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词语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感知、体验、表达 、阅读中对话。体会词的意境,感受农村生活的安宁。
3.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1.在多层次的阅读对话中体会词意,感受农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2.理解“相媚好”,想象词描绘的情景。
教学整体设计:
围绕 “读正确——读熟——读好了——读记住了”这一目标。在“初读感知,精读感悟,赏读体验”三个环节上有机整合,有效教学。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古典音乐导入。
同学们,课间老师给大家播放了一段古典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舒适,优美)。其实古代的词更美,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伸出手一起写课题。 板书:清平乐 村居
1.指名读课题 正音“乐”(yue),不读le
2. 《村居》是一首词。词可以配乐歌唱,清平乐,词牌名,也是这首词的曲调。村居,这首词的题目。
3.说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农村留给同学们什么印象呢?
二、初读感知词文。
1.自由读。 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响亮每一个音,不会的字画出来,同桌商量。
2.指名读课文,正音。
强调多音字:剥 (bao bo )把剥放回词中,再读后两句 。
教师指导:莲蓬(lian peng ),翁媪(weng ao),放回词中再读
3.读词和读诗一样,要稍慢一点,注意停顿。词的上片和下片停顿时间稍长一点。课件展示这首词,指名读。(其他同学看,是否有节奏感, 韵律感。)及时正音。
4.齐读。
三、精读感悟,自悟词意。(看插图联系词句交流)
1.默读:一边读,一边看插图。说说那些句子你通过看插图可以读懂。( 合作交流: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看你和他理解一样吗?)
2.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理解随即点拨)。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学生说自己的理解
①点拨(无赖 :天真可爱 顽皮。联系“可怜”,帮助学生理解。)
②这句话中那个词可看出小儿子很无赖? 理解“卧”。
③顽皮的小儿子卧莲蓬还会有那些姿势?(体会小儿子的无拘无束)
④一起读读这两句话,读出小儿子的无赖。
小结:小儿子真够自在的。看着这溪头莲蓬,使人不由得想起一句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①(点拨:中儿,二儿子。锄豆,在豆地里锄草)。
②看着大儿锄豆的那副图,使人又不由得想起一首诗《锄禾》,学生背。
③从这两句词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很勤劳,懂事,一起夸夸他们。
④带着夸奖的语气一起读读这句词。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瓮媪”,学生交流理解。
①点拨:“吴音” “ 相媚好” “ 翁媪” “ 醉 ” 等词语的意思。
吴音:江西上饶春秋时期被吴国统治,当地方言就是吴音。
醉:在这里是陶醉(景美,人美,其乐融融)。还有作者自己被眼前看到的情景的陶醉。
相媚好:彼此关系亲密 。板书:相媚好。
②老两口在谈论着什么呢?(猜猜看,学生说)
③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怎么读?试试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①学生交流,板书“青青草”。
②比较“青草”和“青青草”有什么不同?
③你看到什么样的小溪?闻到什么清香?
④假如你就是一棵小草,身边小溪潺潺。带着你的感觉再读读这句词。
3.整体感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中也有画。默读,边读边想象,按顺序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①学生朗读。
②交流看到的画面,再用词中的语句感情表达。
小结:同学们,我们用“看画面——说画面”的方式就能把这首词记住了。
4 .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来写一写。
播放鸟鸣的音乐,学生写。个别交流,展示学习效果。
四、朗读成颂,领会诗情。
1.这首词给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村居生活?
学生交流(和谐美满,幸福欢乐 其乐融融)
小结: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 整首词体现了一个“乐”字。有“田园乐”,“合家乐” 。
1.课件出示,浏览一段辛弃疾生平资料:“辛弃疾出生于……”。
3.配乐朗读。
同学们,现在你又有什么感受?
辛弃疾多么希望天底下所有的人都能过上这样甜甜蜜蜜的生活,希望所有人都能安居乐业。这样安宁平静的村居生活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
五、再现诗境,启发吟唱。
播放音乐《村居》,学生拍手相和。
六、试着背一背。(师生齐背诵)
结束语:现在这和谐美好的村居生活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的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流淌很远很远。
七、课后作业:
1.认真学会翁、锄、莲三个生字。
2.背诵,并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写下来讲给大家听。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