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情况分析
“关注儿童”是语文课的根本,教师要去了解孩子,要引导他们去体验生活,让他们在价值观上有所提升,要让他们在语文活动中不断进步。课堂设计要以字、词、句、朗读等基础知识的扎实训练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把学习的权力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对事物正确的情感态度,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母语学习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二、教材分析
《“黑板”跑了》是二年级教材中的内容,从生活的角度看,这一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了新课程标准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新理念。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保证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对话的课堂、交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与动态的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要能够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尊重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在课堂中尽情地展示,实现自我建构与成长。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新课标指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语文教学中的最基本的要求。阅读教学中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全员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以学生为主,教师适度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有成就感,有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习不是只按教师的条条框框,而是学生创造性的劳动。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要创设和谐的氛围。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勇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升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语感。
四、教学结构
1、课前质疑,激发兴趣
2、学科整合,自主交流
3、利用课件,情境体验
4、设计书签,引领成长
鉴于此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五、三维主题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课题上,黑板两字,为什么要加引号,黑板指什么?学习默读课文(动嘴,不动声),并能有条理的讲述这个故事。
2、情感目标:
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3、行为目标:
找出几个关于专心学习的成语、名人名言,制作成小书签送给同学。
六、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对搜集的安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2、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3、名人专心学习的故事。
七、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达成目标:
1、初读课文,能读正确、流利;
2、学会默读(动嘴不动声);
3、学习并书写生字:培 搞 考 始 衣 计 备 粉 移 而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14“黑板”跑了学生齐读课题,指导读好课题中“跑”字。有谁见过长脚的黑板?都没见过。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自己跑了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上自然段。2、生字词检查、运用多种方法朗读词语
安培 物理学家 搞科学研究 聚精会神
开始 思考 移动 粉笔 后来 计算
准备 黑板 演算 车辆 只顾 衣襟
掏出 继续 车厢 后壁
能不能在读词语时就加入点感情色彩。
3、学生默读课文,教师指导,做到:动眼(拼音和字一目双行)动脑、不动声。请学生示范默读,师生评点。
4、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课文读通了,生字的字音全部解决了,大部分的字义理解了,感知其大意也就“水到渠成”了。“寓字音、字义教学于读通课文之中”,“识”和“读”相得益彰,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5、齐读课文。找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去读。
三、学习生字:培 搞 考 始 衣 计 备 粉 移 而
1、齐读生字,分析字形。分类识字:左右结构“培 搞 始 计粉移” 半包围结构“考” 上下结构“备” 独体字“衣 而”。
学生自主识字,师教给方法:形声字分析、熟字加偏旁、形近字识字,自编顺口溜 如:培—陪 始—抬 考—老 粉—纷
重点指导:考 衣 而
2、教师范写,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培 搞 始 计粉 移” (设计意图:把字形教学和写字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识形”为“写字”打好基础。同时,“写字”又巩固了对“字形”的识记。这样,在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中,提高了“识”和“写”的教学效率。)
3、学生完成《习字册》。实物投影仪点评。
第二课时
达成目标:
围绕“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这个中心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朗读,练习用成语说话。
一、复习导入:说说你对安培的印象,是怎样一个人?
板书:安培
二、讨论理解课文
课文用一句话来介绍安培。请找出来读一读。
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第一段。怎样读好这句话? 指导:
法国 著名 物理学家 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师范读,突出“非常专心”,换词练习,“非常”可以换成“十分、特别、很”等。试着读一读。
2、课文写了一件事,来说明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什么事?
讨论;安培把马车车厢的后壁误认为是黑板。所以,课题黑板跑了,其实是“马车车厢的后壁”跑了。所以课题上加了引号。用来表示不是真的黑板,而是马车车厢的后壁。可想而知,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从前面学过的课文里再找一找引号的用法。
(表示说的话,表示声音,如“呼呼”“轰隆”
3、课文的哪些句子能说明安培搞科学研究确实非常专心。
学习二----五段
1、分小组讨论,找出句子读一读。(在课文的第二--五段中)
课件展现街上热闹的场景,让学生情境体验,现场模拟学习,开展竞赛:看谁能保持较长的时间不受干扰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体验,从而理解了课文中所描述安培的动作、语言、神情。其中,教师努力让学生感受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能更好的在读中感悟课文。)
全班交流讨论,找出重点词语、句子划出来,并随机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随着学生对一些重点词句理解的加深,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图象在他们脑海里就会逐步明晰起来。“明象”才能“入境”;“入境”便可“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安培这样专心,用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来说,叫“聚精会神”。
就是说做事注意力十分集中。说一说平时做什么事时注意力很集中。与学生生活、学习结合(看动画片、做游戏、看书、听讲、下棋、学乐器等)
交流自己找的几个成语:全神贯注、目不转睛、专心致志。
2、试着用自己找的成语练习说话。(设计意图:在对“聚精会神”一词的理解,让学生紧紧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生活实践。这样,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们觉得有话可说,他们说话的内容都来自于生活,显得更加鲜活。)
3、从“用手指头在自己衣襟上画呀画”及“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又能看出安培是个怎样的人?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读课文,朗读方式:先分学习小组进行,再在班级中进行学习小组之间的赛读,最后选拔个别学生上台朗读。
(设计意图:在读通阶段,学生感知的是课文的梗概,也就是说只能从整体上获得一幅轮廓式的印象。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不能到此为止,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读懂课文上下功夫,使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象,在脑海里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课文所描绘的境界,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才能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语言文字的感染、熏陶。)
2、学习了课文,你想用什么话语来赞美安培?
四、拓展练习
将自己找的关于专心学习的成语、名人名言制作成小书签交流后送给同学。勉励同学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和动手能力,将课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三课时
达成目标:
练习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指导讲故事
1、讲清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怎样把马车车厢的后壁误认为黑板。(教师可采取重点词句提示、分层突破、看图等形式进行讲故事指导。)
2、同桌互讲
3、指名讲(评议)
(设计意图:“标准”十分强调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其目的在于厚积他们的文化底蕴,培养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感。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对课文中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加以强化。强化的形式包括讲故事、诵读、背诵、摘抄、复述等,其中讲故事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交流名人专心学习的故事
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了培养自己耐干扰的能力特意到闹市区阅读。
2、著名科学家牛顿专心做实验将怀表当鸡蛋煮。
3、毛主席“乱中苦读”的故事。
4、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
反思:《“黑板”跑了》是二年级教材中的一课,我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特点,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构建低年级阅读教学基本模式(即“三读”、“三抓”、“三落实”):
三读: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熟课文。
三抓:抓“识读”、“识写”的结合,抓重点词句的理解,抓精妙语言的强化。
三落实:落实感知大意,落实入境悟情,落实积累运用。
运用了几个教学板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力求更贴近学生、适应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在本课中,我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不断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文本融情于理,调动起学生阅读热情,把学生引入自主朗读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无形中也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