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认识“罗”“裕”“艰”等11个生字,学习应用多音字“华”。
教学准备
投影片,有关华罗庚、刘翔和杨利伟的图片,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揭示课题
(分别出示刘翔、杨利伟等人物图片)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出示华罗庚的图片)你们认识他吗?他也是一位值得祖国骄傲的人物,你们想知道他的故事吗?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轻轻地翻开《为了祖国》这篇课文吧!(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汇报交流。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注意纠正字音)
三、朗读理解,质疑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华罗庚作为著名的数学家在美国可以享受富裕、舒适的生活,他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呢?
2.同桌互动,交流自己的看法。
3.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集体交流。
4.学生质疑,共同解决。
5.快速读课文,找出华罗庚说的话。(师指导朗读,并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比赛朗读,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华罗庚的爱国主义精神)
6.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你认为小学生怎样做才是“为了祖国”呢?
四、识字
1.学生自读生字后,同桌间说一说记字的方法。
2.全班汇报。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4.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加深对字的认知。
五、扩展延伸
1.交流在外国的中国科学家或留学生回国工作的事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
2.课内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为回国而斗争》一文,读后回答文后问题。
3.课外阅读《我是中国人》《梅兰芳蓄须明志》两篇文章。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实验小学吴大鹏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教师进修学校苏晓青)能说会写
给国旗班叔叔写封信
教材简析
本课是“能说会写”中的习作练习。训练重点是使学生了解信的作用,掌握信的组成部分及基本格式。本次习作练习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给国旗班叔叔写封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设计理念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信的作用,掌握信的组成部分及基本格式。
2.教会学生写好信的内容。
3.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播放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的场面(片段)。
同学们,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一定想对国旗班的叔叔说点什么,那我们这节课就来给他们写封信吧。
二、明确书信的格式
1.交代写信的意义。
生活中,为了相互介绍情况、交流思想、沟通情感,我们有时需要用书信的形式来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写信。
2.掌握书信的格式。
(1)信由五个部分构成。一般包括称呼、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板书)
(2)明确各部分的具体位置。
(3)出示幻灯片(书信实例)。
①讨论对写信的对象应如何称呼,称呼写在哪里,称呼的后边用什么标点符号。(板书:顶格、冒号)
②正文部分的格式。(板书:另起一行空两格)
③祝愿语的格式。先看课件,然后讨论并板书:接正文,再另起一行顶格。
④写信人姓名和写信日期的格式。
3.学生默记书信格式。
三、欣赏录像,引发思考信的正文内容(放天安门早晨升旗的录像片)
解说观看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听着雄壮的国歌,看到国旗徐徐升起,我和大家一样,禁不住热血沸腾,心潮激荡。在向国旗行注目礼的同时,我也对国旗班的战士们肃然起敬。伴着庄严的军乐,战士们行进得是那样的铿锵有力,是那样的整齐划一;升旗、敬礼是那么标准娴熟、分秒不差;特别是国旗班叔叔们显得那么富有朝气、那么精神抖擞,令人振奋。
根据电视报道,国旗班的战士们平时训练异常艰苦,除了升旗的任务外,还承担了其他的警卫任务。有很多人已经超过服役年限,但仍然坚持留在部队。每天早上,当首都市民还都在睡梦中的时候,他们已经洗漱完毕,集合待命。每次升旗,虽然都重复着同一个过程,同样的动作,但他们出于对国旗的热爱,不论电闪雷鸣,还是雨雪交加,全都尽职尽责,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失误。因为他们知道五星红旗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祖国尊严的象征。
这一切使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国旗班的叔叔说什么呢?
四、广开话源,交流感受
1.自己构思。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是啊,在宏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看到国旗徐徐升起,不禁使我想起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先烈们。鲜艳的红旗,是用他们的鲜血染成;挺拔高大的旗杆,恰似他们不屈的忠骨;从军乐队高奏的国歌声中,隐约可以听见他们雄壮的呐喊。五星红旗在我们头顶上迎风飘扬,向我们诉说着先烈的英勇,转达着烈士对我们后人的期望。
在香港、澳门回归的仪式上,看到国旗徐徐升起,想到的是强大祖国正在洗刷中华民族的屈辱,难忘的是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对中华民族的不朽功绩,期盼的是五星红旗早日在宝岛台湾上空升起,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
看到奥运会上徐徐升起的国旗,看到国家领导人出访时升起的国旗,看到我国海军舰队出访时升起的国旗,世人谁不坚信伟大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五、下笔成文
从你们的谈话中老师也感受到你们的真情实感,老师看到有很多同学已经迫不急待了,那快快提笔,给国旗班的叔叔写封信吧。(同学动笔,教师巡视)
六、交流评议
1.指名交流,互相评议。
2.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七、课堂延伸
把信封写好,把信邮寄出去。(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第四小学于海华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教师进修学校苏晓青)语文七色光三
教材简析
“语文七色光”由“练一练”“日积月累”“知识窗”和“大家一起来”四个部分组成。“练一练”的第1题是选择成语填空,让学生明白成语的含义并能准确地使用。第2题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日积月累”共有四句名人名言,旨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知识窗”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场战争——甲午战争,通过学生读文,让学生了解《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耻辱的不平等条约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大家一起来”要求学生们收集爱国志士的图片,并能向同学介绍图片上的人物和他们的爱国事迹。
设计理念
要突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发展所学、拓展所学、丰富知识,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填入句子中。初步理解关联词语的含义,并能在句子中恰当地使用。
2.培养学生积累名人名言,搜集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
3.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搜集爱国志士图片和有关的事迹,甲午战争的录像短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想到放映室走一走、看一看吗?那就随我到“语文七色光放映室”吧!
二、创设情境,走进知识窗
欢迎同学们来到“语文七色光放映室”,今天“语文七色光放映室”正式对你们开放了。现在要放映的这段录像,和我们本单元所学的内容有很密切的关系,请同学们认真看录像片,并说说你看懂了什么?(放录像片:甲午战争片段)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发生在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战争——中日甲午战争,虽然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但因为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终遭失败,并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最耻辱的不平等条约之一——《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赔偿日本大额军费,等等。同学们试想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就是无能)
三、开展“大家一起来”活动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和懦弱,我们国家的人民处处受人欺压,这时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爱国志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近代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课前老师做了布置,请同学们把你们搜集到的爱国志士的图片拿出来,(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介绍图片上的人物和他们的爱国事迹。
1.同桌交流。
2.小组内交流。
3.推选小组代表。
4.办展览。
5.介绍人物事迹。
刚才同学们所展示的爱国志士的图片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他们以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而骄傲,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些爱国志士在面对自己的国家时都说了些什么。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先自读名人名言,然后指名读。
2.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简要介绍名人名言的作者。
3.诵记名人名言,说说自己从中懂得了什么。
五、完成“练一练”
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我们的国家真正地强大起来,才能不受任何外来势力的欺压。同学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国家的未来就掌握在你们的手中,所以同学们现在就要发愤图强,勇攀知识的高峰,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你们现在准备好去攀登知识的高峰了吗?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1.(课件展示第一小题:试一试,给下面的词语找到合适的位置。)学生先自读成语,说说成语的意思,然后依照例子把成语填在句子中。
2.(课件展示第二小题:下面是几组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恰当地填在句子的横线上吗?)让学生先理解关联词语的意思,然后再填写。
六、总结全课,进行人文教育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努力,我们一起登上了知识的高峰,回头望一望,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向上面看,你又看到了什么?远处还有更高的山峰等着同学们去攀登,只要同学们肯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我们会登上一座又一座更高的知识山峰,到那时,我们的国家会因为有你们而更加的强大,会因为有你们而更加的自豪,你们愿意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第二小学?全宝晶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教师进修学校?苏晓青)课文
7倔强的贝多芬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贝多芬应邀参加一个音乐会,在音乐会上受到亲王的侮辱,愤然离去的事。通过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贝多芬倔强的性格。
设计理念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教学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确立以抓住关键词、重点段进行情感体验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品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理解贝多芬面对权贵自尊自爱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有尊严的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积累并运用语言。
3.学会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感受贝多芬倔强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读了不少书,很多名人的故事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你都知道哪些名人呢?说说看。
2.今天我们也来结识一位名人,他的名字叫——贝多芬(板书)。我们看看课文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学生自由读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词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板书:受到邀请 动情弹奏 遭到侮辱愤然离去)
4.从回答中我总结出了这几个词语,谁能把这几个词连成一句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说得又清楚又明白,抓住关键词是总结主要内容的一个好方法。在这件事中哪一个场景令你感受到贝多芬的倔强呢?
5.由文章题目入手,抓住题眼进入重点段的学习。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4段,画一画你印像深刻的词语。自读课文,边读边画。
二、抓住重点,感知人物形象
1.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贝多芬的倔强?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通过对文章中有关内容的朗读对贝多芬的倔强有初步的印像。
2.亲王如此无礼,而开始贝多芬又是怎样地尊重他们,为他们动情演奏的呢?
通过抓重点语句,利用贝多芬动情的弹奏来与亲王的无礼形成对比,从侧面突出贝多芬的形象。
三、创设情境,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的第3段。
2.渲染情境,提升情感。
我相信用心读的同学一定已经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课文,听(放《月光曲》录音),这就是贝多芬那首著名的《月光曲》,嘘,你看到了吗?贝多芬此时正坐在钢琴旁,熟练而深情地弹奏着,那深静幽雅的琴声从贝多芬的指间流淌出来。我们禁不住闭上眼睛,让整颗心沉浸在这优美的乐曲中,这时我们眼前的演奏厅消失了,观众也消失了,我们仿佛站在海边,抬起头,你看到了——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上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了一缕缕青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狂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过来。
是啊,我们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沉浸在这样的意境中,用课文里的一个词来形容就叫做——陶醉。
3.指导朗读:你陶醉了吗?读读看——
让多名学生读第3段。
4.你来填一填。
多么( )的演奏,
多么( )的旋律,
这( )的乐曲,
使人们( )。
大家
停止了谈话,
忘记了
周围的一切,
仿佛( )在
( )的月光中。
5.再来背一背。
四、再悟课文第4段,体会贝多芬的倔强
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打断了这美妙的琴声,默读第4段,用波浪线画出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1.体会词语“旁若无人”。
旁若无人是有人还是无人呢?是有人却当作没有人一样。课文里是谁旁若无人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