋溢着热情。
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别董大》一诗一开始就描写了日落黄昏,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严冬景色。在此情此景中,作者对朋友董大真诚相劝,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呢?教学本诗,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抓住对“黄云”、“曛”、“雪纷纷”等词语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后两行诗,抓住对“莫愁”、“知己”、“不识君”体会诗人告慰朋友的心情。
黄云:傍晚时月色苍茫,白云因落日斜照而呈黄色。
莫愁:别发愁。
知己:知心的朋友。
识:认识了解。
君:指董大。
诗的大意:日暗云昏,风大雪急。不要为前途担心,不管你走到哪里,都会有许多知心朋友。
* 《赠汪伦》一诗勾勒的是另一幅送别的画面。李白坐船将要离开时,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以脚踏地为节拍唱歌的声音。这出乎意料的场景让李白深深感到:桃花潭水虽然很深很深,但还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抓“行”、“忽闻”等词语,想象李白与汪伦道别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丰富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忽闻岸上踏歌声”时喜出望外之情,从而为理解后两句诗,体会朋友的情深打下基础。再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抓“深千尺”、“不及”等词语,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朋友间的那份深厚的友情。
不及:比不上。
闻:听到。
* 全诗的意思是: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开桃花潭,忽然从岸上传来熟悉的歌声,原来是老朋友汪伦特意来送他。李白感慨地想道: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老朋友的情意深。
* 教学本课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的形式,结合课文注释、工具书进行学习。
* 识字写字教学:注意“董”、“曛”两个字的字形。
* 课后第1题:旨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 课后第2题:宜在整体感知古诗的基础上进行。
* 选做题:鼓励学生课外多阅读,多积累。
教学设计参考
一、欣赏古诗
配乐、配画朗诵两首诗,整体感悟,激发学习兴趣,出示课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 自由练读,用喜欢的方法识字,读准字音。
抽生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流利。
结合注解或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试着自己感受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2. 全班交流:通过诵读古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感到疑惑?重点交流体会“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千古绝唱。
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
1. 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2. 再读一读,第一首诗抓“别”,第二首诗抓“送”、“深”谈谈体会。
在反复揣摩中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不断感悟,感悟诗的韵味美,体会诗的节奏美,体悟诗中浓浓的离别情、深厚的朋友情。
3. 指导背诵(结合图画、结合体会、结合想象或是提示的方法均可)。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表达离别之情的古诗,举行朗读比赛。☆踏歌:古代的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舞蹈时成群结队,连臂踏脚,配以轻微的手臂动作。现在苗、瑶、纳西等族还有这种舞蹈。到这些地方参观游览时,一般都会有这种表演,游客也可以参与其中,现学现跳。
参考资料
☆高适(702~765),字达夫,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曾任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别董大》原诗有两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二首。作者送别的朋友名叫董庭兰。董庭兰是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曾经得到宰相房的赏识和宠信。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董氏受到冷落,高适为他送行,可能也正是诗人失意的时候。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 维
渭城朝雨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