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案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一年级上册 > 一去二三里 >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一去二三里》教学建议

一、熟读成诵

课文篇幅短小,容易熟读成诵。建议先引导学生对照拼音自读课文。在学生自己基本能够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教师可领读、指名读或放录音进一步正音、指导。这样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进一步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其次是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无意识记生字。也可以利用学生学前的学习基础,先让一部分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达到熟读成诵。

朗读指导时要让学生注意适当地停顿,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七”在去声字前变调,读二声。这两个字的本音都是—声,生字表中的字都标注字的本音。

二、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优美意境

对诗歌的意思不必深究,就学生的疑难之处进行解答即可。要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体会出诗意的美。

“去”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里”是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解释“里”时要结合实际,比如从教室到某地的距离。

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把烟村想象成“烟雾笼罩下的朦朦胧胧的村庄”或“炊烟袅袅的村庄”都可以。

“亭台”指小亭子类的建筑,一般建在路边或高处供行人休息用。可结合公园里或山坡上的小亭子理解。

诗中的数字并非实指。意思是说走出去不远,看见几户人家、几座亭台和许多花。

如果有喜欢美术的同学,可以让他们把自己想象中的画面画出来,再配上文字(或是词语“烟村”、“亭台”、“花”等,或是诗句),张贴到墙上,供大家欣赏。

三、生字的认读与书写

1.认读。学生对课文熟读成诵之后,对生字的注意力就会下降,这时可利用生字生词卡片出示词语、生字以加强记忆。教材中要求认读的生字都是生活中的常用字,如学习“里”、“村”、“台”、“座”、“花”等字时可提问: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字?——扩展学生学习汉字的语言环境。“枝”字是“树枝”、“花枝”、“一枝铅笔”的“枝”。还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的诗配画作品,通过课下反复阅读、观摩,强化记忆。

2.书写。本课是让学生第一次学写汉字,写字前要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田字格中的横线叫横中线,竖线叫竖中线,四个小方格分别是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学写汉字时,不但要让学生知道笔顺和笔画的正确写法,还要通过教师的板书,让学生观察和了解每一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书写正确的基础上,尽量把字写美观。

教学时可以结合汉字的特点、规律,调整生字的学习顺序,如以“一、二、三”为一组,“十”为一组,“六、八”为一组,“四、五”为一组,“七、九”为一组,在比较中学习、记忆。也可以将学写字和学课文交叉进行,十个生字分两次或三次写完。

学写“一”、“二”、“三”,要指导学生了解笔画“横”的写法和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学写“四”,要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钩”( )和“竖弯”( )以及“先里面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学写“五”,“横折”一笔要和“四”的“横折钩”作比较,还要注意第二笔“竖”要写得略左斜一点儿。

学写“六”,认识笔画“点”和“撇”,两个点的写法略有区别,后一笔长于第一笔。

学写“七”,第一笔是横,起笔略低于横中线,落笔略高于横中线;认识笔画“竖弯钩”。

学写“八”,认识笔画“撇”和“捺”。学习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捺高于撇,两笔之间要留一定的空隙。

学写“九”,认识“横折弯钩”,可以和“七”的“竖弯钩”作比较。

学写“十”,要让学生了解笔画“竖”的写法和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汉字的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不要求学生硬性掌握,尤其不必一次就让学生记住,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积累运用,能够正确书写汉字即可。

汉字的书写争取能够当堂记忆,以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复习巩固。要求会认的字,可以在课上通过扩展词汇、创设新语境等方式反复记忆。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强自主识字的能力。

3.汉字巩固复习。学生刚入学不久,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里提供一些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1)“生字词语早知道”。在学习之前将本单元要学的所有生字、词语挂图张贴在教室墙壁上,以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兴趣。

(2)“我的成长足迹”。准备一张大白纸张贴在墙上,让学生将课内外所学汉字、词语、想说的话或想画的画儿自由书写在上面,定期更换。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在每次更换前,推选一名学生在纸上按上自己的小手印或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这一期的“我的成长足迹”一起留影。

(3)在头脑中书写。对于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除在本子上书写外,还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一笔一笔边想像边记忆,既能够促进记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做做玩玩生字卡片。两人玩翻生字卡片的游戏。取五张生字卡片,两人一起看一会儿(加强记忆),然后将生字卡片反扣在桌子上,两人一起猜测卡片上是什么字(或词),逐一翻开,猜对者为胜。

《一去二三里》教材简析

教学要求

1.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横、横折、横折钩、横折弯钩、竖、竖弯钩、撇、捺”八种基本笔画。

4.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材分析

本文是宋代理学家邵雍写的一首蒙学诗。远处,薄烟笼罩下的村落,静静地等待路人的座座亭台;近处,枝枝花朵正灼灼迎人。寥寥几笔,描绘出景色宜人的乡村画面。将从“一”到“十”十个数字嵌入诗中,是这首诗的绝妙之处。这首被作为古代儿童入学写字描红本上的诗歌,今天读来仍感到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一去二三里》教学建议

一、熟读成诵

课文篇幅短小,容易熟读成诵。建议先引导学生对照拼音自读课文。在学生自己基本能够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教师可领读、指名读或放录音进一步正音、指导。这样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进一步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其次是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无意识记生字。也可以利用学生学前的学习基础,先让一部分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达到熟读成诵。

朗读指导时要让学生注意适当地停顿,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七”在去声字前变调,读二声。这两个字的本音都是—声,生字表中的字都标注字的本音。

二、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优美意境

对诗歌的意思不必深究,就学生的疑难之处进行解答即可。要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体会出诗意的美。

“去”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里”是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解释“里”时要结合实际,比如从教室到某地的距离。

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把烟村想象成“烟雾笼罩下的朦朦胧胧的村庄”或“炊烟袅袅的村庄”都可以。

“亭台”指小亭子类的建筑,一般建在路边或高处供行人休息用。可结合公园里或山坡上的小亭子理解。

诗中的数字并非实指。意思是说走出去不远,看见几户人家、几座亭台和许多花。

如果有喜欢美术的同学,可以让他们把自己想象中的画面画出来,再配上文字(或是词语“烟村”、“亭台”、“花”等,或是诗句),张贴到墙上,供大家欣赏。

三、生字的认读与书写

1.认读。学生对课文熟读成诵之后,对生字的注意力就会下降,这时可利用生字生词卡片出示词语、生字以加强记忆。教材中要求认读的生字都是生活中的常用字,如学习“里”、“村”、“台”、“座”、“花”等字时可提问: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字?——扩展学生学习汉字的语言环境。“枝”字是“树枝”、“花枝”、“一枝铅笔”的“枝”。还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的诗配画作品,通过课下反复阅读、观摩,强化记忆。

2.书写。本课是让学生第一次学写汉字,写字前要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田字格中的横线叫横中线,竖线叫竖中线,四个小方格分别是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学写汉字时,不但要让学生知道笔顺和笔画的正确写法,还要通过教师的板书,让学生观察和了解每一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书写正确的基础上,尽量把字写美观。

教学时可以结合汉字的特点、规律,调整生字的学习顺序,如以“一、二、三”为一组,“十”为一组,“六、八”为一组,“四、五”为一组,“七、九”为一组,在比较中学习、记忆。也可以将学写字和学课文交叉进行,十个生字分两次或三次写完。

学写“一”、“二”、“三”,要指导学生了解笔画“横”的写法和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学写“四”,要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钩”( )和“竖弯”( )以及“先里面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学写“五”,“横折”一笔要和“四”的“横折钩”作比较,还要注意第二笔“竖”要写得略左斜一点儿。

学写“六”,认识笔画“点”和“撇”,两个点的写法略有区别,后一笔长于第一笔。

学写“七”,第一笔是横,起笔略低于横中线,落笔略高于横中线;认识笔画“竖弯钩”。

学写“八”,认识笔画“撇”和“捺”。学习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捺高于撇,两笔之间要留一定的空隙。

学写“九”,认识“横折弯钩”,可以和“七”的“竖弯钩”作比较。

学写“十”,要让学生了解笔画“竖”的写法和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汉字的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不要求学生硬性掌握,尤其不必一次就让学生记住,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积累运用,能够正确书写汉字即可。

汉字的书写争取能够当堂记忆,以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复习巩固。要求会认的字,可以在课上通过扩展词汇、创设新语境等方式反复记忆。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强自主识字的能力。

3.汉字巩固复习。学生刚入学不久,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里提供一些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1)“生字词语早知道”。在学习之前将本单元要学的所有生字、词语挂图张贴在教室墙壁上,以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兴趣。

(2)“我的成长足迹”。准备一张大白纸张贴在墙上,让学生将课内外所学汉字、词语、想说的话或想画的画儿自由书写在上面,定期更换。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在每次更换前,推选一名学生在纸上按上自己的小手印或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这一期的“我的成长足迹”一起留影。

(3)在头脑中书写。对于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除在本子上书写外,还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一笔一笔边想像边记忆,既能够促进记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做做玩玩生字卡片。两人玩翻生字卡片的游戏。取五张生字卡片,两人一起看一会儿(加强记忆),然后将生字卡片反扣在桌子上,两人一起猜测卡片上是什么字(或词),逐一翻开,猜对者为胜。

《一去二三里》 教学设计(一)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4.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全班交流。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男女生分别齐读。

六、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七、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4.指导书写。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学生练写。

八、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做找朋友游戏。

2.我会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3.我会用。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选生字卡填空。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能背诵的看大屏幕上的课文插图一,还不能背的可以看课文,全班把课文齐背(读)两遍。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读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