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一只贝》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其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中描绘了一只贝经受痛苦、磨难、忍耐之后没有像其他的贝那样成为一只光彩夺目、色彩斑斓的贝壳,但他却孕育出了一颗珍贵的珍珠的故事。作者的语言朴素、平淡,但却不乏哲理,激情,笔下的这只贝虽然外表丑陋,但它含英咀华,它的精神令人起敬,它的际遇发人深思,因而本文也是一则思维训练和感情朗读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读准文中难读的字、词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感知课文中描写的这只贝的可敬之处。
3.学习本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的习惯。使学生从中受到坚强、勇敢面对困难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深入体会这只贝忍受痛苦,与石子抗争所表现出来的可敬的品质,并体会出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今天,能有机会与在坐的同学一起学习,老师真的很高兴,不知道同学们此时的心情怎样?能大声地告诉老师吗?(高兴)刚才,从你们的问候中,我感受到了你们的热情,你们对我的支持。这使我有些感动,是的,生活中,如果你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很多看来平常的事物,也会让你深受感动和启发,令你久久不能忘怀,受用终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只贝带给我们的感动和震憾。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一只贝》
3.下面就让我们与这只贝亲密接触,走进这只贝,用心去感受它、领悟它。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老师相信,课前大家一定读了很多遍课文,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老师想请几位同学再给大家读一读。
2.站起来读的同学要注意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看这几位同学有哪些词语读的不够准确,请你帮忙纠正过来,或者把你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同时要边听边听边思考,文中的这只贝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指名读
4.纠正读音、理解词语。
5.这是一只怎样的贝?试着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丑陋的 可怜的 可敬的)
这篇课文虽然不长,但却耐人寻味,老师在课前读了很多遍课文呢,老师每次读都被文中的这只贝深深地感动,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课文,找一找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只丑陋的、可怜的、可敬的贝,可以动笔画一画,老师建议你们不要一句一句地画,可以用括号表示起点和中点。
(三)理解感悟贝的丑陋,激发对贝的同情
a.贝的丑陋
1.文章的哪一部分描写了贝的丑陋呢?谁找到了给大家读一读,(出示3自然段)具体从哪能看出这是一只丑陋的贝?
当学生谈到贝丑陋语句时出示(它的壳上……失去了做贝的荣誉)
2.指名读这句话
3.对于贝来说,值得他们骄傲的荣誉到底是什么?(是美丽的外壳)会是怎样的美丽呢?
能不能在文中找到描写贝壳美丽的语句?
b.贝的美丽
1.出示语句(这可上……色彩和线条)
2.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些美丽的贝壳(出示贝壳)
3.当这么多美丽的贝壳一下子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怎样的赞叹?
4.老师听见了你们发自内心的赞叹声,这就是人们送给贝的荣誉,把这种赞叹送进句子里面,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读课文。
5.指名读
6.孩子们,当你在海滩看到这些美丽的贝壳时你会怎样做?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对这些贝的喜爱表现出来?
c.再次体会贝的丑陋:
1.师:对于漂亮的贝壳来说,即使生命结束了,他们的壳上还留着人们喜欢的色彩和线条,而对于这只丑陋的贝呢?
2.生读(但是……。)
3.读了后这只贝还有绚丽的色彩吗,还有精美的图案吗?
(四)感悟体会贝历经的磨难,进而体会贝的可怜。
1.是什么原因使这只贝既没有绚丽的色彩又没有精美的图案?
2.这是一颗怎样的石子?
3.如果说这是一颗圆润的石子,这只贝所受的痛苦也许会少一些,可这偏偏是——生答(硬硬的、又带着棱角)
如果说这是一只有着铁一般刚硬身子的贝,也就罢了,可它的身子偏偏是——嫩嫩的、软软的
4.此时,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受?这又是一只怎样的贝?
生:我觉得这只贝太可怜了,太不幸了
生:我觉得这是一只令人同情的贝,
生:我觉得这只贝非常可怜
生:我认为这只贝很坚强,因为他受了那么大的折磨,但他还是默默地忍受。
5.师:无论是同情也好,怜悯也好,是这段文字中的哪个词一下子就打动了你?再读读,体会一下
生:“默默”,我觉得这个贝很坚强,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他还是默默地忍受着。
生:“折磨”这个词打动了我,
6.师:折的本意是是什么?
生:折断
7.师:看“磨”下边这个石字与什么有关?
生:石头
8.师:折是把东西折断,磨是拿利器摩擦,折磨折磨,通过这两个字你能不能猜猜折磨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受皮肉之苦
9.师:身体上遭受痛苦,仅仅是身体上遭受痛苦吗?
生:不,还有精神上的?
10.师:身体上遭受痛苦,精神上遭受折磨。弄懂了折磨得意思,回头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透过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仿佛看到石子在贝的肉体里磨来磨去,忍受着无比的疼痛
11.师:这就是一个词语给我们的启示,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眼睛眯了,会是一种这样的感受?
生:我眼睛里很难受,
12.师:你眼睛里仅仅是进了沙粒,痛苦只是短暂的,还称不上折磨。
13.同学们 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走进这只贝的一生吧!
老师引读: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在海里玩耍,谁知有一颗石子钻进了他的壳内,他立刻感到钻心的疼痛,他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因为,那是个——
一个月过去了,他用力磨那颗石子,甚至那软软的身子都流出了血,但他发现,那是个——
一年过去了,他的壳变得暗淡无光,他知道他再也不会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了,那真是个——
不知多少年过去了,贝近乎忘记了他的存在,每天与那颗石子的较量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因为,那的的确确是个——
14.这种不能诉说,又不被理解的精神上的痛苦已远远超出了他所承受的肉体上的折磨,这真是一只可怜的贝。
(五)揭示贝孕育了一颗大珍珠,进而体会贝的可敬
1.那么,在可怜的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
生:我又读出了可敬,这只贝受了痛苦的折磨,但默默地不说出来
生:我还读出了这只贝的坚强,每时每刻都受折磨,但没放弃生存的意念
2.你为什么觉得这是一只可敬的贝?
生:因为他用自己的血和肉磨制成了一颗大珍珠。
3.从你的发言中,老师听出了”磨制”
板书”磨制”,平时看过磨制什么
生:我看过用磨来磨米
4.师:磨制东西都用硬的东西来磨,用硬的东西来磨软得东西,而我们的贝是拿软软的,嫩嫩的身体去磨石头,在磨制的过程中可能会怎样呢?
生:可能会出很多的血
生:可能每分每秒都在留着血。
生:他被鲜血染红
5.师:同学们,但他放弃过吗?停止过吗?带着这种感情再说说
大屏幕出示(即使-------,他也在不停的磨制、
即使-------,他也在不停的磨制、
即使-------,他仍在不停的磨制、)
生:即使流血,即使划破,即使血肉模糊
6.师:那么贝的可敬,仅仅是磨出一颗珍珠吗?更主要的是什么?
生:是他那种克服困难的精神。
7.如果说贝的这种不屈于磨难的精神是一首诗,那么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壮丽的诗篇;如果是一首歌,那他一定最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让我们包含着崇敬之情再来读一读贝与石子的较量,与命运抗争的语句吧(出示诗)
8.想听王老师读吗?
9.同学们想不想读,想读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读。
(六)教师小结:
这颗硬硬的又带着棱角的石子折磨着这只贝,使这只贝变得越来越丑陋。而这只丑陋的贝却用自己的血和肉磨制成珍珠,这真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1.课文学到这,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谁愿意说一说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可怜和可敬不矛盾吗?
可敬来自于可怜、不幸,没有可怜,就没有可敬,特别是那一次的不幸,造就了他的可敬。
2.此时,你觉得这只贝是更可怜,还是更可敬呢?
好!带着我们的理解,带着我们的感悟,带着我们对贝的敬仰齐读这句话——这是一只可怜的贝,更是一只可敬的贝!
3.那么,作者写贝赞颂的仅仅是贝吗?
更主要的是赞颂具有贝一样精神的人。
作者想借这只平凡的、丑陋的、沉默的贝来赞颂这种和贝一样品德高尚的人,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
4.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些什么样的人?
师:凡是像这只贝一样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做出奉献的人,都是可敬的。同学们,老师相信,假如有一天,你们遭受了什么磨难,只要想起这只坚强的贝,想起那些可敬的人,你们一定会历经风雨,重见彩虹,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5.(大屏幕)一只贝的童话,一篇人生的寓言,
(1)从这篇寓言里,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到彩虹?
生:我要像一只贝一样学会坚强
生:面对困难要自己挺住,不能退缩
生:面对挫折不轻易低头
(2)说一说你对美丽和丑陋的理解
结束语:
这是一篇关于贝的文章,更是一篇人生的寓言,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会自然的由一只贝想到万物之灵的人,我们都在努力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有价值的人生,而人生的真正价值与一个人的丑陋或漂亮无关,他只与你承受不幸,抵御磨难的气度有关;与你经受挫折打击、忍受痛苦挤压的能力有关;与你看待痛苦是财富还是灾难的眼光和心境有关。只有这样,我们才可敬、可爱、可贵,也就有价值了。这、便是《一只贝》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也是《一只贝》耐人寻味的地方。
板书:
一只贝
折磨 磨制
石子 丑陋 珍珠
可怜 可敬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