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老师,您好!》第七册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 老师,您好! > 老师,您好!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实验目标:

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 指名读;

② 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 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 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⑤ 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五、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附后)

六、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七、作业:

1、抄写优美词句

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附资料:

您是蜡烛

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您是黄牛

勤勤恳恳在黑板上耕耘

您是春蚕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不,都不对

您比蜡烛的光辉更明亮

您比勤劳的黄牛更朴实

您比奉献的春蚕更无私

对,我知道了

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塑造心灵

净化灵魂

永远不知疲倦

长大了我也要——

做一名老师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说起这个成语,还有个小故事呢: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了,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还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你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呀?”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礼记别话——谦谦的君子之风

路从先生

《礼记》: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之与言,则趋而退。

这是多么敦厚的一道人世风景。你看,跟着老师一起走路,即使遇见了熟人,也不可与熟人一起聊天而冷落了老师。在路上遇见了老师,就恭敬地和老师打招呼,然后端端正正地站着给老师让路。如果老师跟你说话,你就礼貌地回答;如果他不跟你说话,就恭敬地用眼光送着他走远。这是君子的风范。

尊师重教,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不衰。国家要复兴,民族要昌盛,就一定要尊师重教。

君子登堂

《礼记》: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履,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这里说的是君子坦荡。君子出游,拜师访友,要做到走路有脚步声,决不可鬼鬼祟祟。一是说明君子心胸没有邪念;二是提醒室内的人,有客人到了。主人如有不想让外人看到的事,可以防备一下。

还有君子登堂,内室门外有两双鞋,听得到谈话声,才可以入室拜会;听不见说话声,就不能乱闯。门外有两双鞋,则室内一定有三个人(主人与二个客人,古时候客人把鞋脱在门外,到室内席地而坐),三人内室谈话,外面听不见声音,则是密谈,所以君子要避开。

所以古人登堂的礼节,那种君子坦荡的风度,是可以让我们现在借鉴的。

三顾茅庐

教学要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领悟文中比喻的妙处。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能力目标:通过神态、语言体会人物性格,并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情感目标:初步认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电视上曾放过好几次《三国演义》。前不久,还重播了一次。有哪位同学看过?(生举手)。那么,你们一定知道刘备其人了。刘备的军师是谁呢?(诸葛亮)。诸葛亮本是一名隐士,他怎么会成为刘备的军师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2、板书课题:7、三顾茅庐

3、齐读课题,查字典理解“顾”“茅庐”

4、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听后讨论课题疑问。

2、自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3、交流自读,师生评议。

三、精读顾前,感悟体会

1、过渡: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课文重点写了哪一次?(第三次)。前两次课文只是一句话带过,这就叫略写。不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回,了解刘备前两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他的结拜兄弟张飞不乐意了,刘备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学习小组分角色练习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生合作朗读,师巡回指导。

3、反馈朗读,学生评价。

通过“嚷”“只要”等词体会张飞鲁莽、轻率的人物性格。

通过“生气”,“一点儿”等词本会刘备对贤才的渴求。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表人物神态、语言的重点词进行体会。

4、全班分角色读,再次感悟

师读旁白,男生读张飞的话,女生读刘备的话。

四、自学生字,完成作业。

1、过渡:那么第三次刘备访到诸葛亮了没有?在《三国演义》中,这也是第三十八回才提到,所以——且听下回分解。我们先来自学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2、分小组自学后,释疑。

3、完成书上描红,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通过字词的品味感知人物特点,学会简单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能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情感目标:体会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初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激起阅读原著的兴趣。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默写本课的词语,交换批改。

2、请一同学朗读第一、二自然段,导入新课。

二、赏析顾中,迁移练习。

1、自读思考,学作记号。

要求: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刘备如何动作的词,句用圆点点出。

反复朗读、品味、感悟。

2、交流描写景物的句子。

找出句中的比喻句,讨论体会。适时点出: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进一步体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3、迁移练习

以学校的后花园为例,用“来到……只见……”写一写那里的景色,写后交流。

4、交流表刘备动作的词和句。

从字里行间读懂刘备的求贤心诚,求贤若渴的情。

三、略读顾后,品味妙喻。

1、过渡:第三次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刘备真是高兴啊!请快速读第四、五自然段,看看刘备的感受。

2、体会两句比喻,更深一层地理解刘备的得贤之喜。

四、练习复述,积累内化

1、请同学们按照顾前——顾中——顾后这一顺序自由练习复述

2、请个别同学复述

五、总结升化,延伸课外

1、刘备如此辛苦地求贤,三顾其茅庐,我们从这个小故事中也有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生讨论后回答)

2、是啊,正因为诸葛亮是个旷世奇才,所以刘备才对他苦苦追求。孔明先生也没有辜负刘玄德的厚爱,用他的智慧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三国演义》中提到的就有诸葛亮火烧新野、诸葛亮舌战群儒、孔明用智激周瑜、用奇谋孔明借箭、诸葛亮智取汉中、诸葛亮智取三城、孔明挥泪斩马谡、武侯弹琴退仲达,孔明一气、二气、三气周公瑾,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欲知详情,请一定要看一看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

6 但愿人长久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一 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 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 但愿人长久)二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 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三 诗歌诵读比赛 1 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 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 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 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四 作业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一 复习 1 指名背诵《水调歌头》2 学生齐背《水调歌头》二 细读课文 1 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师板书:心绪不宁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 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4)再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三 总结课文 1 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2 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四 作业 1 背诵第4~6自然段 2 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6 但愿人长久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练习2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特别是三拼音节的认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提高运用工具书的能力。

3、变换句式,将“被”字句改成“把”字句,寻找出规律。

4、熟记8条成语。

5、朗读、背诵5条歇后语。

6、观察四幅图,以“奶奶心里照样甜”为题编故事,训练学生仔细地观察,把重点内容说具体。

第一课时

一、明确学习内容。

1、今天我们一起来完成练习2的一至三题

2、板书:练习2

二、自学

1、审题。

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练习

学生四人为一学习小组,讨论、练习。教师巡视。

三、交流检查。

第一题:

1、齐读拼音短语。

2、让学生画出三拼音节,及时订正。

3、复习三拼音节的直呼方法:声介轻短韵母长。

4、“开火车”读三拼音节,再集体齐读。

第二题:

1、齐读词语。

2、学生汇报自己的选择结果,注意纠正汇报中的一些错误。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选择义项的方法。

(1)回忆词义;

(2)读清带点的字的字意;

(3)放入词中辨别正误;

(4)确认后在所选义项的序号上画“√”。

第三题:

1、出示学生完成的练习

2、学生评议,说明理由。

3、学生谈谈完成了这一条练习,学习到了什么语文知识。

4、小结:改写时要与原句意思一样,词的个数也一样,只是词序有了变化,“被”字换成了“把”。

5、练习:把下面的“把”字句换成“被”字句。

(1)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2)磁铁把水底的图钉一下子吸了上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朗读练习。

(3)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4)集体讨论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2)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3)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学生说说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是试读,正音。

(3)教师告诉学生这是歇后语,教师范读,学生观察。

(4)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

(5)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

(6)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指导。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

(7)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第三课时

教学第六题

一、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的话题:奶奶心里照样甜

2、学生说说题目的要求。

二、指导

1、出示四幅图,学生观察边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中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奶奶心里照样甜?

2、讨论交流,理清故事梗概。

小红给奶奶买冰棒,跑到家里冰棒全都化了。奶奶虽然没有吃到冰棒,可是心里还是非常高兴。

3、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指导说话。

(1)图1

①观察画面:图上有谁?她在干什么?图上还有什么?

②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小红为什么跑?方便袋里装着什么?她为什么会满头大汗?

③将观察和想象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教师相机板书。(要以鼓励为主。)

(1)图二

①观察画面:图上画了谁和谁?她们在干什么?图上还画了什么?②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奶奶坐在院里干什么?为什么给小红扇风?她会说什么?小红将方便袋送到奶奶面前会说什么?

③学生说说图二的内容,教师相机板书有关词语。

(3)小结学习方法 出示:仔细观察

合理想象

练习说话

(4)同法学生自己学习图三与图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自由练说。再按图的顺序汇报交流。

4、指导学生把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

三练习

1、学生自练说话。

2、小组内相互练说,要求说出对方的优缺点。

3、学生编故事练说。

教后记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