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文章重点记叙了一家人品尝花生时的讨论,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自然段(二至十四自然段)写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内容可分两层:一是讲花生的好处与特点;二是以花生喻做人。第三段(第十五自然段)写父亲的话深深印在“我”的心上。课文通过议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很有教育意义。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语言质朴简洁,清新自然,适宜于学生边读边思考。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是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这个训练点包含两个互相联系的阅读理解过程。一是细读重点段,真正把重点段的思想内容读懂;二是以重点段内容为核心,联系全文及题目,进一步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指导运用这一阅读方法时,不要忽视第二个过程,以免学生产生“理解课文,只要读重点段就行了”的错觉。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
2、初步懂得做人不应该只讲体面,应该做到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当然对题目的理解是宽泛的,不应该拘泥于教材。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并能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植物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猜谜语)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
师:现在,我们来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投影出示猜谜语)(指名回答)
师:(出示投影片2)花生也叫长生果,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又叫落花生。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他常用的笔名是“落花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这节课我们学习15课《落花生》。
二、初读感知
1、检查学生预习、自学生字的效果。
2、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落字、不读破句:
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哪一部分内容给你印象最深。
学生能抓住议花生的场景回答。
引导理解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天色不大好”、“难得”,体会到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① 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快乐;② 借这个机会教育我们。)
回答: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吃花生,谈花生)哪个是重点?(谈花生)
2、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哪些人谈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板书:我们谈,父亲谈)
⑴ 分角色朗读。
⑵ 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
⑶ 自己读父亲两次说的话,思考以上问题。
⑷ 指名分别读父亲第一、二次说的话,回答: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⑸ 我们来看看桃子、石榴、苹果是怎样使人就生爱慕之心的?(出示投影)现在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⑹ 让学生举例谈一谈自己的理解。齐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分角色朗读我们的讨论和父亲的谈话。
父亲的话很短,为什么能深深印在我们的心上?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
围绕思考题,分小组自读自悟。
三、质疑深化
生也许会提: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
师简介作者。
四、辩论提高
辩一辩:“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两者只能择其一,你想做什么?”学生分成了“苹果、石榴”(以下用“反方”代替)和“落花生”(以下用“正方”代替)意见相左的两派,进行“实话实说”辩论。
正方:我想做落花生的理由是因为要是太夸耀自己,有些人会妒忌你。
正方:花生埋在地里很阴凉,苹果、石榴挂在枝头遭受风吹雨打。而且苹果摘下来容易腐烂,花生保存时间长。
反方:苹果、石榴虽然挂在枝头,长得好看,炫耀自己,但它们确实很有用,有炫耀的资本。
正方:我们落花生非常谦虚,同样有用,但不炫耀,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正方:毛主席就像是落花生,从农民当中走出来默默工作,做了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位主席。
反方:落花生代表着旧时期的观念,苹果、石榴代表着现在新世纪的观念。如果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不讲体面,大家都瞧不起你。只有让大家都看见你的好处,你才能得到重用,所以应该像苹果、石榴…………
师:好,辩论到此结束。同学们经过这次辩论,你们觉得当今时代应该做怎样的人?
正方:既要像落花生那样对别人有用,也要像苹果、石榴那样敢于推销自己。
反方:不能过于埋没自已,也不要过于炫耀自己。
小结:
1、课文将花生的生长特点与桃子、石榴、苹果生长做对比,以突出花生特有的“可贵之处”,这并不是说桃子、石榴、苹果没有用处。
2、果实埋在地里还是挂在枝头,是各种植物的生长规律决定的,跟好坏无关。
3、课文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只讲体面”是指只要表面漂亮,缺乏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
五.分析写作特点
师(出示投影)下面请大家想想,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大概要经历多长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尝花生到议花生,要经历多长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
生:课文重点是写议花生,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而父亲的议论又是着重写的,文章这样安排就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的内容略写,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板书)
师: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板书: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自己在写这类文章的时候也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设置思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学有法,贵在授法。巧妙地把课文的阅读与写作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六、总结深化
师: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大家齐读最后一节。(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师: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人!
七、拓展延伸
1、请大家想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人和事物也具有和花生一样的品质呢?举例说明。
2、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