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理解7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知道成语的比喻含义。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运用读书记号。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为什么能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从成语故事中概括出比喻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惊弓之鸟》。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解题。
“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心里害怕)“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
2.故事中的“鸟”是哪一种鸟?(大雁)
3.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 、随文识字,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义,解决部分问题。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性?)
4.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学生活动:
①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不懂的地方。
②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③以小组为单位,认真听别人读书,听准字音,有不对的纠正。
④认真读文,就课文的字词与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作业:1.书写本课一类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复习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我们知道题目的意思是“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那么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谁能用一句话介绍更羸?
2.铺垫导法:第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教师顺势引导——不动笔墨不读书,重点词句加——,不懂词句加——?(符号板书)
3.朗读体会:谁来读读这句话,应该读出更羸怎样的气魄。
4.设疑争论:
①你们有没有发现,刚才读的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字用错了?
②讨论可以怎样改?讨论是否真要改?
二、设疑解疑。
1、疑问一:
①设疑: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课文中哪一个字置大雁于死地?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圈出这个字(板书:嘣)
②讨论:为什么说“嘣”置大雁于死地?
③演示: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学生划出相应的句子。
④理解:理解“忙”、“直”的含义,齐读句子。
2、疑问二:
①质疑:“大雁直往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
②引导:
a、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节,边读边划。
b、学生汇报。
c、刚才你们读的句子是最后一自然段的最后两句,齐读这两句话。
③发现:我们把刚才学的总结一下——因为大雁听到“嘣”的一声响,所以—(板书:心里害怕)因为心里害怕,所以—(板书:直往上飞)
因为拼命往上飞,所以—(板书:伤口裂开)
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板书:直掉下来)
④训练:出示因为…..所以……,练习造句。
3、疑问三:
①假设:从这个因果关系中,我们发现置大雁于死地的是“嘣”的一声。现在我们假设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那么“嘣”的来一下,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②设疑:看来更羸并不高明,还称什么射箭能手?那么更羸的本事又高在何处呢?
③引导发现:引导学生读课文第6自然段。
④再质疑:更羸是根据什么作出这一判断的呢?
⑤再引导:飞得慢,叫得悲惨,这是更羸所看到的现象,也就是说他所观察到的。
⑥再质疑:看到这样的现象,更羸会怎么想?
⑦再引导:引导学生读第9自然段。
⑧归纳:
a、这“伤口没有愈合”、“孤单失群”是更羸的分析。
b、学生讨论更羸的本事究竟高在何处?
c、朗读最后一节,读出分析的语气,采用一人读一句的方法。
⑨朗读体会:推荐班中学生与老师对读。教师故意出错,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改成“当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体会更羸注意身份、谦虚、有礼。
4、疑问四:
①设疑:读了课文之后,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
②讨论:四人小组。
③汇报。
④总结:大雁自己吓死了自己。我们不要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三、作业:1.复述这个寓言故事。 2.说出寓意。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心里害怕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