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人教新课标二上:《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二年级上册 > 秋天的图画 > 秋天的图画说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秋天丰收美景的散文。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和色彩浓艳的笔墨,寥寥数笔,便把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描绘出来了。课文中“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的设问,使我们对创造这一切的勤劳的人们油然而生赞美之情。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朗读训练。特别是中间四行:“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不仅读来有滋有味,它整齐对仗的句式,更是孩子们模仿说话写话极好的训练点。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升入二年级,朗读、理解能力都不是很好,加上他们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上课时,应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达到新大纲提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目标。

教学目标:

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爱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难点;朗读感悟,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乐中识字

教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学生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教师用课件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幻灯片依次出示;a.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学生认读,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b.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开火车读。摘水果认字。读带生字的词语,特别提醒学生“笼、粱”在词中要读轻声。这样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让学生真正尝到识字的乐趣。)

二:细读课文 感悟秋景

教师播放秋天山野美景的课件,并配上录音朗读,让学生边听边看,情不自禁地进入秋天的美好意境。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品读重点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教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指导(如教师动情的范读,学生找出动作词表演读,找出颜色词着重读,教师引读,同桌对读等)。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秋天的山野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文中意境的美,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课件打出学生熟知的几种水果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一首首果园小诗。设计意图,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师提问“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学生回答后, 出示课件:“梨树、苹果,稻海、高粱会对勤劳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6、学生展开讨论,然后让学生进入角色,自己当梨树、苹果、稻海、高粱来对勤劳的人们说话。

7、再让学生反复读出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三 :欣赏秋景 升华情感

1、为了让学生知道;秋天的美不止在山野,秋天的美无处不在。教师播放一组秋天风光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老师在一旁解说。

2、欣赏后,让学生说出心中的感想。

(设计意图 为了让学生知道;秋天的美不止在山野,秋天的美无处不在。)

四.写字教学。

1、教师利用课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灯片上显示了生字的读音、结构、部首、田字格、笔顺。

2、老师指导学生认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顺规则。

3、播放轻音乐,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点学生的写字姿势,关键笔的注意点。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写出规范的汉字

五、课外作业,情感延伸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秋天。(可以做一做、写一写、画一画、拍一拍、唱一唱……)让孩子们随着父母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秋天,寻找秋天。设计这一作业的目的,意在引导学生做个留心观察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也是课文情感的延伸。

板书设计

1、秋天的图画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完全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听音乐欣赏图片,游戏识字等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本课要求一节课认识8个字。领读、开火车、摘苹果游戏等趣味性很强的活动,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了汉字,真正做到了寓教自乐。课文朗读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加强练习,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从读中感知、感悟。本节课处处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