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沪教版 《窗下》教案

新学网 > 语文 >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 窗下 > 窗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桶、军、失、双、征、季、牵、沐、攀、论”10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失、军、论、沐、征、很”;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里查出“军、论”在字典中的页码。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背诵课文。知道一群孩子来到窗下,为一位在战场上失去双脚的红军爷爷种月季花和牵牛花的故事。

4、学习孩子们爱长辈的好品质。说说自己尊敬长辈的一件事。

重点和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9个,部首一个。并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失、沐、征、军、沐、很”等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从小养成尊重长辈,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入课题

1、老师简介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多媒体配上相应的背景画面。

2、引出新词:“红军、长征,学习生字“军”、“征”。

(1)复习音序查字法,集体运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出“军”字,并为“军”找找朋友。

(2)为“征”找找形近字,通过比较认清“征”的字形。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和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来到一位老红军的窗下。

40 窗下

4、小老师带读课题。

5、交流: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些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一开始边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背景,边由多媒体演示相关内容,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一段中国革命的历史和对老红军的敬仰,同时在相关内容旁出示词语,既能让学生对生字词印象深刻,又能帮助学生了解词语的含义。

此外,在学习生字时,先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步骤,再集体查字,能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使用工具书,积累生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听后交流。

(2)学生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借助音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错字。

2、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本课生字:“桶、失、双、牵、沐、攀、论”,说说你运用了什么方法认识了其中哪些字?(先小组交流,再大组交流)

(2)运用换部首、找形近字的方法学习“桶”字。

运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学习“沐”,并在课文中找到“沐”字,读读有关句子,

体会意思。

展开想象的办法学习“牵、攀”。

做“一字开花”的游戏为“失”找朋友。

(3)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能运用音序查字法快速地在字典中找到“论”字?

(4)去掉生字的拼音,认读生字。

(5)同桌合作读课文,在课文中读准字音,互相纠正,并数数这首诗共有几节?

(说明: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培养学生静心听、边听边思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通过听了解课文内容,再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自主学习生字。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开展音序查字,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工具书。)

三、再读课文,熟读成诵

1、出示课文第一节,指名读。

诗句中的“他”是谁?我们曾经和红军爷爷在窗下干什么?

2、用引读的方法熟读本节,指导朗读本节,试着背诵。

3、出示课文第二小节。指名朗读。思考:为什么我们又来到爷爷窗下?

4、小组朗读。思考:我们在窗下做了什么?(在课文中找找有关语句。)

5、同桌分句子读读本节,说说我们是怀着什么心愿为红军爷爷种下月季花和牵牛花?并把这种感情用于朗读之中。

6、有感情地朗读本节,再试着背一背。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这是一群怎样的小朋友,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8、总结:孝敬长辈、关心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朋友们要从小养

成这种优良的品德。

[说明:这一环节重在朗读指导,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体会。教学时,教师当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个别领读、接龙读、配乐读、表演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逐步提高朗读的要求,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以读带讲,不必做提问分析,以读促理解,使学生从读中感受道理。]

四、复习巩固,课外拓展

1、做“节拍器”游戏复习巩固生字。

2、小组对抗赛,复习巩固词语。

3、配乐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4、自由地说说你孝敬长辈的事例。大组交流后评选“孝敬长辈小模范”。

5、指导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失、征、军、沐、很”。注意间架结构,关键笔画所在的位置。

(说明:这一环节的巩固部分教师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插入形式多样的游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此外,学生在谈话交流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话,注意语言规范。写字时,应注意提醒学生书写、握笔姿势规范。)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窗下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