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和我们新编的a版整套教材是一致的,课改试验区的老师们使用过1—6册,对这套教材比较熟悉,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
这里我仅着重向老师讲两点:
第一点,这册教材继续保持了“选文新”这一特点。
这册教材选文体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贴近儿童生活。全册32篇课文除了《古诗二首》《寓言二则》《晏子使楚》《神奇的鸟岛》等几篇课文是过去用过的课文外,其余的都是新选编的课文,约占全册课文的85%以上。
这册教材选文都很精美,有很强的可读性。除了32课《斑竹姑娘》这篇民间传说比较长以外,其它课文篇幅不长。
全册开篇的第一课就是一首培养儿童自信品格的儿童诗《为成长鼓掌》,全诗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充满了节奏美、音韵美,排比的句式,非常适合学生诵读。
再如,第二课《太阳,你好》是一诗很美的散文诗,是给“太阳”的颂歌。又比如《家乡的桥》《秋的原野》《井冈山》都是很美的写景的文章,充满文彩,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感的培养。
七册入选的课文中,有的课文故事性很强很感人。如《雪姑娘》《小人国》《希望戒指》,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学生爱听、爱读。
七册教材的选文,注意渗透真、善、美。比如《比金钱更重要》《父爱深深》《生命的签证》《心愿》,这些课文突出了爱心、诚信、正义、奉献,歌颂了真善美,通过学习,让真、善、美的德性扎根学生的心灵。正如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救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以上是本册教材的第一个特点:选文新。本册教材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把“课文”“课后题”“语文乐园”这三大板块,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使之互相联系,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如第二单元,从第五课《家乡的桥》开始,这四篇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美景,有的写江南水乡千姿百态的桥,有的写原野的秋色,有的写墨西哥这仙人掌王国种类繁多的“仙人掌”,还有的写青海湖神奇的鸟岛。这几篇课文都以写大自然景色为主,但在课后习题中,我们结合写景文章的特点,注意了写法的指导,紧紧围绕“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的”这一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学写。如第五课的课后习题二:“课文哪几方面介绍家乡的桥的?”再如第七课:“墨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仙人掌的?”那么语文乐园阅读欣赏,安排了一篇《迷人的郁金香》也是从几个方面介绍郁金香: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从形状、花色、质地三个方面讲了它的美丽、华贵。写一种景物、一种花要从几个不同方面进行介绍,在语文生活中我们看出,同样写“我喜欢的花”,这样就和阅读短文《迷人的郁金香》,和前面的第七课《仙人掌王国》相联系、相结合。提示了课内外的结合,和课外的延伸。我们把口语交际、习作整合在一起,口语交际为习作做了准备。请看31页的习作,这一单元我们可以看出课文、课后题、语文乐园之间的衔接和联系,互相渗透。我们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这三个板的联系与整合。
又比如第三单元,这一单元是以爱心为主题,如《海浪花变成的镜子》《心愿》《少年总编》都围着爱心。写字中的生字“登、蛮、款”等,也紧紧结合本单元的会写字。阅读欣赏《全世界儿童围成圈儿》不是也在表现一种爱心吗?语文生活的讨论,讨论什么呢?“语文生活”又是把口语交际和语文生活有机结合,课内外延伸。
刚才我们举了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两个例子,具体说明了每个单元课文、课后题、语文乐园的联系和整合。那其他几个单元也具备这些特点。请老师教学注意每个单元的联系与整合。这讲的是第一个大问题,七册教材的主要特点。
二、本册教材的体例。
第二个大问题,这册教材的体例安排仍然以学习板块的形式组元。全册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为三个大板块,课文、课后题、语文乐园。刚才通过单元举例向老师们作了介绍。教学时请老师们注意,这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暗含着一个主题,这个主题进入四年级以后也就是从本册开始,每个单元的主题比较宽泛,信息的含量就更大了。下面请老师们打开目录页,我按单元的顺序把每单元的主题作一简要介绍,请老师标在每个单元的旁边就可以了。
第一单元这四篇课文,从第一课《为成长鼓掌》到第四课古诗二首。它的主题就是“成长、发现”,围绕着“成长、发现”。
第二单元,第五课《家乡的桥》到第八课《神奇的鸟岛》,它的主题“热爱大自然”。
第三单元,第九课《打开大自然的课本》到第十二课《少年总编》,它的主题紧紧围绕着两个字“爱心”。
第四单元,老师们一看就知道了,从13课《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到第16课《会说话的产品》,很明显是围绕“热爱科学”这一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围绕热爱科学设计了课后思考题,围绕热爱科学安排了语文乐园。
第五单元,请老师看目录页,17课《井冈山》、18课《神圣的路程》、19课《晏子使楚》到《古诗二首》,围绕着一种信念。
第六单元,21课《比金钱更重要》到24课《黄昏的蝉》,这一单元围着“诚信、真爱”这一主题展开。
第七单元,从25课《提灯女神》到28课《生命的签证》,它的鲜明的主题就是“勇气和正义”和对人的“关爱”。
第八单元,和前几册差不多,围绕传统文化组元。但在本册有了一些变化,加进了一篇国外的一篇著名的童话《小人国》。可以说这一单元也体现了多元的文化。
以上讲的是本册的组元体例。
本册体例的第二部分,就是课后的思考题、练习题,三大板块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全册32篇课文,我们都精心设计2—4个思考题、练习题。请老师们注意每课后的第一题,我们都安排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这样的要求与训练。请老师翻到第一课课后,要求“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再翻到18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看70页17课《井冈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再翻到15页《勇敢的少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随意举了四篇课文课后第一题,都着重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也就是突出了要把语文上成读书课。
课后的第二题,一般是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及语言的积累运用。重在结合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请老师看第2页,第1课第2题……
再看第4页第2题……
59页第2题……
可以说一般第二题是对词句的理解、积累或运用。
有些课文第二题、第三题侧重在内容上或者是在写作方法上。因为进入了七册,阅读教学更应该重视读写的结合,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写作知识,教给一些习作的方法。在课后我们注意了这一点。请老师们把书翻到62页,一起看62页二题、三题。先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又是口语表达——从课文中懂得的东西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就表达的训练。课后题是教和学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请老师务必重视。
课后题又是我们老师制订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关于教学目标的制造我想着重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张志公先生早在60年代就提出:“语文教学要减少头绪、集中目标、少走过场、讲求实效。”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一节好课的首要保证。那么怎样正确地制定教学目标呢?首先要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那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次要根据课文内容、课后思考题及练习题,考虑通过本课教学给学生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语文能力。下面我以19课《晏子使楚》为例说说怎么依据课后题,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请看77页。
第一题突出读的训练。“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你对晏子的印象。”目标就是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第二题:“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部分可以用下面的成语去概括。挥汗如雨,摩肩接踵,南桥北枳”。这一题是通过学生默读思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成语分别概括课文的重点内容。
学生通过阅读很快就能理清本课的主要线索。
春秋末期,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乘机侮辱晏子,而晏子机智巧妙地驳倒了楚王,维护齐国的尊严。故事沿着“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宴”这一线展开,生动有趣、层层递进地展示晏子的聪明机智,反衬了楚王的狂妄、无能。
课后第三题,“任选课文的一个故事,分小组进行表演。”
从以上三个题目分析,我们这课的三个目标是:
1.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了解楚王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机智地维护齐国的尊严。
3.熟悉课文内容,选一个故事分小组表演。
我们再以一课为例,请老师们打开书p57,15课《玻璃公公一家》。这是一篇童话形式的科普文。
假如我们把本课的目标制定为掌握新型玻璃的有关知识。那这个目标,就不是语文课的目标,成了自然常识课的目标。老师教学就会引导学生,课文介绍了几种玻璃呀,这种玻璃有什么特点呀,它的作用是什么呀,显然这就偏离我们语文学习的目标。我们根据这篇说明文的特点,是不是可以制定以下三个目标。
1.初步学习阅读说明事物的方法。
2.理解段落中语句间的关系。
说明的要点:讲名称,讲特点,讲作用。看哪是介绍名称,哪是介绍特点,哪是介绍作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怎样。
三、关于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的教学建议
识字、写识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第一关。因此老师们在教学时准确把握“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标,对改进识字、写字教学,对于改进识字、写字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乃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册是第二学段(3—4年级),识字量仍然比较大。本册要求会认字250个(10个多音字),会写字242个。全册共32篇课文,平均每课会认字7—8个、会写字6—7个。这样看来识字写字的量还是很大、很重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改进识字写字教学,准确把握两种生字的要求。本册教材的会认字,我们都带有注音,在课后双线栏中标出。会写字,我们在课后田字格标出。便于老师在教学时区别对待。请老师们注意,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达到在本课认识、放到其它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测评时千万不能超标)
要求会写的字,过去传统做法,会写的字就是要求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现在课程标降低了要求,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往往一字多义,只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感悟。如过去我们教《小马过河》,抓紧这句话:“别过河、别过河,河水很深,会淹死你的”。“河水很深”,这个“深”是指从水面水底的距离。那“深水老林”又是指从山脚到山里的距离。“夜深了老师还在灯下备课”,“夜深”就是夜很长、很晚了……
语言的理解有个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学时我们不要花费大量时间让学生抄背词语注释,测试时也不要考词语解释。
我们这套教材仍以随文识为基本方法。我们要密切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识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识字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我想第二学段,3—4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习惯;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精华,应当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语文乐园中,“有趣的汉字”正是基于这一点设计的。还有低段的“门”字歌、“双木林、三木森、山石岩、白水泉”,字谜、字对“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两人土上坐,月在日边明”,也是这样。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说文解字,不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们能不能下定决心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时给学生10—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识字,利用字典、词典,利用学生掌握的识字方法,把会认字,会写字圈出来、画下来,查一查、拼一拼、读一读、记一记,或小组合作识字,同桌互读、互认、互写。同时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在识字中读书,在读书中识字。把不认识的字认下来,把书读通、读顺、读熟。我们要对识字教学改革开放搞活,不要统得过死,不要一刀切,不要有枣没枣三杆子。
同时,老师们在识字、写字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体会汉字的优美。《课标》在写字方面对各个学段都有明确的要求。如第二学段(3—4年级),“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学习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我们在语文乐园写字板中,在我们编写的《写字》中,都体现了写字的指导。总之,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体现。请老师务必重视写字教学,“让学生知识提笔就是练字时”,写一手好字。(河北安国实验小学的例子。)
以上是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教议
(二)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提出了八项具体目标。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我们常说:“书是学生读懂的,不是老师讲懂的。”从这层意义上讲,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我们说:传统的语文教学是老师带着教材向学生。现在是老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读本——与文本的对话,鉴于以上的阅读理念,七册教材的阅读教学,我想请老师注意以下三点:
1.坚持以读为本,加强朗读默读的教学。
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1—6年级)三个学段阅读教学和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常说“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见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课,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
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说:“书声琅琅应当成一节好课的首要特征。”为什么学生读写能力不强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课上读得太少,难怪一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语文课要上成读书课。”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老师的讲解、分析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我主张读得多一些,讲得少一点,练得精一些。”随着《课标》的实施,我们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把语文课上成读书课,朗读、诵读、默读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提高理解、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一个严重的教学现状一直困绕着我们,那就是小学阅读教学不重视读文本的训练,忽视语感的培养;不是“满堂灌”就是“满堂问”(把语文课上成“十万个为什么”),或是满堂练,至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流于形式,语感训练也失去了依托,那么怎样才能改变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那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树立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朗读、默读作为阅读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以读为本”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所在,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我们精心选编的这些课文,特别是一些名家名篇、一些美文,它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音韵美、结构美,都需要学生在反复吟诵、揣摩、玩味,才能入情入境,才能达到学文悟道的理想境界。这是因为从朗读到诵读,在这个孕育的过程中,作者的语言经过咀嚼消化,可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和知识积累。
本册教材共32篇课文,包括了诗歌(含古诗)、散文、故事(记叙文)、童话、寓言,体裁、题材多样,风格各异。教学时要抓住精彩片断重要场面和细节,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文要诵读、背诵。
本册教材有八篇课文提出了默读的要求。学生进入了中年级,我们更应该重视默读的教学。默读比朗读更便于集中精力思考,我们常说“一边读一边想”主要指默读。本册课文常有默读要求、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这是四年级默读训练的重点。如第7课(p22),课后第一题。再如第8课(p27),“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写鸟岛鸟多的。”19课《晏子使楚》第二题(p77)。教学时要提倡学生潜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能够质疑问难,对课文的重点词、句、段,能用勾画、圈点、批注的方法加深理解,同时也要注意默读速度的训练。到了六年级要学生每分钟默读不少于300字。我们中段(3—4年级)就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做到默读时不出声(不动唇)、不摇头、不指读。因此,老师们在教学中要把默读作为一项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时要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默读课文。默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
2.加强语言字训练,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课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能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中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把阅读教学的过程变成指导读书的过程。正如叶老说的:“观文先熟读,读中悟其情。”
我们常说咬文嚼字学语文,要让学生学会咬文嚼字。这就是语言的训练、语感的培养。老师在教学中可常用增、减、调换、改的办法。请老师们打开书第六课(p19),第二自然段。我这样读(朗读示范)——这里有增、有减、有换、有改、有品读、有体会。
再如19课《晏子使楚》第3自然段(p75),换位对比读,楚王想侮辱晏子的神态跃然纸上——语气出来了。这就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感的培养,也就是我们提倡的咬文嚼字的学语文。学生进入四年级以后,提高习作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提高习作水平的关键是读书。叶老说,“学生作文写不好,问题出在读书上,就是书没读好。”因此读写结合又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虽然新课程标准,取消了中年级段的教学,但我们教学中还要重视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抓句抓段是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读中悟写,读中学写。我们在本册课后习题的设计上重现了读写的结合。我想以第二单元的几篇课文为例,加以说明。
请老师们看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就是第5课《家乡的桥》,课后第二题(p18页)。这是我们从上百篇写桥的文章中选出的最理想的一篇。它特别适合中段学生从读悟写,读中学写。
再看第7课《仙人掌王国》(p24),提问“哪几个方面”。五个方面:
到处都可以见到千姿百态的仙人掌
仙人掌种类繁多 整体——部分——整体
仙人掌全身都是宝 总分/段式
仙人掌独特的构造 首尾照应
仙人掌的花色彩缤纷 体会写具体
我们再看第8课《神奇的鸟岛》,第2自然段(p27),怎么连句成段,怎么把鸟多写具体。这是读中悟写的结合点、训练点。
好了,老师们,从第二单元几篇课文的例子,我想着重说明中段的阅读教学必须要读写结合,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领悟写什么、怎么写。这进而为第三学段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要注重语感的培养、丰富语言的积累。《课标》在基本理念上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在教材中我们安排了“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收搜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这样的内容。请老师看“语文乐园一”(p12)“名言警句”,再看“语文乐园二”(p28),“词语超市”是三组词,分别是写山、水、花草的。再如“语文乐园六”(p101)“词语超市”,体会包含反义字的词语。另外,在每课书后,我们开辟了“我的词语库”,给了几个词,让学生自己再自主积累几个。这些安排、这些练习,都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积累的理念。请老师们在教学时务必重视这方面的要求和训练。
加强背诵是一种积累的好方法,列宁说“没有背诵,便没有记忆”。我们这册教材共安排了9篇要求背诵的诗歌、或课文片断。让学生练“背”功,6—13岁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少年读书如刀刻”。
另外,简单说一说文言文的教学。
这册教材第八单元29课,我们安排了一篇文言文(我们从四年上册开始每册都安排一课文言文课文)。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感受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本册安排的《寓言二则》(p124),是第一次出现的文言文。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感知一下文言文。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求不能高。这两则寓言较短,第一则43个字,第二则57个字。意思也不难理解。教学的重点放在读上;老师教学时要范读、领读,让学生读通、读顺,达到熟读成诵,能背下这两则寓言。不必进行字词句的分析,不进行文言虚字的教学。原文后有现代汉语大意,让学生通过大意理解原文的意思,同时也能初步感受古今语言的不同,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好了,以上就是有关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
(三)关于“语文乐园”的教学建议。
“语文乐园”是我们这套教材第三大板块,是学生语文综合实践的园地,从本册开始,语文乐园中每个板块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加强了“双基”,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整合,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老师的要重现语文乐园的各个板块的教学。请老师们看语文乐园一(p12):
1.“语海拾贝”拾哪些“贝”呢?字、词、句是语文的最基本的要素,因此,我们这一栏目就是加强字、词、句的教学与训练。
这一栏目有:有趣的汉字、词语超市、读写句子、名言、谚语、成语故事、写字板(练写字)。
2.“阅读欣赏”这一板块的设立是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多读的理念),同时为了加强自主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阅读欣赏共八篇,有散文、有诗歌、有寓言、有故事、有童话,可以说都是美文,因此美文要“美读”——让学生自读自悟,不讲不考。
3.“语文生活”是语文乐园中的第三大板块。也是语文乐园的重头戏。我们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简化了头绪,集中了目标,做到动脑、动手、动口、动笔相结合;习作与活动同步,在活动的基础上把习作融在其中,使语文学习生活化,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生活在内容编排上我们各有所侧重,比如乐园一(p14)“漫谈星空”,是《繁星》的延伸,是一次观察星空、搜集资料、表达相互统一的一次活动。
这里我主要对语文生活中的习作部分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供老师进行习作时参考。
《课标》很少提写作知识,而是把注意放在写作的实践上,游泳中学会游泳,写作中学会写作,主张多写多改,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同时也淡化了文体(只分写实和想象两类)。
而三年级开始(习作的起步),各学段提出写作次数、字数的量化要求(8次;四年级200—300字差不多了,六年级不少于400字)。
这册教材我们在语文生活中安排了8次习作,可以说只给了范围、提要,让学生自主写作,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放胆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必须抓住两个积累:一是生活的积累。写作文就是写生活。观察中取材(《小铁链的秘密》),生活中取材,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好的作文要“真”(山东金龙杯一等奖《上坟》)。
第二是语言的积累。上面我们讲了,现在同学们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看电视上了,很少在语言积累上下功夫。好词、好句、好开头、结尾、名言、谚语、歇后语、对联、诗句都可以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笔下生花,才能随心所欲地写,语言积累十分重要,请老师让学生在这方面下一些功夫。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