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1、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空间,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中,自然生成情感。
2、活用教材,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构建开放,和谐,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力求在学生参与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表达机会,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3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爱的奇迹》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极度干旱的夏季里,6岁的男孩比利为了挽救中暑脱水的小鹿的生命,一次次地用双手捧水给小鹿喝。故事表现了小比利对动物的关爱,小比利年龄虽小,但他用自己的同情心与爱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画面。
学情分析:高年级的学生在听说读写能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而且对于事情已经能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独道的见解。在思想上,已经渐渐脱掉了稚气,属于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萌芽时期。学生对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问题能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本课共三课时,此教案为第一课时
五、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2、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继续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语言的能力。
3、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爱心的孩子,树立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六、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爱的奇迹》,请同学说一说奇迹的意思,你知道那些事情被称为奇迹,(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是建筑史上的奇迹…)那么爱的奇迹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求答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先和词语做朋友。(投影出示,一人读,大家跟读)
(勉强 配给 恶劣 干旱 挽救 目不斜视 小心翼翼 蹑手蹑脚 若隐若现)
2、带着词语朋友读文,试着用给出的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干旱的季节里,小比利小心翼翼地捧水给小鹿喝,挽救了它的生命。)
我们就把这件事称为“爱的奇迹”
[学生初读文章,从整体感悟“爱的奇迹”的主旨]
三、品读课文,从语言上感悟理解“爱的奇迹”的内涵
(一)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学生读1,2自然段说说从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干旱 炎热…)极度干旱 极度缺水
如果再不下雨,我们将失去一切,学生展开想象,都会失去什么?
如果再不下雨,我们将失去( )
(庄稼 奶牛 农场 生命…)
[学生从想象中,体会到旱情的严重,感受到水的宝贵,既了解了故事的背景,又为后面理解这段的作用打下伏笔]
(二)从事情的经过中,抓住人物表现
就是在这样极度干旱与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小比利却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这个6岁的小男孩和他的故事吧!
1、给予学生充足时间,自学思考。
(1)默读课文,用“—”画出比利动作的词句;用“~”画出“我”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体会人物的特点。
(2)揣摩小比利做这些事情时的心理活动及“我”看到后的心情
(3)从中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2 、小组内交流
3 、汇报评议
根据学生交流内容出示多媒体课件:
比利接水时:比利尽可能地将水开到最小,然后蹲在那里小心地接着水龙头里留下的水滴。水一滴一滴地聚集在他的小手上,炙热的阳光烘烤着他纤弱的背。
(从词句中体会小比利知道水是宝贵的,在炙热的阳光下,专注地接着水)
比利捧水时:他走路的姿势不像平常那样轻松愉快,而是目不斜视,好象面对着一个严肃的目标。我从他背后看过去,他双手好像努力捧着什么重要的东西,几分钟后,他又一次慢慢地向树林走去,然后快步走回来,他这样反反复复的忙了将近两个小时,还是没有停止的迹象。
(从词句中体会小比利是在极严肃极认真地做着一件重要的事,他一心想着救小鹿,去时小心翼翼,怕水洒出来,回来时,快步跑回,希望快一点去捧回水)
比利喂水时:树枝和荆棘滑过他幼嫩地脸颊,但他并没有躲避。一头大公鹿的尖角正朝他靠近,可是这头鹿一点儿也没有要伤害他的意思,当比利蹲下来的时候,它一动未动。这时,我才发现一头小鹿卧倒在地上。它正努力地抬头舔比利手中的水呢!
(小比利没有躲避荆棘,也不担心大鹿会伤害自己,而是专注地喂小鹿水喝,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呀)
在交流中,感悟小比利的心理活动,从中感悟小比利是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孩子。
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品读这部分内容。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