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情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勇于维护自己的尊严。
2.积累语言,学习晏子反驳语言中的逻辑关系。
3.学习生字,了解生词的意思。
4.朗读课文,再把故事内容演一演。
二、基础知识
1.生字
侮 欺负,轻慢:欺侮、外侮、御侮
辱 ①耻辱(跟“荣”相对):羞辱。②使受耻辱,侮辱:辱骂。③玷辱:辱命。
吩 [吩咐] 口头指派或命令。
咐 同[吩咐] 口头指派或命令。
犯 ①抵触违反。②犯罪的人。③侵犯,进攻。④触发,发作。⑤做出错误的事。组词:犯法 犯规 侵犯 犯病
盗 ①偷:盗窃 欺世盗名 盗贼 盗卖
②强盗:盗贼 海盗 窃国大盗
贼 ①偷东西的人。②邪的,不正派的:贼眉鼠眼。③副词,很,非常(多用于令人不满意的或不正常的情况)
赔 ①赔偿:赔款。
②向受损害或伤害的人道歉或认错:赔礼 赔罪
③做买卖损失本钱:赔本 赔钱
2.要求会写的词语:
吩咐 盗贼 规矩 赔礼 犯罪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3.区别字
侮( )犯( )贼( )赔( )倍( )
诲( )范( )绒( )陪( )培( )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文章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章讲述了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运用自己的智慧三次巧妙地反驳楚王、维护了国家和自己的尊严。课文中对晏子与楚王三次交锋的经过描写十分细致具体,从中能够很好地体会感悟人物特点,从而领略晏子的聪明才智。
2.教学重点:
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中的深刻含义,能体会晏子反驳楚王的聪明才智所在。
3.教学难点:
再现晏子与楚王三次交锋时的情景,感受晏子的智慧。
4.教学突破点:
以晏子与楚王三次交锋为突破点,结合作者对人物细致具体的描写,感受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分析交锋时的情景,从而感受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方法的高明之处,体会晏子的聪明才智。
四、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解题。
“晏子”是谁?他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叫他“晏子”?“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什么事?
(三)学习对话
1.学习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这一部分。先读懂文意,理解两人语言背后的意思,然后明白晏子为何如此对答。
2.练习朗读晏子和楚王的对话。
3.“只好”一词说明了什么?(楚王无奈)。
4.大胆质疑,根据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
5.拓展思考练习
如果楚王听了晏子的话后,仍不开城门,晏子会:(1)苦苦等等,直至开门。(2)破口大骂,回转齐国。(3)钻洞入城,去见楚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自然入文。
晏子成功地反驳了楚王的第一次侮辱。今天接着学习后面的部分,看看晏子是如何用非凡的口才驳倒楚王的。
(二)依据第一部分学法,自学第二、三部分。
朗读这部分:晏子这两次的表现如何?你对哪一次更感兴趣?模拟当时的情景在小组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当齐王、齐国的大臣、齐国的老百姓、楚国老百姓得知这件事后,他们都会怎么说?
(四)作业
1.将这篇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延伸:荐《东周列国志》一书,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晏子这个人物。
五、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受到侮辱 巧妙反击 挫败楚王
钻墙洞 钻狗洞=访狗国 只好开城门
不中用 下等人─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水土不同 只好赔不是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六、资料索引与精华
人物简介——晏子
晏婴(前595-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出处简介——《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