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冀教版第十册:《松坊溪的冬天》教案

新学网 > 语文 >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 松坊溪的冬天 > 松坊溪的冬天说课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松坊溪的冬天》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文章犹为出色的是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

“我曾在松坊村住过好些日子。这是南方高山地带的一个小山村。“平缓疏淡的开头不仅介绍了松坊溪的地理位置,而且简单真诚的就把我们带入一个远离繁杂的静谧世界。

文章语言的优美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类似于排比的句式来描写松坊溪的美丽景色。特别是课文中有这样几句句子:“远方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这不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吗?在诗的韵律中让人享受到了一种恬静的美感。

还有一句:“我看见溪中映照着远山的雪影,映照着石桥和溪石的雪影。我看见溪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这一段,一下子点明了文章的层次。溪中映着雪白的世界,雪白的世界又在溪水旁,不禁使人想到“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的句子。这样美丽的画卷足以和桂林山水媲美。

作者能向我们展现一幅如此美丽的画卷,得益于他那韵律十足,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因此让学生通过感受松坊溪冬天美丽的景色,再加上反复诵读和背诵,感悟作者类似排比的写作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来写一段话。

教学建议

(一)设计目的。

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首先将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扎实开展语言文字训练,探求语言文字的规律,在反复诵读,深入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理解课文,从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丽的雪景。

其次,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为本课是一篇非常出色的美文。美丽的景色,和作者诗情画意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品位。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反复配乐诵读,感受文章所描绘的冬天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独特的匠心。同时,对学生对美景有更深入的理解,我也找来了优美的图片和音乐,将学生带入美的情境。

(二)从题目入手,激趣导入文本。

1.教师:你课下搜集到了哪些和冬天有关的诗,背一背。

2.播放冬天的美丽图片,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引出课题板书:松坊溪的冬天。

(三)从整体入手,初读感知文本。

1.初读课文感悟美。读通顺流利,有感情。读完文章说说松坊溪的冬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初读课文寻找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松坊溪的雪景。

先写了(雪中的景色),再写了(雪后)的景色。

3.初读课文发现美。

用不同的句式说一句赞美松坊溪冬天的话。

(四)从品析入手,研读文本内容。

1.平时的松坊溪。

溪上 溪中 溪底 溪水

2.下雪了。

(1)、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3)、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3.雪止了。

雪后的松坊溪又美在哪里呢?

学生分学习小组学习。

(1)“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发亮的白雪世界”是指远山、石桥、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的美丽景象。

(2)水中的溪鱼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写雪后景色要写溪鱼?鱼儿在享受这个美丽的溪水,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静中有动、寒中有暖、白中有色、回味无穷)

(五)总结全文,能力迁移。

(六)课后拓展,作业布置。

《松坊溪的冬天》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垄”,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精彩段落。

3.通过研读松坊溪的冬天的雪景,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感受松坊溪冬天的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感受松坊溪冬天的美,对排比句比喻句的赏析。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课前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松坊溪的冬天》

设计者

高新区第三小学 李会青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从古诗以及图片入手,导入文本。

1.学生背诵课前搜集的冬天的诗句。

2.冬天图片欣赏,感受冬天的神秘与纯洁。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松坊溪的冬天,板书课题。

二、从整体入手,初读感知文本

1.初读课文感悟美。读通顺流利,有感情。读完文章说说松坊溪的冬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做批注。

(2)指名配乐读课文。

(3)学生说松坊溪给自己留下的初步印象。

2.初读课文寻找美。

(1)说说课文在各个时节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平时:大溪石、鹅卵石、溪水

深秋(初冬):蒲公英、雏菊、枫树、野柿树

寒冬:飘雪、雪中溪石、雪中石桥、“白雪世界”、溪鱼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松坊溪的雪景。请你用不同的句式赞美一下。

先写了(雪中的景色),再写了(雪后)的景色。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再次品味读课文。

2.配乐想像。

四、作业:背诵优美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领略了松坊溪的美景,这节课让我们伴随着飘落的雪花继续走进松坊溪的冬天。

二、从品析入手,研读文本内容。

(一)平时的松坊溪。

教师: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平时的松坊溪?

1.溪上 溪中

2.溪石(有的 有的 有的)排比句的应用。

3.溪底(有 有 有 还有 )排比句的应用。

4.溪水(拟人句式的体会)

(二)“下雪了”

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9-18自然段,请你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美的一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呢?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告诉大家。

2、朗读、交流。

预设一:

1、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1)学生品读(抓住它的写作方法“比喻、排比”;特点:“轻、柔、洁白特点”;雪大。)

(2)带着你的感受读一下

(3)指生配乐读。

2.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1)学生品读、交流(比喻、拟人把溪石增添了动感,如饮、睡、冒、走;白色,体会这种写作方法。)

(2)喜欢读这句话的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3)你会把松坊溪雪后的溪石想像成什么呢?

3.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1)学生品读,想像一下白玉雕出来的桥是怎样的?

(2)是啊,多美的雪中石桥呀,为松坊溪增添了一道迷人的风景,我想和你们一起去感受它的美。

(3)学生品味读。

4、配乐齐读9-13节。

(三)、“雪止了”

1、师:雪中的松坊溪多美啊,那么雪后的松坊溪又美在哪里呢?我们分小组研读。

预设一:

出示15、16段。

1.教师读15段,生听并找出描写冬天的词。(都披着白雪)重复但不觉拖沓。感受重复的韵律美。

2.你们有没有发现作者是由——到——的安排写作的, 学生说由近到远。

3.我们来读这三句话,“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是由——到——的安排写作的。(由远到近)

4.用你们的声音去感受这雪后清晨的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预设二:

1.美丽的景色似乎缺少一点灵性。

而作者却给这幅画纯白的雪景图添上了亮丽的一笔!默读17、18小节,说说从中你感觉到什么?

2.学生交流(数量:一群又一群表示多;颜色:彩色表示美;动作:游来游去、忽地、一下子、散)

3.学生体会读。

4.体会作者静中有动、寒中有暖的写作功力。

二、从整体入手,小结回归整体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从能力入手,学会迁移运用

1.选择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在座的老师或同学听。

2.选择其中一句或几句有感情地背一背。

3.选择其中一两句特别喜欢的句子抄在日记本上。

4.欣赏描写冬天的段落。

5.郭风的诗拓展。

四、作业布置

1.办一期有关描写冬天的文章或句子的手抄报。

2.模仿课文的写法,选一处景物介绍家乡冬天的景色。

从平时的积累入手,由他们熟悉的知识引入。图片的出示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使得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对课文的初步阅读,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来感悟体会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用朗读表现出来这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办法,

这一环节理清文章的大致脉络,使得学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不同的句式赞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美感。

配乐朗读旨在营造一种美的氛围。

教师用优美的语言自然过渡营造美的氛围。

让学生学会品读字词,体会文章语言和意境的美和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特别是排比句的应用。

从扶到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排比与比喻的应用,让学生在朗读和音乐中感受,激发学生的想像,使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真实生动的画面。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将课堂真正给了孩子。

小组合作是高年级应具备和巩固的一种能力。

抓住要点,有机点拨让学生明白作者选取景物的独具匠心。感受作者动中有静的写作特点。

总结环节,让学生学会梳理学过的知识,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外延续拓展美,增加学生的积累,

语文不仅仅局限与课堂,还应该以课堂为圆心,将课外知识引入到课堂。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