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抓住文章关键词句进行揣摩、品味,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两代人为传承和创新青花技艺所付出的努力,感受青花瓷人身上的可贵精神。
3.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沓、昭、惘、窥”;会写“鬓、访、锲、嬉、沓、惘、窥”;理解“精湛、弥补、遗憾、两鬓斑白、探访、锲而不舍、纷至沓来、迷惘、嬉戏、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等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青花瓷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赞颂之情。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关键词句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曲等。
2.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青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一)了解青花。
1.播放歌曲《青花瓷》片段,配合课件出示青花瓷器的图片。(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教师过渡:(展示课件第四屏)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青花瓷。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相信一定能带给你很多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词。
(二)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深入学习,理清层次
(一)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围绕“青花”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 :
1.起因: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的青花。
2.经过和结果:儿子经受住了父亲的考验,最终得到了“祖传配方”。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指名读第一部分。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家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
(二)学生交流。
1.“以青花为业”:
用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体会出“我”生活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制瓷世家之中。
2.“以青花为荣”:
用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父亲制瓷技艺高超,远近闻名。
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让学生从文本入手,感受“我”的生长环境和家庭背景。为理解下文父亲的“良苦用心”做铺垫。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青花
(三)教师过渡:作者的父亲只授他瓷艺,却不肯传他配方,直到有一天,父亲交给他一尊残缺的青花瓷瓶,让他寻找青花的碎片,父亲的用意何在?
(四)请学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展示课件第五屏)
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1)“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
①从“郑重其事”这个词中能感受到什么?
②用“郑重其事”说一句话。
(2)“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
①父亲期盼什么?想说什么?为什么最终还是沉默?
②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感受送进这句话再读。
(3)“可是,父亲一脸肃穆……”
①父亲为什么一脸肃穆,这时候他心里会怎么想?请学生补白。
②指导朗读,体会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
2.教师小结:父亲如此郑重地交给儿子一尊残缺的青花瓷瓶,究竟是让儿子找寻什么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用“闻名天下、郑重其事”各写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一)请学生用简要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教师过渡:面对父亲的考验,“我”是如何修补这尊残缺的青花的?
二、深入学习,细读理解
(一)默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我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人物的心情,渗透人物的描写方法。
通过补白的形式,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而走进人物内心,体会出父亲的良苦用心。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青花
(二)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展示课件第六屏)
(三)自读第二部分。思考:在这三次尝试当中,“我”和“父亲”都有怎样的表现?画出相关语句,并批注出自己的理解,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班内交流画下的句子,教师引导:
1.请学生交流“修补青花”这部分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1)“我如饥似渴地翻阅……”
从“如饥似渴、渴望”中能体会出“我”怎样心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句子。
(2)“终于,有一天……”
从“终于、竟然、完全吻合”这些词语中能感受到“我”是怎样的心情?并试着读出来。
(3)“我小心地粘合着青花……”
父亲对我修补的青花并不满意,“我”此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2.请学生交流“复制青花”这部分内容,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1)“我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
①作者为什么连用两个“不是吗”和四个问句?这是为了强调 “我”怎样的心情?
②指导朗读句子。
(2)“我决心复制祖辈的青花……”
我的心情此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句子中的哪些词可以感受到呢?
(3)“复制的青花……”
①从父亲的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此时你会有何想法?
3. 请学生交流“创作青花”这部分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1)“在梦想中,祖辈的青花……”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
(一)通过人物对比走进人物内心;(二)抓关键语句的朗读、理解、品味,培养学生语感。
透过句式和标点,体会出“我”此时的心情,让学生弄清楚了“作者是怎样说的”,符合高段语文学习规律。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青花
此时,“我”心中会想些什么呢?透过“凝视”这个词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
(2)“在绚烂的青花中,……”
①请学生联系上文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我”站在古人肩膀上找到的青花呢?
②你认为这青花仅仅是我“找到”的吗?
(3)“我也终于窥破了当初……”
①读了这句话,请学生试着提出几个问题。
②请学生谈谈对“修复和复制都不是……”这句话的理解。
③请学生联系全文思考:父亲的祖传秘方究竟是什么?
三、总结回顾,升华主题
(一)(展示课件第七屏)练习。
(二)请学生用几个词语来概括文中的“我”和“父亲”。(展示课件第八屏)
(三)通过学习本文,请学生谈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资料,了解关于青花的知识。
2.搜集关于锲而不舍付出努力,追求理想的故事、名言,制成卡片。
让学生明白此处的“找到”深层的含义是“创新”,由此体会出“我”成功创作青花的艰辛。
使整个教学按“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顺序进行回归,目的明确,环节清晰。用积累的词语形容文中的人物,既巩固了学过的词语,又深化了对文章人物的认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