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镜子》是一篇描述爱迪生童年时期敢于实践,运用生活中的发现——镜
子对光的折射现象大胆尝试,最终为母亲创造了良好的手术环境,及时帮助了医
生,挽救了母亲生命的故事。文章行文简洁、易懂,通篇没有对爱迪生聪明才智
的正面评价,而是通过一件事情的记叙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教学目标
1.懂得认真观察、细心发现的重要意义,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2.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部首,会写8个字。
3.理解父亲在整件事情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小爱迪生在救护母亲中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这是一篇生动的记叙文,从始至终作者没有一句直接赞扬爱迪生的话,但是在一面面明晃晃的镜子后面隐藏的却是小爱迪生勇敢尝试、聪明细心的才智,所以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镜子有什么用途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和镜子有关。(板书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生字标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纠正读音。
3. .老师出示词语,交流识字方法。
“检”与“捡”要相区分,可以做动作。
“决”与“快、块”要相区别,可以组词。
“医”的部首三框是本课中的新知识,要落实,并且要指导书写这个字,要注意笔顺(书上有)
4 .课件出示词语,(包括课后的读一读),进行“开火车”或“夺红旗”游戏,分组竞赛认读词语、生字。
5. 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注意听准字音。.
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相机介绍课前了解的爱迪生生平及其发明。
师:看,爱迪生多了不起啊!他的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这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因此他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那么这句话谁会读?为什么这么读?(带敬佩的口气)
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爱迪生为什么要救妈妈?他的妈妈怎么了?
学生会说得了阑尾炎,接着就请学生说说对阑尾炎的了解。
二、朗读感悟课文
1、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妈妈当时处境十分危险的句子?
课件出示第二段,抓住“直打滚”、“急忙”、“马上”等词语感悟妈妈病情的紧急。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妈妈躺在病床上的情景)
(1)过渡:此时此刻,你想对医生说什么?
(2)出示第三自然段,理解句子: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不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老爱迪生说:“那就多点几盏油灯。”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大家急得团团转。
指名读
师:难道医生和爸爸没有想办法吗?
师:爸爸想的什么办法?
师:医生怎么说的?为什么连连说?
师:医生想出什么办法了吗?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学生做做环顾四周、皱眉、大家急得团团转的样子
师:此时此刻,医生和爸爸束手无策,妈妈又危在旦夕,大家都非常着急,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来再现这一场景呢?
(3)指导朗读(注意爸爸的着急,医生的无奈)
过渡:就在大家都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小爱迪生又是怎么做的呢?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爸爸看到了,什么反映?
课件出示:爸爸一见又急又气,责怪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师:就是啊,都什么时候了,还胡闹,爸爸能不气能不急吗?谁愿意当又气又急的爸爸来责怪爱迪生?
师:爱迪生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师:谁来读读爱迪生的话?你为什么这么读?(爱迪生这时候是很委屈的)
想想当你受委屈的时候,你是怎样说话的?
分角色,男生读又气又急的爸爸,女生读满腹委屈的爱迪生。老师导读
过渡:爱迪生真的想出办法了吗?屋子为什么会变亮呢?我们一起走到妈妈的病床边看看当时的情景吧!(课件演示屋子变亮的情景)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爱迪生说什么?
师:这时的爸爸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就是(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就叫恍然大悟 。
师:爸爸恍然大悟会说什么?此时此刻,医生的反应是什么呢? 他会说什么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师:通过爱迪生想出的好办法,手术的结果怎样了呢?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
1、老师想问问大家,爱迪生为什么这么聪明呢?
2、你看,爱迪生小小年纪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妈妈,让我们都来夸夸爱迪生怎么样?
四、拓展阅读
1.把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印发给学生阅读。
2.搜集爱迪生的名言,抄在积累本上。
3读短文,回答问题。
聪明的韩愈
从前,有位教书先生,他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看谁用不多的钱买一件东西能把书房装满。学生人人动脑,认真思考。放学后,他们都到集市上去了。
第二天,有的买来了稻草,有的买来了树苗——可是谁的东西都没有把房子装满。
一个叫韩愈的学生走进书房,从袖子里取出一支蜡烛,把它点燃。烛光立刻照亮了整个屋子。先生见了,高兴地连声说:“好!好!韩愈真聪明。”
(1)教书先生出了一道什么题目?
(2)学生分别买来了什么?
(3)谁最聪明?
(4)你认为什么可以装满屋子?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