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位独自在荒山,克服生活条件的艰辛、精神上的孤苦,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的栽树老人的故事。
文章层次井然,脉络清晰。课文由景导入,先写山上的树很多“郁郁葱葱、漫无边际”,景很美“绿色的山和蓝色的天在遥远处衔接成一条线”,这些景物描写看似随意,实则是为后来体现老人为这青山美景所付出的艰辛打下了伏笔;接着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一个快乐的栽树老人;紧接着却笔锋一转,通过我和老人的对话以及老人外貌、语言描写来讲述这位植树老人的艰辛:生活上艰苦、精神上孤独。老人生活上的艰苦,作者从两方面进行了描述:一方面是通过我和老人的对话,直接让我们知道老人吃的是又黑又硬的窝头,住的是一间石头砌成冬天寒冷夏天蝎蛰的房子;另一方面是通过对老人外貌和手的细致描写间接地告诉我们老人的艰苦劳作。精神上的孤苦,作者则是通过老人的语言和画在石屋外墙上的那幅粉笔画儿传达给我们。老人的语言很简单,在和我的多次对话中都是回答简单的一个字——“啊”,竟有六次之多;那幅“两个小人儿,都握着铁锹,在种树”的粉笔画中的那“两个小人儿”更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老人是多么孤独,表达出老人希望有人陪他、和他一起植树造林的强烈愿望。最后作者用豪放的山歌、老人的身影、流溢的晚霞营造了意味深长的情境,让人掩卷而思——这情这景又何尝不是“一幅画”呢!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特别是对植树老人外貌、动作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作者情感的表达更是自然、真挚,由他一开始初见老人时的“我首先被这张脸感动了,心里有一点儿发热。”到随着听到老人的生活的艰苦“我的心里有点酸。”再感到老人的孤独时的“我好像被一种莫名其妙的忧郁牵扯着、牵扯着……”皆是真实的情感流露,而结尾处情感的升华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教学建议】
一、从题入手,谈话导入
板书“一幅画”,提问:一幅( )的画让你觉得最美?生自由回答。
再板书“一个人”,提问:一个( )的人让你最钦佩?生同样自由回答。
中间填写“和”字,齐读课题,质疑,这是一个( )的人?又是一幅( )的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粗犷 闲适 端详 猎奇 景致 挽留 山坳 流溢
郁郁葱葱 漫无边际 兴趣盎然 莫名其妙
3.出示一个( )的人,一幅( )的画,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适当的词语,并说出自己填写的理由。
三、品析词语 感受人物
品读课文中有关植树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里要通过四个方面的品析来体会老人的品质与老人的情怀:
1.品读有关老人的外貌描写的句子。通过“那张黑黝黝的脸上,皱纹密集而粗犷地排列着”、“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哇!粗拉拉的,黑黑的,有棱有角的,看上去像两块石头。手指头的每一个关节都裂着口子,留着干了的血痕……”两句,抓住“黑黝黝”、“密集”“像两块石头”“血痕”等词语来体会植树老人艰苦的生活辛勤的劳作。
2.品读有关老人的动作描写的句子。通过“他挖好坑,把一棵小树苗放在坑里,细细地端详着,然后一锹一锹地拥上土,蹲在旁边用两只手执著地拍击着。最后,他坐在小树苗旁独自乐着。”两句,抓住“端详”“拥”“拍击”等词语来“揣摩此时此刻老人的心意,体会老人对树苗的爱惜犹如对待自己的孩子。
3.品读老人的语言。“哎呀,冷啊,风呼呼的,盖三条被子,用石头压住被窝角儿,还是冷。夏天也难熬,那石头缝里有蝎子,睡着睡着就爬到俺身上,俺一动就蜇俺,把俺蛰得浑身疼。浑身都肿了,蛰得俺苦哇,没有办法就呜呜地哭”来体会老人生活上的艰苦,结合全文来体会老人的执着与坚强。
4.品读老人的那幅画。“两个小人儿,都握着铁锹,在种树。” 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两个”来感受老人内心的孤独。通过创设不同情景:如寒冷的冬夜、挨蜇疼得痛苦的时刻、野兽来袭……来深刻体会到老人在忍受身体痛苦的时候,还要忍受精神上的孤独与寂寞,从而更深地感受到老人那美好的心灵。
四、有感情朗读最后的情景描写,体会老人情怀。
1.谈谈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想想“歌声”“身影”“晚霞”有着怎样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融入朗读之中。
五、回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①阅读,勾画。②同桌交流。③大声诵读。
2.拓展练笔
假设老人当选了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你打算怎么给他写颁奖词?
六、建议本课教学两课时。
【参考资料】
1.丁肃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授。河北邢台人。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邢台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在该校任教,又深造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取得本科学历。之后在邢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邢台学院任教,任科研处处长,副教授。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创作小说散文。著有长篇小说《城市封面》、《困惑地带》,小小说集《楼上楼》,散文集《芭蕉雨》、《誓不成佛》等8部。散文《誓不成佛》获第二届老舍散文奖。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小说界》、《北京文学》、《中华散文》、《福建文学》、《山花》、《飞天》、《四川文学》、《山东文学》、《广西文学》等国内多家文学期刊。
2.“执着”和“执著”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
“执著”和“执着”是同一个词的两种写法,都读作zhízhuó。《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个词的解释是: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例如,可以说“性情古板执著”,这里“执著”是固执的意思;可以说“不要执著于生活琐事”,这里“执著”是拘泥的意思;可以说“执著地献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这里“执著”是坚持不懈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以“执著”作为推荐词形。
《一个人和一幅画》 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红星小学 崔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闲适.猎奇.流溢.兴趣盎然.莫名其妙”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品读中,结合老人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老人那种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和美好情怀;
2.理解这一幅画的的内涵;
3.体会侧面描写对人物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设计:
建议本课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由题质疑
板书课题“一幅画和一个人”,提问:齐读课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这些疑问——
1.我想知道是一幅怎样的画和一个怎样的人?
2.我想知道这幅画和这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3.我想知道这个人和这幅画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便于确定教学方向。)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把字音读正确。
2.出示重点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粗犷 闲适 端详 猎奇 景致 挽留 山坳 流溢
郁郁葱葱 漫无边际 兴趣盎然 莫名其妙
3.出示一个( )的人和一幅( )的画,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适当的词语,并说出自己填写的理由。
一个(勤劳.执著)的人和一幅(令人难忘 )的画
一个( 有奉献精神 )的人和一幅( 美好 )的画
4.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方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熟悉课文,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
(设计意图: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和感悟能力。)
第二课时
一、出示中心话题,形成探究主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人和这幅画,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找一找,画一画,并说说理由。
自己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完成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最后全班交流,以读促悟,读中感悟。
学生可能会从四个方面的入手谈自己感动之处:
1.围绕老人的外貌和手的细致描写来谈。
通过“那张黑黝黝的脸上,皱纹密集而粗犷地排列着”.“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哇!粗拉拉的,黑黑的,有棱有角的,看上去像两块石头。手指头的每一个关节都裂着口子,留着干了的血痕……”两句,抓住“黑黝黝”.“密集”“像两块石头”“血痕”等词语来体会植树老人艰苦的生活辛勤的劳作。
这里穿插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
2.围绕老人的动作描写来谈。
通过“他挖好坑,把一棵小树苗放在坑里,细细地端详着,然后一锹一锹地拥上土,蹲在旁边用两只手执著地拍击着。最后,他坐在小树苗旁独自乐着。”两句,抓住“端详”“拥”“拍击”等词语来“揣摩此时此刻老人的心意,体会老人对树苗的爱惜犹如对待自己的孩子。
3.围绕老人的语言描写来谈。
“哎呀,冷啊,风呼呼的,盖三条被子,用石头压住被窝角儿,还是冷。夏天也难熬,那石头缝里有蝎子,睡着睡着就爬到俺身上,俺一动就蜇俺,把俺蛰得浑身疼。浑身都肿了,蛰得俺苦哇,没有办法就呜呜地哭”来体会老人生活上的艰苦,结合全文来体会老人的执着与坚强。
老人的语言很简单,在和我的多次对话中都是回答简单的一个字——“啊”,竟有六次之多;话虽不多但很纯朴的一个老人。
4.围绕老人的那幅画来谈。
“两个小人儿,都握着铁锹,在种树。” 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两个”来感受老人内心的孤独。通过创设不同情景:如寒冷的冬夜.挨蜇疼得痛苦的时刻.野兽来袭……来深刻体会到老人在忍受身体痛苦的时候,还要忍受精神上的孤独与寂寞,从而更深地感受到老人那美好的心灵。
二、抓重点段落,升华情感。
围绕课文最后一段的情景描写,体会老人的美好情怀。结合重点词语“歌声”“身影”“晚霞”的特殊含义来理解?
这一段可以说是情感的升华,作者用豪放的山歌.老人的身影.流溢的晚霞营造了意味深长的情境,让人掩卷而思——这情这景又何尝不是“一幅画”呢!
三、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全文。
四、拓展练笔
假设老人当选了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你打算怎么给他写颁奖词?
(参考)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上最可爱的人。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默默无闻,只问付出不求回报的人,
这位朴实的农村人,他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是知道植树造林是有益于后辈的事情,所以坚持了下来,几十年如一日,不怕辛劳.孤苦,他克服了各种困难,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植树造林的绿化事业,这不就是最美的一幅画吗?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