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生字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本文主要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最后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最后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
教具准备:
动画故事、头饰、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动画故事引入
2.引入课题
3.板书课题 观看
齐读课题 通过动画故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课文题目是《小马过河》,那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
2.读课文,读熟的孩子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读得不太熟的孩子,只要能继续练习把课文读会就行了。
3.四人小组读课文,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
读课文,思考问题
四人小组讨论学习 分层次提出目标,让学生读,在读中感悟。
合作学习能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品读课文
读中明理 1.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
(1)小马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啊?
(2)哪个词能表现出小马的高兴?你可以给它换一个词吗?
(3)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啊?
(4)老马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啊?谁来试试。
2.学习明理
(1)一条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什么事使小马为难了?理解“为难”的意思。
(2)用“为难”的语气读小马心里想的话。
(3)小马问牛伯伯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
(4)老牛的回答用什么语气?(平静,因为他认为河水很浅。)
(5)小松鼠拦住小马喊什么?要用什么口气?(急促,声音要高,速度要快,尤其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还要加重。)
(6)为什么老牛和小松鼠的说法不一样呢?他们谁说的对呢?为什么?
(7)发散:这时候,如果你是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会怎么办?
(8)当时小马是怎么做的呀?
(9)小马回家后,怎样回答妈妈问话的?
(10)理解“难为情”(害羞、难过或惭愧的意思)。
(11)在小马的两次答语中,都出现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
(12)老马是怎样教育小马的?用“~~~~”勾出老马的话。
(13)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呀?
(14)小马听了老马的话后,是怎么做的呢?它过了河吗?
(15)它发现了什么?用“——”把小马的发现勾出来读一读。
3.总结,延伸中心句
(1)小马过了河,高高兴兴地把麦子送到了磨坊,回来后,它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小马说些什么呢? 自由谈一谈
(连蹦带跳)
(应以天真、活泼、高兴而又肯定的语气读。)
理解
个别读
说一说
(有礼貌、询问)
找、读
说一说,读一读
带感情读
分析比较(它们说得都对。它们所以说得不同,是因为它们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并不是瞎说。)
思考、回答
自由读,个别读
齐读
自由读
小组读
(要读出既严肃又亲切的语气。)
勾画,读一读
想一想,说一说
说一说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进入课文所营造的氛围中去,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利用开放性问题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积累语言
拓展延伸 1.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
2.有一天,大象和小白兔也来到了这条河边,它们也想过河,如果你是小马,你会怎么对他们说啊?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课堂小结 思考,说一说
说一说
分角色朗读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