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教科版二上:《锯是怎样发明的》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 锯是怎样发明的 > 锯是怎样发明的说课稿

教学内容:语文教科书第八单元114~116页的内容及。

教材简析: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讲述了鲁班发明锯的过程,由结构分析可看出本文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了解中国的古代伟大发明锯的发明过程,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领悟到发明创造源于强烈的好奇心、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孜孜不倦的勤奋,学会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和一个勤奋的人。

学生情况分析:据我课前了解,我班的45名学生都已经初步学会了自读课文的一些方法,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的标记出自然段,但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还比较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了解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

2·学会12个生字。

3·理解"传说、发明、需要、徒弟、陡、厉害、发现、口子、启发、工具、果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照样子写句子,会用"发现"造句。

4·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教学字词,让学生知道鲁班发明锯的过程。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实物(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实物"锯",问:这是什么?(生:……)锯有什么用呢?(生:……)是由谁发明的叫锯?他为什么要发明锯?是怎样发明的? (小黑板出示问题)这节课潘老师就要和大家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学习一节新课《锯是怎样发明的》。

2、与教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指名读。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用疑问的这是一个问句)

二、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正音,通读文句。

(1)题目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看到这样的课题,同学们的小脑袋中会冒出不少的小问号。会问的小朋友也一定很会学习。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开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边读边圈画生字,认读生字。(挑战读、开火车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朗读展示,指名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学生边读边评。(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问题)

2、教师范读

四、围绕重点,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集体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读书,自主感悟,并及时交流读书体会。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2、讨论

(1)谁发明了锯

(2)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①这是棵怎样的小草?课文的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

②体会"仔细一看"、"发现"。指导用"发现"造句。说说"发现"的意思(区别"看见")。

③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可真厉害!课文中哪几句话写出了这个意思?请你读读课文把它们划出来。

(3)这几句话该怎么读才能显出小草的锋利?互相评议,指导读。

3、这时鲁班又怎么想?

如果照小草的叶子那样,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强得多吗?

(1)这句话很长,谁能读好?指导读。

(2)这句话的意思懂吗?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3)互助解疑,齐读句子。

4、鲁班的设想成功了吗?读第四节的最后一句。

(1)哪儿个词最能体现鲁班成功了?(果然)

(2)指导读句。

五、明白道理,积累运用。

1、你知道了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2、古代的鲁班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并勇于实践发明了锯,那现在人那?(最后一自然段)

3、创设情景:当时与鲁班一起干活的人也十分佩服他。有的还十分好奇,追问鲁班是怎么发明出锯的。你猜,鲁班会怎么说?

六、古今中外发明创造信息交流会

1、展示收集资料。

2、我的奇思妙想

3、总结

板书:锯是怎样发明的

一天砍不了几棵 上山

被草划破手

又快又省力 发明锯

教后反思:

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应该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我这堂探究性语文课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让学生向父母,向他人请教,向书刊查阅,更有条件地甚至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资源,上网查寻所需资料,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各显神通,多渠道地尝试解决了灵活的“作业”,让他们成为了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中,学生又真正尝到了主人的滋味,出现了开头一幕令人欣喜的场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更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实现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方信息交流,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世纪对低年级语文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增加、扩大信息量,充实、完善自己,满足课堂上求知欲望强烈、信息来源广泛的孩子们。教师更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不仅仅停留在参考书中的某一种答案,更要追求思维的多维化,引导学生尝试从逆向、或其它不同角度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