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的1950年,美帝国主义跟南朝鲜李承晚政府色结,向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猖狂进攻,妄想灭亡朝鲜,进而侵犯我国东北。与此同时,美帝国主义还派军舰侵占台湾海峡,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为了支援朝鲜抗击美帝侵略,保家卫国,我国政府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战争进行了三年,志愿军朝鲜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无比顽强的精神,打败了美国侵略者,迫使它接受停战谈判。战后5年,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在这8年的相处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8年,志愿军开始离开朝鲜回国,课文写的就是志愿军回国,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相送的情景。
本文作者魏巍,在抗美援朝时,曾于1950年、1952年两音乐会赴朝,任志愿军随军记者,与志愿军指战员生活、战斗在一起,先后写了近20篇文章,汇成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1958年志愿军回国,他又写了纪实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课文即节选于此。
2.教材特点
文章以道别语"再见了,亲人"作题,可见全文以写离情别意为主,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称呼朝鲜人民为"亲人",可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已结下了深厚的亲人般的感情。
课文前一部分侧重写朝鲜人民依依惜别,回顾他们在战争岁月中为志愿年作出的巨大牺牲;后一部分侧重写志愿军依依难舍的感情。全文可分两段。
第一段是重点段,即第1至3自然段,以大娘(老人)、小金花(孩子)、大嫂(中年人)为代表,表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每个自然段各记叙一个代表人物。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由"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内容组成。"回忆"中安排的材料分别是:大娘"送打糕昏倒在路旁"和"救伤员失去小孙孙"这两件事;小金花因"妈妈救老王"而永远失去了最亲的人;大嫂"挖野菜被炸致残"。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近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惟一""深情厚谊"造句。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并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为了说明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安排了哪些典型材料,这些材料又是通过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领会中朝人民的友情,使学生产生共鸣。
四、教学准备
符合课文情感的音乐、词句训练的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背景及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给课文分段。
3.学会生字,初步理解新词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1)读课题,"亲人"指什么人?课文中的"亲人"是谁谁的称呼?这样称呼说明什么?
(2)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感情如同亲人一般呢?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见"背景知识")
2.了解课文内容。
默读全文后,想一想课文描写了怎样一个场景,并完成填空。
课文主要写( )战士在离开( )时,与( )、( )、( )这代表的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
3.给课文分段。
(1)课文分哪几方面来描写惜别的情景。根据交流,板书: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志愿军战士留恋朝鲜亲人不忍离别。
(2)我们可以把课文按这两部分分为两段。那么,每一部分,作者具体安排了哪些材料呢?四人小组讨论,汇报后归纳,教师板书要点。
4.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1)出示多音字,读准字音,分别组词。
血xuè血泊看kān看守供gōng供应
xiě血淋淋kàn看见gòng招供
(2)注意"噩"的笔顺,在本子上写一写。
(3)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阻击噩耗惟一雪中炭
(4)辨析"战争战役战斗"
①在三个圈中,分别填上合适的词。
( )( )
( )
②选词填空:
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 )。
在解放隆化的( )中,董存瑞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 )的胜利,奠定了解放全国的基础。
5.完成课堂作业本1、7两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一段,了解三个材料联系的方式。
2.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感受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3.知道反问句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惟一、同归于尽、雪中送炭"等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1.研读第1自然段。
①这一段写谁来送别?
②课文中哪句话最能看出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不忍离别?
③从哪些事看出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谊?
(2)讨论以下思考题,再深入理解。
①"比山还高比海学深"的情谊说明什么?把这句话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后,比较着读一读,课文用反问的形式结束这一段,好在哪儿?
②"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课文中"雪"和"炭"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呀?"
③"惟一"是什么意思?大娘为什么宁愿舍去惟一的亲人也要救战士?
(3)小结,指导朗读。
①自由读一读,看看第1自然段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与后两个自然段一样吗?
讨论后归纳:文章按"劝慰--回忆--抒情"的顺序写。
②分别指名读这3部分,个别与集体穿插朗读。
③我们可以按照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学习2、3自然段,即在阅读前,给自己提出相似的思考题,带着问题读课文。
2.学生分4人小组,共同学习第2或3自然段。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同时,能把未尾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体会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1)学生自由组合,配合朗读其中1个自然段。
(2)每一合组汇报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3)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
5.完成课堂作业本2、3、4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段,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志愿军战士一朝鲜人民依依惜别之情。
2.总结全文,读写结合,练习写《再见了,××》。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二段。
(1)第一段中写到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谁?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再一次概括落大意。)
(2)自由读读第二段,这3个自然段的内容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讨论,归纳:
列车启动--挥手告别
边速加快--再看一眼
列车离远--心心相连
表达了惜别之情
(3)为了表出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这一段该怎样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比较读,评价,齐读。
2.配乐朗读全文并总结。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为什么会结下这般深厚的友情呢?(这种友情是鲜血凝成的。)
3.读写结合
(1)回顾文章第一段的写作结构和第二段感情递增的材料安排,
(2)激发写作动机,回忆内心深处对某一人、某一物(包括动物)、某一景、某一事的深情厚谊。
(3)交流题材,拟好提纲。
(4)练笔《再见了,××》。
教师也可提供部分题材,如:"再见了,爷爷,""再见了,二十世纪""再见了,我的小龟""再见了,我的启蒙老师……"
4.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5、6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