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经》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玄奘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
2、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故事性强,让学生感受玄奘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教学的重点。
课前准备:课件、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 设计意图 |
1、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 |
(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渲染气氛,引起回忆。 (2)音乐渐停,介绍唐朝玄奘和尚,并板书课题。 | 音乐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激发联想。 |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发现,识记生字。 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3)书写生字。 (4)自由读文,了解课文所讲述的事情。 (5)合作交流:玄奘取经途中遇到怎样的困难?他是怎样做的? (6)结合自身体验,启发想象。如,当水洒了的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玄奘是怎么想的?体会玄奘的话:我立志去西天取经,就是死在路上也心甘情愿。 |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把生字置于语境中反复认读,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3、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 |
(1)自由读文,把自己认为最应该读出感情的句子做上标记。 (2)小组练读,并试着作出评价。 第一段,读出老人的极力劝阻和玄奘的坚定。 第二段,读出艰难,读出执着,读出情绪的变化。 第三段,感受玄奘的坚定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来理解全文,边读边想象,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 |
4、捕捉空白,模仿练说 | |
课文详写了“沙漠之行”,鼓励学生想象玄奘在过雪山时又会怎样克服困难(或者一路上还会克服什么困难),小组内说一说。 | 依托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 设计意图 |
1、对比阅读 | |
课文中的唐僧与《西游记》中的唐僧对比一下,你喜欢哪一个? |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只要学生敢说,就行。 |
2、积累运用 | |
(1)读一读下面的小知识,再分别用“州”、“洲”组词语,体会区别。 (2)想一想:划横线的字是什么意思? 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他成了最有学问的高僧。 (3)唱唱《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你从哪一句体会到取经艰难,写下来。 |
唐僧取经》 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玄奘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
2、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心里变化以及高尚的情操。
课前准备:《西游记》,生字词卡片。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 设计意图 |
1、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 |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 播放《西游记》 师:看来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那谁能谈谈你对西游记的了解? 生自由交流感受。 师:《西游记》里的唐僧去西天取经,全靠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位高徒保驾,这是虚构的神话故事,也就是不真实的;其实,在历史上,真有这么一个去西天取经的唐僧,他的法号叫玄奘。 板书课题,生齐读 师:手指板书,唐僧取经,谁能说说唐僧取的是什么经? 师:其实唐僧取的经不是咱们平时所说的只是南无阿弥佗佛,而是能帮助社会政治稳定,促进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经,说白了也就是能够帮助国家发展的经。 | 扩展知识,抓住文章主要描写的内容,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课堂营造一种浓郁的教学氛围。 |
2、初读课文,识字生字 | |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发现,识记生字 ①把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圈出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如,用连词的方法表述:干渴的“渴”。 用说句的方法表述:在“玄奘忍着干渴……”这个句子中的“渴”。 ②注意运用扩词法读准多音字“挣”,挣(zhēng)扎、挣(zhèng)断。 ③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如:比较法:“洲、州 喝、渴 源、愿枉、汪”等。 引导趣味识记:“解、拿” 自由识记法: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识记方法。 3.书写生字 “劝”左右结构,左边是“又”字旁,第二笔是“丶”。 “渴、喝”左右结构,“曷”下面的中间部分是“人”。 “凉”左右结构,左边是“冫”,不要写成“氵”。 “州”是独体字,笔顺是“ ”。 |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以及理解词义的能力。把生字置于语境中反复认读,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重点指导书写生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3、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 |
师:玄奘取经途中遇到怎样的困难?他是怎样做的?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帮助学生从“忍着干渴”、“一直坚持了四五天”、“挣扎着”这些词语中体会玄奘的执著精神。 (进行小组讨论) |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理解、感悟,提升语文素养。 |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 设计意图 |
1、小组展示,重点讲解 | |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记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词义。最后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大家也进行了小组讨论。这节课就欢迎大家进行小组展示。(小组展示的同时,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总结学生展示的结果,讲解文章中的重难点句。 | 通过进行小组展示,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教师的讲解,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归纳总结全文的重难点。 |
2、拓展延伸、回顾课文 | |
师:当水全洒了的时候,如果是你在那样的条件下,会怎么想?玄奘是怎么想的?当他挣扎着爬上马背的时候,又可能怎么想?看到了清泉,高兴得直掉眼泪时,又可能想什么?……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玄奘的话,“我立志去西天取经,就是死也心甘情愿。” | 课上交流扩大了学生的视野,给更多的孩子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和平台,结合自身展开想象。 |
3、指导朗读 | |
1.学生自由读,把自己认为最应该读出感情的句子做上标记。 2.小组练读,并试着进行评价。 第一段,要读出老人的极力劝阻和玄奘的坚定。 第二段,要读出艰难、读出执著、读出情绪的变化。 第三段,要通过“整整”一词的品读,感受玄奘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 在朗读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4、课外积累 | |
推荐:《西游记》 |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