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此前教学《山行》《绝句》《望庐山瀑布》等古诗,学生在入学前就耳熟能详,朗朗上口,所以上课时他们往往急欲表现其背默的本事,无法沉下心来学习体会诗歌。因此,我就将计就计,一上课先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展示背诵水平,然后自学生字词后默写古诗,接着才开始理解诗意,练习吟诗成诵。
课前了解了一下,〈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这两首古诗孩子们普遍感到陌生,所以背诵和默写就成了一个难点。而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根据“理解记忆”原则,本课教学拟按如下思路来进行:初读了解大意,学习生字;精读品味欣赏,理解诗意; 熟读成诵感悟,体会感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小组赛诗会:个人参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背出古诗篇目最多的小组为胜。
2、师生评价,重在激励。
师对失败的小组说:“今天咱们再学两首,也许下次就能转败为胜。”
二、板书:望洞庭
1、指名说题意、介绍洞庭湖。(老师适时补充或表扬)
2、谁、什么时候、在哪里望洞庭?(简介作者:刘禹锡)
三、师范读,生自读,指名读,齐读。(指导停顿、语速和语调)
四、学习生字:潭、螺。认识多音字:磨。
五、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同桌自学、交流: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懂,需要帮助?
六、精读品味
1、指名说说:读懂了哪些词句?(老师适时补充、引导、启发或肯定、表扬、激励)
2、指名交流:还有哪些词句没有读懂?谁读懂了,愿意帮助他?
3、指名汇报:谁特别厉害,能将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时间允许的话,要多请几位说)
七、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作业设计: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诗句的意思是:——————————————————————
2、此句中诗人把——————————比作————————————
二、认真背诵诗歌,仔细观察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望洞庭〉。
2、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导入新课。
1、昨天的赛诗会上我听到有个同学会背〈古朗月行〉,大家都会背吗?那么一起来吧。
2、翻开语文书14页,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这首诗和刚才背诵的〈古朗月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指名交流。
相机板书课题:峨眉山月歌,指名介绍峨眉山。
三、指名读,齐读。(重点指导读准字音。)
四、学习生字:峨、眉、君。认识:羌、渝(结合三下练习1“简称歌”“渝”是“重庆”的简称,因此诗中的渝州其实就是今天的重庆市。)
五、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在自学的基础上,同桌交流: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懂,需要帮助?
六、精读品味,感悟诗境。
学生汇报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没有读?指名帮助。老师适时补充作者写作此诗的背景,并借助插图,帮助学生对诗句的体会。
指名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整体感悟,促进理解。
七、背诵体会,总结全诗。
作业设计:
一、默写〈峨眉山月歌〉。
二、解释加横线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发:————————————下:————————————
1、诗句意思——————————————————————————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