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下册 > 安塞腰鼓 > 安塞腰鼓说课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人教社课标本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陕西作家刘成章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并且其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来看,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言。

【学生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不强,他们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不善于通过多读来体会文章的内涵、韵味。阅读散文的能力也不强,他们不知道该读什么、想什么,因此,很容易对故事性不强的散文产生厌烦情绪。但他们乐于对新奇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他们能通过教师有目的性的指导而阅读文章。

【设计理念】

1、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从而能为终生学习有所裨益。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以安塞腰鼓的图片展示,从而给予他们形象的视觉效果。并介绍安塞腰鼓的大体情况,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散文,我决定采用激趣、诵读、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导语,引起学生阅读课文的浓厚兴趣;通过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感受性阅读”、“理解性阅读”、“美读”这一“三步曲”阅读方法,点拨性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并能有意识地学习运用“三步曲”阅读方法去学习其他课文,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作用。

3、学习本文铿锵激越的语言,培养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阅读方法理解文章,体味文章的语言力量。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

2、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力量美。

3、指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以及它的精神内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安塞腰鼓,给学生以感官的吸引。从而为学生阅读本篇散文奠定基础。

(二)、教师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鼓吗?(学生答:腰鼓。)

那你们知道中国的腰鼓之乡在哪吗?(学生答:陕北的安塞。)在这其中,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同时播放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可能学生不知道,教师由学生喜好流行音乐入手引出中国的摇滚乐——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是被人称为“中国第一鼓”的民间表演方式。它集音乐、舞蹈、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品读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来领略中国摇滚乐的风采。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1、

感受性阅读。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及时引导进入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遍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要求:快速阅读,不出声,不回视。

这是“三步曲”教学法的第一步,感受性阅读目的是:让学生专心阅读,培养快速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素质,学习速读后理清文章思路,并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等。

步骤:(1)让学生快速阅读(教师巡视)

(2)分小组讨论(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3)归纳、多媒体课件给出问题及答案:

演出前(1-4):安静的腰鼓(似乎不曾响过)

安 宏伟的场面(5-13)

塞 演出时(5-27):隆隆隆的腰鼓 雄壮的声响(14-17)

腰 激鼓的后生(18-22)

鼓 奇丽的舞姿(23-27)

演出后(28-30):寂静的腰鼓(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2、理解性阅读。学生经过第一步的阅读,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但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还须进行第二步:理解性阅读。于是我通过小结前段阅读来引入第二步阅读的教学:刚才我们的快速阅读后理清思路只是一种较浅层次的阅读,下面我们来进一步阅读课文。

板书:懂事(儿)—— 知趣(儿)—— 品味(儿)

此即阅读三步曲:感受 —— 理解 —— 美读

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阅读技巧,我决定先以第7自然段为例作进一步的细读,以点带面。

(1)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要求:读出力量,读出激情。

(2)引导讨论:

a、划出概括腰鼓场面特点的词语。(壮阔、豪放、火烈)

b、你认为文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好?为什么?(这一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c、

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比喻、排比:“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生动地渲染腰鼓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旋律美。“黄土高原上,爆出------安塞腰鼓!”增强语势,突出腰鼓舞的恢弘气势。)

(3)

指导排比句的朗读。先由教师范读,然后让全班一齐朗读。(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正确朗读排比句的能力,在朗读中加强对排比作用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为下一步“美读”打好基础。)

(4)学生用理解性阅读方法阅读全文,学会运用各种句式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教师作适当点拨。

讲述:我们对第7段的语言进行了仔细的揣摩分析,理解把握其含义及作用的方法,就是“理解性”阅读。现在,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细读全文。思考:

(1)课文除了第7段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外,哪些地方还有排比?并指出哪些是句内排比、句与句的排比、段与段的排比。(找出后齐读,体会表达效果。)

(2)课文还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a、反复:“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隆隆、隆隆、隆隆------”

b、拟人:“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

说明:学生掌握了“理解性”阅读方法后,为第二课时及以后理解、积累雅词美句打下了基础。3、指导学生“美读”

概述:前面我们分层地“理解性阅读”了课文,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技巧,是不是就够了呢?(待学生回答,肯定、否定都没关系)其实还不够,我们学习〈阅读〉还要进一层,即“美读”。“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出来,诉诸声音,诉诸节奏。

(因为铿锵激越的语言通过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

(1)听录音,要求:听准节奏,听出感情,听出语调。

(2)

指导朗读。(1~4段和28~30段安排1人朗读,中间部分齐读。)提示:1~4段应读得轻柔、舒缓一点,5~27段应读得急促、高昂些,28~30段又要读得轻缓、飘渺一些,中间主体部分虽然以急促、高昂的朗读为主,但也要注意适当变化。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次展示安塞腰鼓的宏大场面,让学生结合阅读,加以进一步的品味。理解文章所昭示的民族精神力量。并且结合《黄河大合唱》中《保卫黄河》的音乐,让学生在声音、图片、文字的有机结合中体味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之强大。

【课后反思】

知识改变命运,阅读滋养心灵

—浅谈《安塞腰鼓》的教学

吉林省长春市东方实验中学 张红梅

一:教学整体思路:

1、软鼓也需重棰敲。相对而言,公费班的学生素质要差一些。但他们毕竟也是求知的孩童。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情感因素是开启他们进入语文世界的钥匙。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尽力投入我全部的情感,永我的激情重棰敲打出他们思想之鼓的响声。

2、知识改变命运,阅读滋养心灵。用民族之鼓棰击、震荡学生及我个人的心灵。使学生进一步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吸取知识、精神力量的乳汁,完成“大语文观”指导下的语文学科教学。进而影响学生终生的发展,给予其精神的力量。

3、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从而使之能自觉阅读,自觉品味。能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从而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让学生能在自主的阅读和学习中体会文章甚至使整个中华文化的精髓。

4、读图时代下的语文教学应利用好感官刺激。配之音乐,使学生身心涤荡在语文课上,涤荡在民族文化之中。并且在与本课的文化背景之下来学习这一课,体会这一课。从本课拓展开去,使学生能运用些背景知识或音乐来体味文学艺术的内涵。

5、让学生展示自己,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感悟,说出心声,成长在之中。语文的表层是语言,其底层是深厚的文化积淀,二者是水乳交融的,是灵与肉的关系。只有让学生能理解到文章的文化底蕴,才能使之有所感悟。而这种感悟的抒发才是学生能充分地体验到文化积淀对于他们的作用。并且,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也应该让学生能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而且,学生的心灵澄澈,他们的感悟也许很肤浅,但很真实。文化的积淀是逐步而进的。从他们兴趣引入,使他们对“安塞腰鼓”这一中国摇滚乐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味。从而使之由兴趣的浅层出发,进而更深入的感悟中华传统文化。

6、“教学相长”,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不再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悲剧色彩角色。而是师生共同成长在教学之中,共同畅快地呼吸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师生一路欢歌同行在共同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之中。

二、反思及反馈:

教学目标的设定对于初一学生而言稍高。对缺乏历史背景知识及生命体验的他们来说,还很难准确深刻地理解《安塞腰鼓》的精神实旨。但是,这样的文化积淀是逐步的,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语文学科它更多的应该给予学生文化积淀上的关爱。应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文化心理,感悟、积淀、升华美好的情感,只有在这一基础之上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2、教学设计的环节还应更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更多情境让学生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这种主动应该是在教师有意识的指导之下的。因此,教师更应该在情境设计上多下苦功。

3、课件制作上还有很多漏洞。个别幻灯片还应修改和调整,还应立足于为语文课服务,为语文课本身服务。,保持语文课的原汁原味。因为语文学科本身是应使学生的情感世界细腻、温柔、博大,使学生的思想世界开阔、坚固、深刻。虽然这很难实现,但不朝着这一目标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不能实现但至少不给语文教学留有过大的遗憾。

4、从学生上交的作业上看,很多学生能从这次学习中体味安塞腰鼓的精神力量,更多地赞美和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其理解的程度自然是参差不齐的,但是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的前进了一步,给予了我很大的信心。他们澄澈的心灵体验给予了再次体味文章的冲动,让我又对学生的领悟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关于语文教学上的一点儿体会:

语文教学是给予学生知识,但更多的是给予学生精神世界上的关爱。在很大程度上语文教师应该做学生的精神导师,用语文学科中的文化底蕴来给予其无穷的精神力量。从而使学生热爱文化、涵养道德、珍视心灵。“为天地立人,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这是对语文教师的最高要求,我觉得这也是对我做人的高标。因此,我愿和我的学生们共同成长在语文教学之中,一路欢歌畅游在语文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一同构建我们博大而宽广的精神世界。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