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选取自苏教版七年级课本,现并入我校语文课程统整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为生命喝彩”单元中。一、教材分析
“为生命喝彩”单元,向人们展示了一曲曲生命的壮歌,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进而初步规划自己的生命轨道,也谱唱一首自己的生命之歌。
经过课程统整,“为生命喝彩”单元加入了王安忆的作品《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文章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划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让我们认识到男子汉的真谛。
本文的教学在主题上与本单元“为生命喝彩”相扣,由名人而普通人、由理想化的形象而生活中的人物进行延伸,是其内容上的拓展;而通过对文本各个片断的品读,从而把握全文中心这一散文阅读方法的渗透,则为下一单元“风俗世情”中《稀粥南北味》等散文的阅读开启了大门,这是本文教学对“课程统整”的一个实践。
而本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也由此展开:1、通过对人物描写的阅读和思考,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要词语、语句或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读解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的涵义;对于叙事散文,通过对各个片断的分析,总体把握全文的主旨。
2、引导学生以个体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用朗读、质疑等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3、引导学生认识到“男子汉”的真谛,并树立起做一名男子汉的志向来。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中,既有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设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进行有效的阅读;更有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发现问题,通过个体的思考、班级的交流和讨论去解决问题;并布置了思考、解决更多疑问的课后作业,这些环节的设置,给学生创设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这些正体现了本课所采用的问题教学法的精神。
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让学生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成为有效的问题的思考者和解决者,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和钻研,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教师则成为一种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
也就是在问题的引导下,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进而能够独立思考,试图去解决一些问题,从而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分析
1、课前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的预习:
分小组朗读最感兴趣的段落片断,圈划文中表现男子汉气概的词语,并且可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
小组合作和借助媒体辅助学习是当代学生进行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
2、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大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是:明确课文主人公,导入对课文正文的学习。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简要梳理、学习部分段落片断。
这里的“部分段落片断”指的是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对课文中的主人公形象进行理解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朗读、个体的思考和思想的交流完成,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而此过程中,教师则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遵循朱熹“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的“精思”的原则,本课教学的第三个环节便是:重点分析其它几个片断,寻找小男孩内心深处的“男子汉”本色。
这一教学环节中所涉及到的几个片断,如“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父亲的崇拜”等部分,对于预备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环节的教与学主要运用学生对文本中自己有疑问之处提出质疑,并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解决的方式加以实践。这一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和钻研,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一方面,我们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筌”,要立足于文本;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
因此,本课的第四个教学环节是:对全文进行小结,对原有单元在内容上加以拓展,从阅读方法角度进行探究。
内容上的拓展体现在通过哈尔威船长与小小男子汉的比较,完成本单元由名人而普通人、由理想化的形象而生活中的人物进行延伸的环节,让学生认识到:男子汉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真正的男子汉不在于外在条件,只要具有勇敢、刚强、执着等这些内在的品质,我们都能成为男子汉。继而引导学生们从课本走进实际生活中,寻找和关注自己身边的男子汉。
阅读方法的探究指的是对于叙事散文,通过对各个片断的分析,总体把握全文的主旨这一阅读方法的使用。运用这样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去尝试阅读一些结构相似但内容上与我们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因而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的作品,例如课本“风俗世情”单元的《稀粥南北味》、《和田的维吾尔》等文章。
纵观整个教学流程,思路清晰,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对原有教材既有内容上的拓展,又有学习方法上的探究,重在通过课程统整的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和思维的能力。整个教学,力求达到现代课堂的最高要求:教师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轻松和谐。
3、本课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展示课文脉络的梳理和直观图片等。
4、作业设计兼顾到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巩固: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关注学习方法的落实。说话和练笔作业的设计富有层次性,考虑和照顾到不同语文水平的同学,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动口、动笔。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