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后面的一篇选读课文,与第三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相配套。它也是一篇科普文章,这样的文章既承载着知识的传递,又担当着语言表达示范的任务。作为语文教材,课堂中除了让学生了解自然界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将这样的科普知识介绍得生动有趣。而这两点也就成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在本课得以整合的落脚点。
一、课文内容把握
1.(第一自然段)总说动物的共栖:表面看“水火不相容”,实际上“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解释“共栖”。
2.(第二自然段)“犀牛鸟与犀牛的共栖现象”
豹、狮、大象“不敢惹”——犀牛凶猛
小黑鸟“蹦来跳去”啄、机灵放哨、惊飞报警——犀牛摆脱“寝食难安”
(吃饱)(安全舒适)
3.(第三自然段)“燕千鸟与鳄鱼的共栖现象”
鳄鱼的凶猛:吃大野牛、尾扫羚羊
燕千鸟飞入血盆大口,为鳄鱼剔牙——鳄鱼“牙也不痛不痒了”
(吃饱、毫发无损)(享受)
4.(第四自然段)“百舌鸟与金黄鼠的共栖现象”(动物界的伯牙子期)
金黄鼠“不但不……还……”“喜欢听百舌鸟的歌声”
百舌鸟“为金黄鼠唱歌”
二、表达方法把握
1.谋局布篇的特色
总分结构
具体内容见“课文内容把握”
2.构段方式
第2和第3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先“凶猛”,后“两种动物的互利互惠过程”
第4自然段:总分结构
3.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4.语言现象
*拟人修辞手法在科普文中适当的运用,介绍更富情趣
如“这里啄啄,那里啄啄”
如“搞得它寝食难安”
如“朝夕与共、和睦相处”、“收留”等
*词语的准确运用,使科普介绍更具科学性
如“居然”,如“经常”
三、选读目标指向
1.巩固用“串连段意”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2.感受科普文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并能模仿迁移。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