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教材教法
这首散文诗共分五小节,第一节由爷爷的话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由此,“我”产生了许多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真实的童年生活,这构成了课文中间部分的内容。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并与诗歌的开头彼此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展开人类所居住星球的画卷,生机盎然的蓝色和绿色同为这颗星球漂亮的盛装。森林——地球上陆地生态的主体,人类的祖先曾在这绿色的拥抱中度过一段漫长的岁月;森林是人类最初赖以生存的摇篮。
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样在森林里生活的呢?课文采用诗歌的形式,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儿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牛活过的地方。
《祖先的摇篮》教学建议
1.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2.以画助读,展开想像。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像,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3.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逻辑停顿。
4.关于识字写字部分,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识字写字的方法,促进主动识字。
5.课时安排:2课时。
《祖先的摇篮》 教学设计
石家庄金马小学 苏晓卿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引 入 新 课 |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 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 提问交谈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
初 读 课 文 |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 |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
理 解 课 文 |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再次细读课文,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 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 |
拓 展 延 伸 |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 想象,和发问使学生产生探索人类祖先奥秘的兴趣。 |
指 导 书 写 |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 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