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中要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组说明性的课文,其中《新型玻璃》是一篇精讲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在现代工业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学性。语言浅显,通俗易懂,结构清楚,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表达形象生动,用词准确,是这篇课文的突出特征。
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朗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读文和探究了解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小学生对于新科技产品的好奇心,也决定了他们对于《新型玻璃》课文内容的兴趣,但同时会因为兴趣而忽略对文章表达方法的关注。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生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重点句幻灯片
2、领悟方法的幻灯片
3、学生预先思考想发明什么玻璃
教学预设: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说明方法及其它表达方法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并能选择性地运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表达方法
1、开火车检查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新型玻璃的特点及用途)。
2、导入本节课的学习“领悟表达方法”(板书:方法)。
二、领悟表达方法
(一)指读讲讲,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导领悟“引人入胜”的开头方式
(1)指名开火车读,直观感受自然段的构段方式;
(2)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有几句话?”(7句话)“那几句是介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通途的?”(4——7)“1——3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与课文主要内容有什么关系?”领悟课文开头“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
2、领悟排比句式“可以……可以……可以……”的表达效果。
(1)幻灯片出示重点句:“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2)读出排比的语气“可以……可以……可以……”,体会“这样的句式要表达什么?”(排比句运用,强调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用途广泛。)
(二)默读尝试,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划出写得好的地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过渡,体会“承上启下”的表达效果,
3、幻灯出示:“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思考为什么好?领悟“表达用词准确,形象生动”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3——5自然段
1、总结提示学习方法(“读”相关段落——“划”重点词句——“悟”表达效果)
2、学生根据提示展开自主探究;
3、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你发现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汇报的同学将自己发现的表达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4、教师相机指导。如:“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玻璃叫‘自动窗帘’。”(比喻形象生动,恰如其分)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拟人)
“‘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拟人、举例子、列数字)
三、应用表达方法
1、对照板书总结本节课学习,找出板书中出现的说明方法,并导入课后练习:你想发明什么玻璃,用一段话写出来它的特点及用途,要求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至少运用一种说明方法。
2、指导学生从创新与实用的角度说说想发明什么?
3、指导“写什么?”(特点与用途)和“怎么写?”(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
4、学生练笔
5、指导点评
(1)是否用到了学到的表达方法,用得怎么样?
(2)把自己写好的片段放到课文中,看还需要加怎样的过渡?
6、建议学生“课外完善自己的习作,把它作为一个“金点子”,向有关部门推荐。”
板书设计:
11、新型玻璃
内容:特点、用途
方法:事件引入、关联词、排比句、承上启下、运用成语、比喻、拟人、举例子、列数字……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你想发明什么玻璃,用一段话写出来它的特点及用途,要求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至少运用一种说明方法。
2、课外作业:完善自己的习作,把它作为一个“金点子”,向有关部门推荐。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