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小学 任文荣
一、教学目标:
1.独立学习本课生字“踪、范、租、型、峦、剧、峡、援、搜、轨、监、疗”;联系上下文理解“忧心忡忡、轨迹、卫星、救援卫星”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3.通过品读文字,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
2.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向卫星求救”。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卫星、的资料。
3.解释卫星:
卫星是指在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天体或人造天体。在宇宙中所有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体。环绕哪一颗行星运转,就把它叫做哪一颗行星的卫星。比如,月亮环绕着地球旋转,它就是地球的卫星。
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卫星是怎样发现目标,如何营救失踪人员的,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经历那个扣人心弦的营救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读了课文,你认为文章哪让你最感动?
3.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
4.全班交流:
卫星的神奇和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得快捷与高效。
请学生读读有关的句子。
三、自由交流。
四、深入课文,感受高科技的快捷”:
1.出示描写卫星快捷高效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卫星快捷在哪里?
3.交流指导:“几个小时后,救援卫星果然传来了微弱的无线电呼救信号”。“很快查出地点和方位。”
五、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
六、小结:高科技真是奇妙无比,再读读课文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学习继续课文
1.听写“忧心忡忡、救援卫星”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这神奇救援卫星吗?读读相关的句子。
二、当人们听说飞机失事时心情怎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1)当西姆的儿子驾驶私人飞机不幸失踪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再读第一段。)
当人们听说西姆的儿子驾驶私人飞机不幸失踪时,人们的心情是沉重的,而西姆则为儿子担忧、为儿子焦急,他救子心切、态度坚定。让我们带着感情再读一读一二段。
(2)当西姆去救儿子时,又发生了事故?你的心情怎样?(担心、沉重)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三段。
三、默读课文,想一想:
1.西姆不但没有救到儿子,而且他们驾驶的飞机也在群山峡谷中失事了,这时他是怎么办的?谁来读一下第四段?(指名读)
2.当西姆他们三人陷入困境时,加拿大航空救险队派出飞机救援,这时你的心情怎样?(燃起希望,内心高兴)指名读第一句。
3.但是事情不象我们预料的,他们没有发现任何踪迹,这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再次沉重起来。)指名读第二句。
4.西姆和他的朋友真没救了吗?营救中心该怎么办?卫星解救他们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5—8段)
5.当人们刚与苏联卫星救援中心取得联系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文中哪个词反映了人们的心情?(忧心忡忡)
6.几小时后,当救援中心果然传来了微弱的无线电呼救信号时,人们的心情又如何呢?(兴奋)指名感情朗读第6段。
7.西姆失事后分别向加拿大航空救险队和苏联卫星救援中心求救,我们来看这两句话。(出示幻灯片)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小结:通过对比说明卫星搜寻的位置确切,表明卫星的神奇作用。
8.当探险队终于发现了一顶红色的帐篷时,人们会怎么想?怎么说?(指名说)
9.西姆他们三人得救了吗?西姆的儿子呢?(指名读第九段)
四、课堂小结
1.通过学课文,谁能说一说卫星救人的过程是什么?(出示幻灯片)(将卫星接受信号的一系列过程课件放给学生观看。)
2.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卫星救人的原理,领略了卫星的神奇。这正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结果,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去搞一些发明创造!
五、作业:
1.抄写带生字的词语。
2.搜集整理有关卫星方面的知识,增加对卫星的了解。
3.感情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材分析
栾城县第一小学 杨丽花 付军涛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篇幅较长,但条理清晰的文章。讲述了第一颗救援卫星首次救人的故事:1982年9月的一天,为寻找失踪的儿子,西姆和朋友乘飞机寻找而再次失事,就在他们的生命危在旦夕之际,人们利用救援卫星探测出他们的确切位置,从而成功营救了他们。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西姆的儿子驾机失踪,西姆与朋友一起寻找,但他们寻找时飞机也失事。同时,点明了该地区自然条件复杂,寻人不易,为表明救援卫星的神奇作了铺垫。开篇简练的一句话交代了西姆的儿子驾机失踪,立刻就引发了人们的焦急与担忧。之后,“加拿大的西部山区,绵延广阔,山势险峻,丛林密布。”点明这个地区自然条件复杂,寻人不易。“要在这样大的范围内、这样复杂的地形中寻找一个人的下落”及一个“但”字,让人感觉到西姆的救子之切与坚定。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天气恶劣,他们的飞机再次失事,人们的心为之震撼。
第四至第九自然段为事情的经过和结果部分。飞机救援无果,向卫星求救,卫星搜寻并未发现目标,飞机实施救援,三人得救。“飞机经过一小时的搜寻,没有收到呼救的无线信号,也没有发现任何踪迹”,而几个小时后,救援卫星果然传来了微弱的无线电呼救信号,计算机迅速寻迹追踪,很快就查出了地点和方位。这一对比的方法,表现了救援卫星的神奇和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快捷与高效。
这篇文章语言浅显,但情节曲折,情感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如救援队“立即派出飞机救援”,使人们燃起希望;但飞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搜寻,没有收到呼救的信号,也没有发现任何踪迹,又马上使人们的心情沉重起来。文章正是在这种情感的起伏交替中,一方面揭示了对生命的关注,另一方面展示了救援卫星的神奇。向卫星求救时人们的“忧心忡忡”“果然传来了微弱的信号”时的兴奋,以及飞机“终于发现一顶红色的帐篷”时人们才真正放下心来,可谓言浅而情深。尤其是第六自然段“计算机迅速寻迹追踪,很快就查出了无线电呼救信号发出的地点和方位”一句中冒号的使用,不仅交代了卫星搜寻的确切位置,表明救援卫星的神奇作用,而且细细品位,其间更蕴涵着人们由担忧、焦急转而欣喜、兴奋的情感。
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初步感悟文章的表达顺序。
《文章脉络图》
遇险——利用卫星求救确定遇险地点和方位——获救
教学建议
这篇文章虽然内容浅显易懂但涉及到了很多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高科技知识,因此,应引导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卫星的知识,作好知识储备,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交流,以扩展知识,开阔眼界。课后,可以组织学生以“卫星知识”为主题设计小报,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时,总体可采取读与讲相结合的方法,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好这个故事。读要把握几个层次:一是引导学生读出故事梗概,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从题目质疑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让学生对题目质疑,提出“谁向卫星求救?为什么求救?卫星为什么能救人?等系列问题,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又激发学生自读课文的兴趣,为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奠定思维基础。学生借助工具书读通、读准课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读书,一是要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再者要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第二个层次读出表达的顺序,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表达的方法。三是读出情感。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地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或者想象情境,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再通过有感情朗读训练、交流使感情交融。另外,要注重本学段口语交际目标之一具体生动地讲故事”,在学生真正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基础上,引导学生练习讲好这个故事。在学生讲的过程、交流的过程又会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讲故事又是将文中语言内化成自己语言的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适当增删内容,调整顺序,使故事情节更曲折,更引人入胜,使故事更显真实,使故事更为简单;还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因素,使讲故事的人饱含激情,听故事的人津津有味。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使学生真正享受讲的过程、准备的过程、交流评价的过程,真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素养。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