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节奏明快,语言简洁,内容浅白但很有指导意义的小诗。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题目:
1、呼告的主体是小鸟,可以看出这首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2、从你轻点教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之前的小鸟叫了,那么小作者为什么要制止这美妙的莺歌语呢?这正是诗歌传达的内容。
结构分析:
这首小诗通过一个孩子与小鸟对话的方式告诉小朋友上课要专心学习,培养学习的好习惯,全诗只有一节,由四句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叫、你、我、课”等10个字,会写“小、不、了、下”4个字。
2、能够流利的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保护并关爱动物的思想教育。
2、培养学生上课要专心学习,不受外界干扰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出书中压韵的字、音节知道什么叫压韵。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是刚入学不久学生,对这首小诗的理解 以及字词的巩固还需教师给予指导示范,让学生更能进一步去感受这首小诗,共同体会这首小诗魅力所在。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经验,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了本节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寻求快乐、获取知识。
三、教学方法
根据新的语文大纲的要求,为适应儿童心理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本课我结合教材特点来定教法,采用情境创设法和朗读体会感悟法,以读为主(了解小学生上课要专心学习,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学生的学法是朗读感悟自主学习,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来理解这首小诗。
教学用具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着好多漂亮的星星,红色的送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黄色的送给爱动脑筋的同学的。如果你觉得自己做得好,你就可以直接来摘下你认为做自己做的好的那颗小星星,大家说好吗?
2、幻灯出示课本插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画面上都有什么?
师总结过渡:教室的窗前,绿树成荫,两只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唱歌,好像在招呼小朋友出来玩呢!教室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
3、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二、质疑:
师:看到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依据: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通过激趣引入调动了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创造出很好的氛围。
学生通过题目展开了讨论,你说我说大家说,分分的发表了自己看法,引发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
三、初读课文:
1、观看课件,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原文)
2、选不同层次学生读,学生自由练读。
3、读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依据: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练读让学生去熟读课文,用自己理解去将给老师或同学听。让学生养成会听的好习惯。
四、识字:
1、课文里有几个生字小朋友想考考你,看你认识不认识它们,你敢接受挑战吗?(你们真勇敢!)
2、出示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不同形式读。(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3、看着拼音你们会读,那不看拼音还会不会?(课件出示去拼音的生字)
鸟(你是怎么记住它的?)课(组词,用词说话)你、我(组词)
4、我们又认识了几个生字小朋友,老师告诉你,把它们放到课文里,你会读得更流利,你们相信吗?试试看。
5、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老师告诉你,文中有小圆圈“。”或有小问号“?”的都表示一句话。谁能最快地数出来这首诗一共几句话?
6、同学们认真观察每句的最后一个字,看哪位同学最聪明,能发现规律。(课件出示每句的最后一个字)
7、生: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o,
师:你们真棒!老师告诉你们:这叫“押韵”。诗歌都是押韵的,这样读起来更好听,就像唱歌一样。谁愿意再读一遍?(课件出示课文)
8、学生练读后点名读。
设计依据:
认字和识字都是比较单一枯燥乏味的,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来让学生认字与识字,如卡片,说儿歌,生生互教,这样在识字教学中,不单一单调。课堂的氛围也能活跃起来。可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画出每句后的音节,然后自己潜心观察,发现问题。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有什么共同之处。教师要稍加点拨,这家押韵,诗歌是押韵的。这样读起来更好听,就像唱歌一样。
五、细读课文
1、师:小鸟在窗前唱歌,教室里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叫小鸟轻点叫?把它们赶走不行吗?(带问题感悟、指导朗读)
2、反复练读,(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3、深化主题:
师:这位小朋友做的好不好?你想向他学习什么?
4、师生总结:他上课专心听讲,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真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依据:
本节课我 以提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互动教学,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同学给予点评。又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谈一谈,如何养成学习的好习惯。举一反三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
板书:
2、窗外小鸟轻点叫
笔顺规则:
小——先中间后两边
了——从上到下
下——从上到下
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