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新课程要求语文阅读教学既要进行人文内涵的开掘、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利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更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学语言、学表达,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教材分析】
《拐杖》是京版实验教材第9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属于叙事性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 “我”带着为丈夫买的拐杖乘车,被一位小姑娘误以为是腿脚不便的人受到一路关照,“我”最后提前三站下车并在再次上车时高举拐杖的故事。文章把“让座”这个老旧的题材写得很有新意:1、误会连生,一波三折。2、几处出人意料3、立意新:不是旨在赞扬小姑娘,更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全文以拐杖为线索,叙述事件与心理描写紧密结合,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读后引人深思。
【学情分析】
刚刚升入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的表达作用;能初步把握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情感。学生有让座的生活经历也有帮助行动不便的人的意识。在第一课时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主要容,理清了层次结构,感知到了小姑娘的乐于助人,但对“我”的做法和感受缺乏理解。
【教学目标】
1、在体会小姑娘的表现的基础上理解“我”的表现,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
2、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我”的做法和感受,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我”的做法和感受,体会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体验真情实感;在讨论启发中体会写作特点,渗透写作技巧 。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对小姑娘的印象 归纳小姑娘对“我”的帮助
1、回忆课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小姑娘、我)
2说一说对小姑娘的印象
3、浏览课文,说一说小姑娘是怎样帮助“我”的。(情况、做法)
〖设计意图:初读后学生对小姑娘特点的把握并不难,本环节设计目的在于学生有了感知之后,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条理清晰的表达能力的同时为下一个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理解 “我”的做法和感受 体会互相关爱之情。
过渡:小姑娘纯真善良热心真诚令人称赞,可课文仅仅是在写小姑娘的吗?
(一)“我”是怎样为小姑娘考虑的?画出相关语句。
谎言:“我下一站就下车” ;装瘸:“拄着拐杖‘一拐一拐’地走出车门”
(二)体会“我”的感受 理解“我”这样做的原因 感悟互相关爱之情
过渡:“我”直接向小姑娘说明自己是健康的人岂不是更为她着想吗?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1、联系小姑娘的做法和我的表现,思考:“我”是怎样想的,才有这样的决定?
2、回报交流,顺学而导
导学:
(1):在什么情况下“我”做出这样的决定?
(明白自己在享受特殊照顾后---“原来让座风波是拐杖惹出来的,我恍然大悟”)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小姑娘把自己当成了“腿脚不便”的人)
出示:
□我婉言谢绝了她的好意,她微笑的脸上露出淡淡的尴尬。
□这时,有一只手扶住了我,还是刚才那位要让座的小姑娘。“小心!”她一脸惊恐地叫出声来。
我明白了是自己制造了误会还辜负人家的好意,造成了小姑娘的“尴尬”;明白了好意被拒绝的她没有埋怨没有远离,有的是对我发自内心的真诚帮助,多么纯真、善良的好姑娘!
(2)换位思考 走进“我”的内心
对话:这位手拿拐杖的阿姨,您明白了小姑娘把您当成了“腿脚不便”的人来热心照顾。您为什么不直接向她说明,反而作出了提前下车和下车装瘸的举动呢?
3、感悟互相关爱
(1)出示:汽车到站了,我拄着拐杖‘一拐一拐’地走出车门。她细心地搀扶着我下车,在车门关闭的一刹那才匆匆地回到车上。
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我”和小姑娘互相为对方着想的美好情感)
(2)朗读体会:师引读“我”的表现
当我拿着拐杖刚上汽车时,小姑娘----生接读
当我不明就里,婉言拒绝她的好意时,小姑娘 ----生接读
当汽车再次启动,我的身体前仰后合,本能地握住拐杖时,小姑娘----生接读
当我被小姑娘的真爱所感动,谎称自己马上要下车时,小姑娘----生接读
当我为了保护小姑娘的爱心,佯装残疾,拄着拐杖一拐一拐地下车时,小姑娘---生接读
当目送汽车远去时,我……
〖意图:引导学生从“我”为小姑娘考虑的角度抓住“我”的做法上钩下联,走入“我”的内心,体会“我”的感受,感悟互相关爱之情〗
追问:此时,“我”心里在默默着祝福这位好心的姑娘,还在想些什么?
(三)、理解“我”的再次上车时的举动 体会为他人着想
1、理解我的举动
出示:车子来了,我把拐杖提得高高的,快速上了车。我不忍心再让一个有爱心的人受到伤害。
点拨一:“伤害”指什么?
来自起初“我”的不领情
来自我的无意“乔装”,使小姑娘帮助一个健康、不需要别人关照的人。
来自让出的座位被一个小伙子占去。
点拨二:是什么让我于心不忍?我会想什么?
(别人这样关心我,我不该再伤到别人的心,我更要为别人着想)
理解“我”这样做的目的
“我”想以这样的举动告诉大家:我是一个健康的人,是一个不需要特殊的照顾的人。
2、简谈认识(1、小姑娘 2、“我” 3、做法的理解 4、自己的思考)
〖意图: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全篇的角度考虑,体现其对内容的理解对人物的评价对自我的思考,也同时为下面的小练笔做好了铺垫〗
三、读写结合,表达所想所感
1、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动笔写,互评、互改自改。
□结合细节谈想法
□围绕“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特别是受到他人的帮助自己该如何做”来写
3、展示读
〖意图:使学生从对文本的感悟中提高到对身边人或事的思考。〗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体会课题的作用
课文写的一件什么事?用一个词语概括。(让座)明明写让座,为什么不以“让座”为题
而以“拐杖”为题呢?
(1)都是拐杖惹的祸---由拐杖引起的误会、展现小姑娘的爱心
(2)“ 拄”、“ 举”拐杖的举动表达“”“我”善良之心、关爱之情
(3)“拐杖”贯穿课文的始终,就像一根线把故事串了起来
2、体会新意
“让座”这个助人之举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课文新鲜在哪儿?是什么吸引了你?
讨论交流
(一)角度新:写给“我”这样的正常人让座
(二)情节新
(1)误会出波折
①自然造成的误会:小姑娘误以为“我”腿有残疾;“我”误以为小姑娘认为“我”怀了孕或是看错了人。
② 特意而为的误会:“我”装瘸,让小姑娘继续认为“我”是残疾人。
(2)做法出人意料:“我”没坐反而提前三站下车;“我”下车装瘸,再次上车时把拐杖提得高高。
(三)主题新:主要不是赞扬让座人的品质而是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之情。
(四)给人以思考:该如何面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意图:结合课文,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方法感知文章写作技巧,使学生学有所得,为习作能力的培养打基础。〗
3、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束语〗一根拐杖引发的让座风波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爱人者,人恒爱之。因为有爱,所以感恩,因为感恩,所以有爱。课文的写作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愿同学们今后也能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笔写下人间的真情。
板书设计:
拐杖
小姑娘 :让座 照顾
互相关爱
我 :提前下车 装瘸
上车 高举拐杖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看到“我”拿拐杖上车时,小姑娘以为“我”是( ),主动给“我”( ),在“我”婉言谢绝后又一直( )。为了保护小姑娘的爱心“我”( )。后来“我”又“把拐杖提得高高的”是为了( )。让我们感到人与人之间( )。
2、抽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3;4、5;7、8自然段。)
【特点】能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层层深入理解人物表现、感悟人与人互相关爱的真情。并结合课文,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方法感知文章写作技巧。使学生学有所得,一课多得。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