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爱国诗。诗人两岁时,北宋被金灭亡,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后来更是多次亲赴前线。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之下。深秋的早晨,他推开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
痛苦悲愤。虽然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
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此时此刻,金人铁蹄践踏下的北方
百姓已经哭干了眼泪,正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早日解救他们,然而,
却是一年又一年地白等待。对此,诗人寄托了深切的同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是诗人对南宋朝廷饱含愤怒的强烈控诉。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字。
2.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介绍陆游
2、指名读古诗,正确,流利
3、齐读古诗
二、背诵全诗,初悟诗语形象美。
1.读通全诗,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顺口了再读几遍。
2. 背诵想象诗中画面。
3.默写。
三、品读比较,领悟诗语精练美。
1.利用手头资料,采用注释、保留每一个字的意思、补充有关词语、适当调换语序的方法,用现代语言表现古诗意思。
2.理解诗句
第一句:三万里是夸张的说法,黄河实际长一万多华里。
第二句: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高大雄伟。
前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诗人向我们展示了滚滚黄河东流入海,气势磅礴;两岸高山巍峨,直耸入云,雄伟壮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可就是这样的大好河山,却多半落入金人手下,南宋王朝迁都杭州,远走高飞,而北方的老百姓却终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第三句:北方沦陷的百姓在异族的统治下受尽磨难,眼泪都哭干了。
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家破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再读第三句。
第四句:“南望王师又一年”,大家知道这是一年是多少年吗?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了整整65年了!
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出示《示儿》)又一个十年过去了,百姓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呢?(齐读《示儿》)(但悲不见九州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遗忘,遗弃)
从这两句诗中,你又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呢?(对百姓的同情,对朝廷的愤恨)
三、拓展阅读, 从“南望王师又一年”引申,展示以下资料拓展阅读:
(1)1177年陆游52岁作的《关山月》:“中原干戈古已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度今宵垂泪痕。”
(2)1186年陆游61岁作的《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1192年陆游67岁作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1193年诗人68岁作的《秋夜将晓出篱门凉有感》(略)。
(5)1210年诗人85岁作的绝笔诗《示儿》(略)。这些诗分别是诗人在中原沦陷后50年、65年、66年、67年、83年写的,从这些具体数字中我们可以感受诗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精神。
四、让我们带着对诗人的敬佩,再诵读这首古诗。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