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主题 | 他们让我感动 | 单元训练项目 | |||||
导 语 |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姓名都不为人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本组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中了解那些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 学习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和同学进行交流。 | 1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 |||||
精 读 课 文 | 课题 | 《再见了,亲人》 | 《桥》 | ||||
学 习 目 标 |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咆哮、狂奔”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 |||||
学 习 重 点 | 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涵的深意。 | |||||
课 后 题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2课文中有不少句子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找出来仔细体会体会。如: (1)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们交流。 4背诵喜欢的段落,并把使自己感动的词句抄下来。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3、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如,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课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找出来,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 |||||
略 读 课 文 | 课题 | 《金色的鱼钩》 | 《梦想的力量》 | 单元训练项目 | |||
链 接 语 | 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多么令人感动,下面这篇课文讲述的红军老班长的故事也非常感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令你感动的地方找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再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 一位老人,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他的心灵多么高尚!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孩子的故事,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他那金子般的心。默读课文,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联系实际说说读后的体会,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 1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 ||||
学习 目标 |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等词语。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 |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 |||||
学习 重点 | 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 |||||
词语盘点 | 读读写写 | 会读,会写27个词语,并且要会运用。 | 读读记记 | 会读、会认29个词语。 | |||
口语 交际 习作 | 继续让学生从看到的 、听到的 或者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口语交际中需学生所讲述的内容,再想一想哪件事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令自己最感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认自己要写的内容。 | 1学习本组作者组织材料和适当的表达方法。 2 继续练习修改自己的作文。 | |||||
回顾 拓展 四 | 交流平台 | 本此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来设计,启发学生懂得:在阅读时既要注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要注意领悟作者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方法。 | |||||
日积月累 | 读背成语,积累成语,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发和教育,并进一步丰富语言积累。 | ||||||
成语故事 | 程门立雪 | ||||||
课 题 | 14再见了,亲人 |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
教学重点 |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继续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内容表达思想的。 |
教学难点 | 透过事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
教学准备 | |
教 学 过 程 (第 1 课时) | |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电影,回忆英雄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不暴露目标,烈火烧身一动不动,英勇牺牲。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这些英雄事迹,发生在什么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帝侵略者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当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出朝鲜回国时朝鲜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14、再见了,亲人 2、介绍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 3、师生共同交流查阅到的反映抗美援朝的资料。 4、播放《再见了,亲人》情景朗读等音像资料,感受情景。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 3、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4、讨论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依据是什么?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谈谈自己记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 注意“暂、谊、混”等字在文中的读音。 2、组词练习: 锁( )暂( )糕( )阻( )组( ) 琐( )斩( )羔( )租( )祖( ) 谊( )捣( )谣( )摇( )混( ) 宜( )岛( )遥( )瑶( )棍( ) 耗( )嫂( )艘( )馊( ) 牦( )搜( )嗖( )飕( ) 3、由4名同学分别朗读第一、二部分,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教师纠正易读错的字的读音。 (注意“暂时、乘机、血泊、捣米谣、混进、看守”等词语的读音。) ⑴ 课文是以谁的口气写的?(板书:志愿军) ⑵ “大娘”“小金花”、“大嫂”分别代表着什么?(板书:朝鲜人民) 4、理清课文脉络: 前三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后三个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地点发生了变化。前三个自然段是在路上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话别回忆,后三个自然段是在车站上。 四、学习第一段 1、配乐诵读(动画),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第一段讲的是送别路上的情景,写了哪些人与志愿军话别?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2、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边听边作记号,把大娘做的几件事找出来。 3、学生思考后回答:(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缝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救志愿军伤员,失去惟一的小孙孙。) 板书:送打糕、救伤员、失去亲人 4、出示句子: ⑴ 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 “雪中送炭”什么意思?(“雪中送炭”指下雪天很冷,送炭去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以支持和帮助。大娘是在志愿军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时候,送去打糕的所以说是雪中送炭。) ② 用“雪中送炭”说一句话,教师给以及时指导:(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正愁没办法回家时,妈妈给我送来了雨伞,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⑵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这句话可看出什么? (看出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不只是这三件事,而是把志愿军看作自己的孩子,八年来一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5、反复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⑴ 志愿军是怎样赞扬大娘对志愿军的情谊呢?(板书:比山高海深) ⑵ 将反问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体会使用反问句的好处。 五、指导朗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教 学 过 程 第2课时 |
一、复习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小组学习。 ⑴ 第二自段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小金花的刚强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笔画一画。多读读小金花听到妈妈牺牲的消息时的动作、表情和语言,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板书:救侦察员,失去妈妈 刚强 ⑶ 小金花与志愿军亲密感情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嫂的什么事情?(讲了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双腿的事情。) 板书:挖野菜,炸断双腿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中的“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 3、“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个说法? 比较两个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使用反问句式,意思就更加肯定,更加强调。) 板书:深情厚谊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归纳小结 1、教师根据板书进行归纳,板书: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2、把前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4~6自然段) 1、谈话:第一段讲了朝鲜的老乡送了一程又一程,志愿军回忆了许多与朝鲜人民共同战斗,共同生活的往事,使我们了解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那么第二段写了什么呢? 2、指读第二段:思考:第二段讲的是什么?(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感人场面。)3、投影句子,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 “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两个“再”表达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难舍难分,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的眷恋之情。 ⑵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你认为这句话只是志愿军说的吗? (这句话是志愿军战士此时此刻心中所想,口中所说,也同样表达了朝鲜人民的心声。) 4、练习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六、总结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知道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要进一步通过这些事情,体会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听诵读(动画),体会感情。 3、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志愿军的英雄事迹,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大娘 送打糕 失去孙子 小金花 救侦查员 失去妈妈 大嫂 挖野菜 炸断双腿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总第38 课时
课 题 | 15*金色的鱼钩 |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
教学重点 |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
教学难点 |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
教学准备 | 录音机。 |
教 学 过 程 (第 1 课时) | |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
总第 39 、40 课时
课 题 | 16桥 |
教学目标 |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
教学重点 |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
教学难点 |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
教学准备 | 准备一段洪灾的录像资料。 |
教 学 过 程 (第 1课时) | |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向学习伙伴请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 ⑴ 检查字音、字形:应注意“肆”的声母是平舌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疯、狞、淌、瞪、膛”的韵母是后鼻音,“呻、搀、奠”的韵母是前鼻音。特别注意“肆”、“ 奠”的写法。 ⑵ 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 ⑶ 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 ⑷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6;疏导撤离7~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三、感受险情 1、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突遇山洪时可怕的一幕。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文中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用心体会。 2、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 ⑴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抓住“像泼”、“像倒”谈感受。 ⑵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① 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② 比较“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③ 指导读出洪水的凶猛。 ⑶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① “跳舞”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② 指导朗读。 ⑷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① 读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 朗读: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说话练习: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说说这样的险情吗? 4、感受人们的紧张: ⑴ 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随机理解“你拥我挤”、“跌跌撞撞”、“拥”) ⑵ 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危急。) ⑶ 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转换角色,体验危急。)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桥 突遇山洪疏导撤离桥塌殉职祭奠英灵 |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二、感悟老支书的崇高精神 1、洪水如猛兽般袭来,死亡正一步步逼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就是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桥。当他们跌跌撞撞地向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①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② 不说话的老汉会想些什么? ③ 朗读。 ⑵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短短的一句话里,连用三个感叹号,足以看出老汉话语的威严。) ⑶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报名。”(对于想抢先逃离危险的党员,老人是冷冷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秩序。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一颗为人民群众的心。) ⑷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快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 抓住“冲”、“揪”、“凶得像只豹子”体会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 ② 指导表情朗读,读出老汉的凶。 ③ 可是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面,就意味着他死的危险更大,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从哪里看出来?(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a、抓住“吼”、“少废话,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什么”等词来理解老汉爱儿子。 b、“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④ 既然老汉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从队伍中拉出来呢? ⑤ 有表情朗读,读出敬佩。(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段。 三、学习结尾,抒发情感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朗诵,再学生朗读。 2、文章为什么要在最后才交待两人的关系呢? 3、想像说话: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哭诉呢? 4、写话抒情: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书的坟前,你又想怎么赞颂这位老共产党员呢?大家想一想,把它写下来,最好用上“桥”这个字。 5、交流。 四、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1、文章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2、总结:在灾难面前,一座窄窄的木桥引渡人们走过危险,走向安全。后来,这一座木桥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的心中树起来,那就是──老支书,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支书,在人民群众生死攸关的危难关头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老共产党员!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课题──《桥》。 五、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1、这篇课文是根据谈歌的小小说改编的,全文只有五百来字,却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它好在哪儿?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可以上网查阅更多“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 板书设计 桥──老支书 窄窄的木桥 像一座山 开始发抖 冲上去揪出儿子 痛苦呻吟 用力推儿子上桥 轰地塌了 被洪水吞没了 (不朽的生命桥)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 2、同音字填空: sì:放( )( )庙 ( )乎 ( )养 马( ) jì:( )奠 肆无( )惮 ( )往开来 ( )承事业 ( )录 令人心( )万籁俱( )一( )之长 3、抄写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4、仿写句子: ⑴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洪水狂奔而来。改写成:_________________。 ⑵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人们慌乱地向南跑去。改写成:_________________。 5.想像写话。 ⑴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⑵ 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哭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总第 41 课时
课 题 | 17*梦想的力量 |
教学目标 |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
教学难点 |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
教学准备 | 阅读江菲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原文《梦想的力量》。 |
教 学 过 程 (第 课时) | |
一、揭题质疑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你有什么梦想。 2、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梳理归纳: ⑴ 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 ⑵ 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⑶ 这个梦想力量究竟有多大? 二、速读课文,理解“梦想” 1、自由快速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划出有关句子 ⑴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⑵ 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⑶ 那我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补充非洲缺水的资料: 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处池塘。这里常年有1/4学生患有霍乱、伤寒和其他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3.1万多居民,却没有一名医生,1/5的孩子在5岁前就死掉了。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1亿人口缺水,而南非洲就有2/3的农村和1/4的城镇近3.3亿人口缺水,整个非洲缺水人口达4亿,占非洲总人口的66%。近年来,非洲旱灾频发,因饮用不清洁水引发的各种疾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万计非洲人的生命。有关专家估计,非洲缺水问题还有可能继续恶化和蔓延。 这一资料的补充,能震撼学生的心,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瑞恩的心。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导读出瑞恩的决心大,语气坚。 三、再读课文,明晰“梦想之路” 1、加拿大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孩子们挖一口井,还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那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 ⑴ 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⑵ 指导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 3、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⑴ 瑞恩为攒够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 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② 想像:6岁孩子为地毯吸尘干两个多小时,会累成什么样? ② 思考:要做那么多额外的家务活,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非常不容易。可是他一直坚持下来,干了4个月。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坚持4个月时间,不怕苦,不怕累,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③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⑵ 瑞恩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更多人的支持。 ①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a、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她决定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文章,登在当地的报纸上。 b、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c、瑞恩的老师没想到……使瑞恩和同学们跟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 想像: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 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话。 4、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一过程的呢? 四、感悟“梦想的力量” 1、再次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梦想成真的喜悦和激动 2、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 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3、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默读课文,深入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五、畅谈感受,深化主题 读完这篇课文,同学们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六、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梦想的力量 竟有如此之大! 筹集70块钱──做额外家务活 筹集2000块钱──感染了周围人 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感染了更多人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 2、“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在这两个多小时里,他是怎么度过的呢?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雨过后,邻居们去请他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得了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这省略号里还会有什么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有什么梦想?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请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 题 | 口语交际·习作四 |
教学目标 |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 2、在口语交际中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懂得人与人之间有许多值得感动或自己难忘的事,学会感恩。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
教学重点 |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地叙述出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 |
教学难点 | 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
教学准备 | 1、公益广告片段,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2、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
教 学 过 程 (第 1 课时) | |
(口语交际) 一、看广告说感动 1、师叙述: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是真善美的情感,让我们终身难忘。 2、播放一则公益广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他妈妈洗脚。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是啊,年轻的妈妈每天晚上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3、看一部电影简介: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 看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受 4、小结:多么刻苦的学生,多么孝敬的孩子!他的行为怎能不让我们深受感动呢? 二、听故事谈感动 1、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古今中外还有许多许多。谁愿意来说说这些故事? 2、学生讲课前收集感动的故事,如“孔融让梨”……并说说为什么而感动? 3、师:老师也有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4、小结:是啊,这又是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 三、说经历话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我想你曾开心地笑过,痛苦地哭过;也曾感动过,懊悔过;更沐浴过爱的圣洁,遭遇过烦恼与无奈……选一件令你感动、使你难忘的事讲给同学听,要充满感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让听众被你的故事感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多作鼓励性点评) 4、教师小结:今天大家交流了令自己难忘的事,都被一个个故事感动着。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因为我们善良,所以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同学们,让我们请腾出一点小小的空间来承载这足以让我们回味一生的感动吧!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
(习作) 一、揭示课题,布置任务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一定经历了很多事情,让自己深受感动,大家愿意把这件事告诉老师和同学吗?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作文《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2、板书课题。 3、读课题。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1、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告诉同学什么? ⑴ 从题目看,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 ⑵ 题目中的“感动”,应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部分写详细、写生动 2、习作要求告诉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事来写?生活中所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包括难忘的的事。 3、引导小结,明确范围:生活中有些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往往都是作文的材料,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感受到。 三、开拓思路,精选题材 1、提示问题,打开思路 ⑴ 谁做过哪些好事?怎样做的?为什么做?为什么让你感动? ⑵ 你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让你倍受感动? ⑶ 家里发生什么事使你高兴?其中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⑷ 你做错过什么事情?受到老师教育并从错事中记住教训? ⑸ 有什么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行为或者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使你感动? …… 2、指名学生回答:指名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值得回忆,印象深刻的事,从不同角度鼓励学生举例子,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丰富学生写作内容。 四、读读例文,学习写法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同学,她准备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让人感动的事讲给大家听,你们爱听吗? 2、听例文《婆婆的“考前综合症”》:这位同学的婆婆为什么得“考前综合症”?他的感受是什么? 3、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板书: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在叙事中抒情 4、阳光使鲜花开放,雨露使禾苗茁壮,真情使人心灵激荡。写事时,恰到好处地表达真情实感,能够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共鸣。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这篇文章中体会到作者不但注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描写,还巧妙的运用了在叙事中抒情的方法,让读者深受感动。这是我们这次作文要借鉴的方法。 五、独立作文 妙笔生花 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
教学过程 第3课时 |
(习作讲评) 一、导入激情 导语:上节课同学们用笔记录下了最让自己感动的事,其作文是各有风格。如果再动动脑,就会使你笔下那感动、难忘的事,内容更加具体、语句更加通顺,情感表达更加真实、准确,也就更加感人!这节课咱们一起评改上次的习作。 二、佳作放送 导语:同学们,在这次作文中有些同学的文章不但写得生动、具体,而且非常感人。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 1、优秀习作者上台朗读习作,边投影展示。 2、同学观看、倾听并思考:同学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让人感动、难忘在什么地方?好在哪里? 3、学生评析 ⑴ 你觉得这篇文章所选的事感人或难忘吗? ⑵ 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一件感人或难忘的事? ⑶ 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学习? 4、教师小结。 三、亮点欣赏 1、分享精彩语段:导语:佳作不是人人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笔,比如,一些语句和段落很是精妙,可谓亮点之处。谁愿意把你写得最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听? 2、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精彩在何处:(注意鼓励习作困难的学生发言、展示,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 四、互评互改 导语:欣赏了这些同学的亮点,你是否也有所触动。请大家再次回忆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把听到、看到或亲身经历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像在大脑中放电影一样放一遍。看看自己的文章,跟别人的相比,还存在那些不足,你准备借鉴别人哪些做法。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重点放在个人感动、难忘的精彩章节) 2、同桌互相修改,互相欣赏。 3、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或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金玉良言 1、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进步明显的学生: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2、小结: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改”,要“不断修改,反复推敲”,还要“多读、多思、多改”。这样,我们的写作兴趣在修改中会得到激发,写作水平在修改中也会得到提高。 六、誊抄作文 将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可以投寄给班级的班刊或平时阅读的刊物,体验希望与成功的喜悦,让更多人分享你的感人故事。 |
课 题 | 回顾·拓展四 |
教学目标 |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别人,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2、积累16个成语。 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 |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 |
教学难点 |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 |
教学准备 | 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以便课堂上交流汇报,大家互相学习。 |
教 学 过 程 (第 1 课时) | |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朗读对话,畅谈体会 1、自由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2、指名分角色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3、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4、小结、归纳: ⑴ 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 ⑵ 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⑶ 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① 把思想感情含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描写中。 ② 直接抒发感情。 ③ 借景抒情…… 二、联系课文,深化认识 1、从这一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直接抒发感情: ⑴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 ⑵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没得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再见了,亲人》)──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⑶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可是你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再见了,亲人》) ⑷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寄情于物: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金色的鱼钩》) …… 2、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举例体会。 3、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情景交融……) 三、拓展课外,加深理解 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佳作欣赏。 |
教学过程(第2课时) |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一、日积月累 1、读正确: ⑴ 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⑵ 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⑴ 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说给别的同学听。 ⑵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加速记: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⑴ 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⑵ 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 ⑶ 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⑷ 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说故事: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鞠躬尽瘁”等。 巧运用:你能不能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段话? 二、成语故事 1、自由读故事,思考:“程门立雪”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程门立雪”的大意。 3、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4、速读全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时非常尊敬老师? 5、有感情朗读课文。 6、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7、练习讲讲这个故事。 三、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