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盾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先在黑板上画了矛、盾和坦克)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三种兵器,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2、生说名字,师板书,在板书的过程中指导矛和盾的写法。
3、同学们,矛、盾、坦克它们都是兵器,矛、盾是古代的兵器,坦克是现代的兵器,虽然它们出现的时间相差上千年,但是坦克的发明和矛与盾有密切的关系,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想)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齐读课题:25、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看看这些词语你们能不能读正确。课件出示:
矛 盾
雨点般 左抵右挡
戳 招架
进攻 自卫
(1)、指导名小老师带读词语先读左边再读右边,注意“戳”字的读音。
(2)、仔细看一看,两边的词语摆列你有什么发现吗?(一边是跟矛有关的,一边是跟盾有关的。
(3)你看,你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描写“矛”的这些词语和描写“盾”的这些词语我们还可以对着读呢!男女生合作一下好不好?女生读“矛”,男生就紧接着读“盾”。
女:矛。 男:盾。 女:雨点般。 男:左抵右挡。 女:戳。 男:招架。 女:进攻。 男:自卫。
(4)是啊,通过读词语,我们知道了:矛的长处是……生:进攻。
师:而盾的长处是……生:自卫
(5)这两种武器的功能完全不同,可是课文却告诉我们要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同学们,平时,你们什么时候听到有人说“集合”这个词?(体育课上的时候需要“集合”。)体育课时的集合是把分散的人集中在一起。
(6)课文中的“集合”和平时所说的“集合”有什么不同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到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说说“集合”意思,行吗?
三、读课文、学课文、悟课文。
(一)理解“集合”。
1、学生自由读课文。(这位同学找到了这样的词语就马上划下来了,真能干,继续读。)
2、:同学们边读边划的这个习惯真好,哪个同学能来说说找到了哪个词语或哪一句话能说说“集合”的意思的?
3、交流反馈。
生:“合二为一”。
师:她找到了“合二为一”,这个词语在第几段?能把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吗?
生:“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合二为一)
师:还有其他的词语和句子吗?
师:还有不同的词语吗?再找找。
生:“集于一身”(师板书:集于一身)
师;:同学们,你们看:把不同物体的长处集于一身、合二为一,其实就是这篇课文当中“集合”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发明家是怎么把矛和盾的长处集于一身、合二为一的呢?让我们看一场他和朋友的比赛吧!
(1)、师:谁来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
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你们感觉到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比赛呀?生:我觉得是一场非常激烈的比赛。
师:你想说什么?生:是一场很紧张的、很激烈的比赛。
(2)、师:哪些词语能够看出这是一场紧张的、激烈的比赛?你说——生:左抵右挡。生:如雨点般。师: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刺的速度——生:很快。师:刺的速度非常密集。生:难以招架。
(3)、师:实在是“难以招架”呀!陆老师现在就想做做这位发明家,你们就是我的对手。我们来一场比赛好不好?
生:好。(师生合作表演)师:(教师伸出一只手)你们看,这就是我的“盾”。你们的“矛”在哪里?
生:(学生伸出手指头)师:(教师“左抵右挡”生:(学生“如雨点般刺来”)
师:哎,我实在是“难以招架”呀!我现在要和你们换一换。你们是发明家了,我的“矛”要向你们刺来。
(师生再次合作表演)师:什么感觉?生:很累……实在是“难以招架”呀!生:我觉得有可能会被累死。
生:不容易。
(4)、师:这场比赛实在是太紧张太危急了。能不能读好这句话。
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2、师:这发明家呀,就是从这场比赛之中得到了启发,一步一步思考,最后发明了坦克。同学们赶快找一找,课文的哪几段是写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的。生:二、三、四。
师:其实任何一项发明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发明家在发明坦克的过程中同样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但他在问题面前没有气馁,而是想办法一一解决了问题,最后成功发明了坦克。现在请同学们认真默读二、三、四段,边读边想:发明家到底发现了什么问题?(把问题用波浪线画出来,)又想出了什么解决的办法?(把解决的办法用横线画出来)听明白了吗?
3、交流反馈。
师:发明家首先发明了什么问题?生:盾太小了。师:他想到什么解决的办法?
生:把盾做成一个铁屋子。
师:(画图)同学们你们来看,这就是那个铁屋子,现在发明家就躲在这个铁屋子里,对方的矛再一次像雨点般刺来,你觉得结果会怎么样呢?生:盾不会被矛刺到。生: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结果矛都断了。
师:是啊,一枪都没有戳到发明家,矛也断了。想到这样一个办法,发明家实在太高兴了。让我们带着发明家的这一想法一起读读这个段落。
生:“如果矛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了。”
师:我觉得他最像这个发明家。因为他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脸上是带着非常高兴的笑容的
生:(学生再读这个句子)
师:做成个铁屋子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了呢?生:不是。
师:发明家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读: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师:这时的问题是什么?(不能进攻)
师:怎么解决
生: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师:认真读一读这一句话,你发现了吗这段话有两个特殊的标点符号,它们是“”和“——”
师这里的矛为什么用双引号呢?
生:因为这个“矛”带有特殊的含义。师:有什么含义呀?生:因为矛就是枪口或炮口。师:你看,多会发现呀!这的“矛”已经不是真正的“矛”了,而是指——生:枪口或炮口。师:这个同学真的很能干。再看看另一个符号“——”这叫“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的意思,这里是解释说明“矛”指的是“枪口或炮口”
师:同学们,现在发明家已经把矛和盾结合在一起了,可是他还不满足。他接着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呢?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生:这个铁屋子不会跑。师:他想出的办法是——?生: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师:同学们,发明家发现了问题,他想的和别人不一样,做的和别人不一样,果然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江老师就想请你们做做发明家,我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课文的2——4段。好吗?(师生合作读)
师:发明家和朋友进行一场比赛,就在他难以招架之时,他突然想到—— 生:“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了。” 师:想到这个办法他高兴极了,可是转念一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生:“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的进攻呀?”
师:这可怎么办呀?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到新的办法了——
生:“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师:读得还不错。同学们,一切发明都源于发现。发明家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发现问题,一次又一次解决问题,最后终于发明了—— 生:“坦克”
师:现在谁能用上自己的话,根据黑板上的板书把发明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明坦克的过程说一说呢?
生 :(学生自由练说)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就是像他所说的那样,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威力无比的坦克。这坦克呀,在战场上发挥怎样的作用呢?这个问题留到下节课由你们的老师带领你们一起学习,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
四、布置作业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