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单元主题:方法
2、学习的课文:《他发明了什么》《寓言二则》
二. 学习目标:
《他发明了什么》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养成日积月累的好习惯。
2.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3. 引导学生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帮助作用,初步掌握分号的用法。过程和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捕捉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 引导学生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帮助作用。
《寓言二则》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 能读准文言文。
2. 能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 能背诵两则寓言,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
4. 能明白寓言的寓意。
过程和方法: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 能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 能背诵两则寓言,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
3. 能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跟老师一起学]
《他发明了什么》
1. 生字
注意“械”字的读音,字形第二笔为撇不要丢掉。
2. 这些发明家的发明为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名字被载入史册,但是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却看不见,摸不着,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
3. 初读课文,争取将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思考: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划出来。
4. 惠特尼的发明和其他人的发明有什么不同?
5. 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谁?(惠特尼)你知道惠特尼发明了什么吗?这话还得从二百年前说起。18世纪以前,德国著名枪械设计家彼得保尔毛瑟发明了一种毛瑟枪,它是当时普遍用的一种枪械。惠特尼的发明就和它有关。可是“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他究竟发明了什么呢?(学生回答。)
6. 你知道惠特尼发明了什么吗?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
标准化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让我们再回到二百年前,看看这个事物诞生的过程。
7. 读课文,看看惠特尼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
看表:
原来制作方法 标准化做法
制造 一件件打制、自己安装 零件制造简便
生产 零件尺寸不同、单枝生产 批量生产、组装简便
修理 按原零件大小打制 修理简便、随意换相同零件
8. 出示:每一枝毛瑟枪都是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每一个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样,如果哪一个零件坏了,只能请铁匠师傅再按原来零件的大小打制一个。
出示:零件制造起来简便;可以批量生产,组装简便,可以从各种零件中随便抽取,不存在两种零件不能配合的情况;修理简便,某个零件损坏了,从那种零件中的一堆中随便拿一个换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9. 大家注意到了吗?介绍标准化做法的三个好处的句子之间运用了怎样的标点符号?(分号)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隔开,这样有什么好处呢?谁能运用分号说一句话?(练习运用分号)
10. 通过刚才的比较,你们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法吗?
“成批生产同一标准的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11. 标准化的做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标准化的意义。
12. 标准化的意义:
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
13. 惠特尼的发明和其他人的发明有什么不同?对你有什么启发?
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呀!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寓言二则》
一、《刻舟求剑》
1. 读通课文,注意字音,断句。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 借助译文,理解文言大意及重点词语。
涉:渡江
遽:立刻、急忙
契:雕刻
是:指示代词,这儿
止:停止
惑:迷惑、糊涂
3. 理解课文:
1)什么是寓言?
(“寓”寄物,“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2)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1)龟兔赛跑:乌龟跟兔子赛跑,结果兔子失败。
(2)守株待兔:种田人放弃劳作,想不劳而获。
3)求剑的楚人为什么求不到剑?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4)这个寓言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答:当今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在改革进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但我们面对现实,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于变通,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改革,才能将改革不断的推向深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郑人买履》
1. 圈划重点的文言词(履、度、坐、之、操、反、及、遂、宁、无、其、以)
2. 借助译文,理解文言大意及重点词语
(1)操:持、取的意义
(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宁信度、无自信也
3. 理解课文:
1)《郑人买履》中那个买鞋者为什么没有买到鞋?
《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而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了死板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2)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处理实际问题不能盲目照搬照抄)
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
3)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4)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郑人买履》。
拓展资料
1. 韩非和《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出身韩国贵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著有《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
《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全书属于论辩文占绝大部分,文风犀利,有很强的说服力。
2. 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吕不韦:战国末年政治家,原为大商人,在赵国首都,遇见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入秦为之游说,使之归国继位(即庄襄王)
《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全书二十六卷,内分十二记、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把句子中的错别字画上横线并改在后面的括号里
(1)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导常兴奋,彷佛要去干一件非长伟大的事情。林子里净急了。我在一颗树下站好,装众地驾起小提琴,拉响了第一只曲子。( )
(2)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真珠鸟。放在一个检易的竹条遍成的茏子里,笼内还有一券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湿暖的巢。( )
二、按照下面的要求,写出两句你积累的诗句。
1、带有江河的:
诗句, 。
诗句, 。
2、带有数字的:
诗句, 。
诗句, 。
三、积累这些短语:
艰巨的任务 伟大的工程 畸形的孩子
美好的祝愿 熟练的技巧 奔驰的骏马
妩媚的山石 秀丽的山石 险峻的山势
嶙峋的怪石 陡峭的山峰 著名的山峰
秀美的山石、山峰、石柱 幽深的峡谷
幽深的树林 狭窄的江面 混浊的江水
杰出的工程师 恶劣的条件 合适的线路
慈祥的眼睛 无法割舍的爱好 深深的潭水
漫长的冬季 春日融融的日子 和谐的乐章
难以置信的表情 有声望的教授
诗一般的语言 瞬间即逝的飞鸟 响亮的嗓门 惊天动地的事业
千姿百态的石块 震耳欲聋的响声 雄伟壮观的三峡
著名的曲子 幽静的小路 断断续续的琴声 微弱的烛光
清秀的脸 恬静的脸 深切的感情 秀丽的景色 迷人的景色
清鲜的空气 明朗的天空 柔美的线条
奇丽的小诗 舒适的家 温暖的家 茂盛的花草 生机勃勃的花草
旺盛的花草 清脆的声音
响亮的声音 悦耳的声音 娇嫩的鸣叫
长长的绒毛 细嫩的绒毛 美好的境界
崇高的境界 神秘的境界 汹涌的海浪(花)
澎湃的海浪(花)晶莹的浪花 咆哮的海浪
嫩绿的柳枝 翠绿的柳枝 柔软的柳枝
酸涩的感情 细腻的感情 深厚的感情
巨大的影响 深远的影响 广泛的影响
屈辱的岁月 光辉的岁月 难忘的岁月
漫长的冬季 漫长的道路 漫长的旅途
生命的力量 无穷的力量 强大的力量
轻蔑地说 羞怯地低着头 亲切地招呼
蹑手蹑脚地离开 全力以赴地演奏
深深地祝愿 熟练地操作 曲曲折折地前进
深情地注视 冉冉地升起 稚嫩地鸣叫
轻松地鸣叫声 嘶力竭地鸣叫 忐忑不安地想
惴惴不安地想 仔细地想 认真地想
【试题答案】
一、把句子中的错别字画上横线并改在后面的括号里。
(1)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导常兴奋,彷佛要去干一件非长伟大的事情。林子里净急了。我在一颗树下站好,装众地驾起小提琴,拉响了第一只曲子。
(异 仿 常 静极 棵 庄重 架 支)
(2)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真珠鸟。放在一个检易的竹条遍成的茏子里,笼内还有一券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湿暖的巢。(珍 简 编 笼 卷)
二、按照下面的要求,写出两句你积累的诗句。
1、带有江河的:
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带有数字的:
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句: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