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 滴水穿石的启示 > 滴水穿石的启示课堂实录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预习

⑴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

⑵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⑶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⑷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恋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铭记

2、教具

⑴生字写在小黑板上

⑵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

⑶重点句子打印在纸上

⑷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

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 课题是——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

2、词语教学。

⑴出示词语

第一组:

徽 锲 琢 孜 炽 碳 给

第二组:

恒 懈 纲 贩 恋 筒 权 勉 铭 予

⑵自读,读不准的看看书上生字表中的拼音。

⑶指名读生字,每个读2遍。

⑷出示词语领读词语,集体跟读。

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价。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任挑一节,5位合作,按顺序把课文读完。每读完一节,师生共同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相互讨论。

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小卡片上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锲:雕刻。不断地雕刻一件东西。

日雕月琢:琢:雕刻。不停地雕刻。

微不足道: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

持之以恒:恒,永久。长久地坚持下去。

迷恋:过分爱好而恋恋不舍。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下去,一点也不松劲。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的地步。

铭记:铭,在器物、石碑上刻字。深刻地记在心里。

《本草纲目》:中药学书名。全书52卷,分16部、60类,收载药物1892种,搜集药方1.1万余条,附有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

5、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 (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

6、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

①滴水怎么能穿石?

②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

三、指导写字:

恒 懈 恋 勉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五、课外作业:

仿照课文第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2、读课题。

3、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现在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向我们说一说“滴水穿石”的字面意思。(水滴接连不断地滴在石头的同一个地方,天长日久,就能把石块滴穿)

4、“滴水穿石”是一种罕见的奇特的现象,同学们看到过吗?其实课文的作者也没见到过。但是作者却凭着仔细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绘出了这一奇特的现象。哪位同学能把作者的描写读一读。

二、品读感悟

1、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⑴教师投影仪出示: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⑷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⑸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把石块滴穿。”

①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

②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品读“名人”一部分

⑴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引导学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

⑵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引导学生找到“你看,古今中外……取得成功的吗?”

3、投影仪出示下面的句子: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

⑴自读,这句话比较长,又是一个问句,读时既要注意停顿,又要注意语气。

⑵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反复多遍)

4、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作者在课文中举了几个人的事例?依次是哪些人?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清楚。

(在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当中,作者举了三个事例,他们依次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

教师点拨一下“古今中外”一词(这三个名人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这就叫“古今中外”,可见作者选材是多么精当。

5、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然后重点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情地朗读,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⑴自读。

⑵同桌互读互评,并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精神的。

⑶按“三个人物”分别推荐一名代表朗读,教师评价,重点词语和句子可反复读。

①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

指名读谈体会喜欢读的一起在读中体会

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句话可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要在完整朗读中感悟,可让喜欢读的同学一起读,训练学生的语感。

三、拓展迁移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图片(可以自己创作)。下面召开一个小小的交流会,要求和程序如下:(投影仪出示)

小小交流会

要求:⑴仿照课文简要介绍一位名人事迹(不超过100字)(附图片)

⑵围绕“滴水穿石”的精神谈出自己的感想。

⑶能用上刚刚学到的词语和相关的名人名言就更好。

程序:⑴修改一下自己收集的原始材料。

⑵自由寻找交流伙伴,可以找好朋友,也可以找有共同话题的同学。

⑶推荐代表上台交流。(2位)

2、按要求和程序操作,教师注意随机点拨与评价。

3、教师介绍几位名人及名言,多媒体出示,并配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师独白: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他从小酷爱音乐,并且虚心好学,埋头创作。他说:“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时更兴奋。”30岁 的时候,他耳聋了,对于音乐家来说,这是莫大的打击。但他没停止过创作的笔,同学们现在听到的就是贝多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的一个片段,表达了贝多芬要 与不幸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正是有了古今中外这些成就事业的人,我们的世界才有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他们推动了我们人类文明的进程。而他们的成功, 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

四、质疑探究

1、师:学习了课文,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那就是:__________(生读下面的句子)

出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板书:实现理想

2、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质疑:课文结尾所写的启示和教师出示的有差异,到底哪一句表达更好?

3、出示课文原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美好的理想。”

⑴自己对比读读,体会体会,到底哪一句好。

⑵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原句的两点好处。

①课文的原句语气更加强烈,更加突出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②指名朗读“写雨水”的一节,进一步体会到课文原句中的“不三心二意”和“不半途而废”是针对雨水说的,更是针对像雨水那样经常“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人说的。

4、师:课文的原句是从正反两方面写的,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作者的考虑就全面了,表达就有力了。没想到一句朴实的话中还蕴含着那么多的道理。让我们再来好好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反复两次,第二次要求背诵)

5、师:只要每个同学铭记它,并化作你的行动,那么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可结合课前与学生交谈的话题相联系)

6、引导学生质疑:现在,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课外作业

自选一题

1、把收集的一个事例写下来,说明“滴水石穿”的道理,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2、课外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比如: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优秀教师、先进劳动者等,然后写一篇报道,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