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冀教版第十册:《少年闰土》教案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上册 > 少年闰土 > 少年闰土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课文简说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故乡》通过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以及杨二嫂等人的刻画,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衰败,农民在封建政权压迫剥削、愚弄、毒害下痛苦的生活和麻木的精神状态。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里面“我”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了鲁迅的思想感情,但这是文学作品,经过虚构、想象,所以不能说“我”就是鲁迅。课文是小说中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编者加的,节选出来的章节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与《故乡》整篇小说的主题是有差别的。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先通过优美生动的画面描绘印象中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我”和闰土的分别和友谊。

课文一开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闰土看瓜刺猹的场面。读了这段文字,少年闰土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从课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笔下的闰土与 “我”是很不一样的。例如,闰土生活在“海边农村”,而“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我”是一个“少爷”;闰土见多识广,而 “我”却孤陋寡闻。环境不同、阶层不同、生活不同,没有让“我”感到快乐,反而引起“我”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和环境的不满,这些都流露出“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这篇课文在人物刻画上也很有特色,一是通过肖像、装束的描写突出人物的外貌特点,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二是通过典型事例写人物的特点,如“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壳”、“看瓜刺猹”、“潮汛看鱼”这几件事,反映了闰土是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孩子。

(二)选文意图:在“流连童年“这一主题选这篇文章不仅是让孩子们听到闰土雪地捕鸟的画面里,在看瓜刺猹的轻响中,天地间最朴实动听的童年旋律,而且正如阅读链接所言“每一个作家都有他童年的圣地,而这个圣地不仅是他的生活之源,也是艺术之源。”

(三)文章脉络:

(四)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无端”一词是“没有理由,没有根据”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说“我”不仅那时,就是现在也都不知道猹是一种什么动物,只是主观上认为它的样子像狗而且很凶猛。

②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素”,向来的意思。“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如许”是“如此”“像这样” 的意思。句子从两个方面述说这些新鲜事:一是海边有如此多的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西瓜被猹等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我”向来不知道这许多新鲜事,因为 “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③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是“我”抒发感想的句子。“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2)词语的理解。

其间:其中。其,那。本课指西瓜地里。

祭祀:节日或每逢祖先生辰忌日,人们向神或祖先献供品,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值年: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迷信的人利用五行相克相生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闰土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起名叫“闰土”,表示五行齐全。

许下愿心:即许愿。讲迷信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许下某种酬谢。也借指事前答应对方将来给以某种好处。

装弶:弶,捕鸟的用具。装弶,就是把弶装置好,用来捉鸟。

竹匾:一种边较浅的圆形竹器。

秕谷:干瘪的谷子。

潮汛:一年中定期来的大潮。

跳鱼儿:指弹涂鱼,体长约10厘米,稍侧扁,浅褐色,栖息于海滨滩涂,常出水跳跃,上陆觅食,可食用。我国南北沿海都有出产。

二、教学建议:

教师在课前如果能够做到备课四问,对于教学一定能做到水到渠成:第一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第二问:学生能读懂哪些内容?第三问:学生可能还有哪些疑问?第三问:你觉得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用什么方式引导?因此,对照教学目标,我认为以下的内容学生是可以通过自主的学习可以达到的:1.对于生字和大部分的词语理解2.少年闰土的外貌的描写、以及“四件事”描写3、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1.个别词语的理解,尤其是有关风俗的描写。2.意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比如:“……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除此之外,我认为对于文章的语言特点教师要予以指导。因此教师可以做以下几个环节的设计:

(一)课前预习,了解背景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读准字音:尤其是课文中的多音字的读音:如五行(xíng)、供(ɡòng )品、神佛(fó)、畜(chù)生。

2.理解词语

鲁迅作品中有些词语,学生今天读来感到陌生。如“其间”(其中)、“无端”(无缘无故)、“素”(向来)、“如许”(如此)、“希奇”(稀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加以理解。可以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

3.理清思路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从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探究文章。

(三)深读感悟

课文中描写的场面生动,写景优美、人物的个性鲜明,教师可以通过设问:联系课文的有关内容,说一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的怎样的印象?画一画描写“我”的句子,你体会到什么?“我”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阅读话题引领学生品词析句,深读感悟。

(四)研讨表达,体会写法,读写结合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描写闰土外貌、动作、语言的段落和句子,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完成课后小练笔。

(五)课后拓展

课后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作品《故乡》。边读边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的11个生字;正确理解“碧绿、郑重、无穷无尽”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少年闰土》

设计者

高新区第四小学 张云霞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交流课前搜集的鲁迅先生的有关资料。(教师做为参与者一起交流)

2.谈话引题: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小说节选《少年闰土》一起探寻他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

指名读教师关注下面的字音是否读准了:五行(xíng)、供(ɡòng )品、神佛(fó)、畜(chù)生。

2.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鲁迅作品中有些词语,学生今天读来感到陌生。如“其间”(其中)、“无端”(无缘无故)、“素”(向来)、“如许”(如此)、“希奇”(稀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加以理解。可以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4.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从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探究文章。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少年闰土,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次走入文本,走进闰土。

二、深读感悟

(一)出示:联系课文的有关内容,说一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的怎样的印象?画一画描写“我”的句子,你体会到什么?“我”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学生自读自悟

(三)全班交流

交流要点:

1.少年闰土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摸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引导学生抓住闰土刺猹的动作“捏”“刺”体会闰土的动作的有力与速度,和猹的“扭”“逃”体现的狡猾难刺反衬出闰土的机敏与勇敢。)

(2)那一年,……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抓住“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十一二岁”体会闰土的能干和贫苦)

(3)……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体会闰土的聪明能干)

(4)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抓住闰土的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体会闰土的风吹日晒、能干、健康可爱。

(5)“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体会闰土有经验、聪明、知识丰富的孩子)

(6)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四瓜去,你也去。(体会闰土是个有见识的孩子。)

(7)“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知识丰富)

(8)“我们沙地里,潮流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活泼可爱、见多识广)

(9)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淳朴、珍惜友谊)

2.“我”

(1)“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结合课文:怀念——盼望——欢喜——钦佩——难过)

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我”和闰土的对话(从“第二日……”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我”的好奇、佩服、自叹不如;闰土的聪明、热情、纯朴等),并读出感情来。学生在小组内交替朗读、互相评议。

(2)重点理解:

①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素”,向来的意思。“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如许”是“如此”“像这样”的意思。句子从两个方面述说这些新鲜事:一是海边有如此多的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西瓜被猹等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我”向来不知道这许多新鲜事,因为“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②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是“我”抒发感想的句子。“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四)研讨表达,体会写法,读写结合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描写闰土外貌、动作、语言的段落和句子,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五)课后拓展

课后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作品《故乡》。边读边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

1.再一次有感情朗读课文。谈谈少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2.谈话;“一个是富家少爷,一个是穷苦孩子,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然而30年后,再次相遇,闰土的变化让“我”大吃一惊,请大家课下阅读鲁迅的《故乡》

3.“每一个作家都有他童年的圣地,而这个圣地不仅是他的生活之源,也是艺术之源。”请大家课下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了解时代背景,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疏通字词,初读感知

对课文的整感知让学生从整体了解本文,为下一课时的分析课文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从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探究文章。

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

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学习写法,实现用语文的目的。

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板书设计: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