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校 | 工人村小学 | 授课教师 | 田素霞 | 授课班级 | 六二 | 授课时间 | 2011、09、26 | |||||
授课内容 | 阅读链接《不能忘却的圆明园》 | 课 型 | 新授 | 活动名称 | 视导课 | |||||||
教 学 目 标 | 1、教师鼓励学生介绍、交流自己搜集的圆明园相关资料,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提炼信息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对圆明园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获得对全文的整体感知,带领学生先关注文章第 一版块“昔日辉煌”,通过品读理解重点词句,加深学生对圆明园是一座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的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二自然段,通过想象画面、图片穿插及资料补 入,引领学生 “读文入画”“以读生情”,在品读文章语言的同时,领略圆明 园是一座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的真正内涵。 4、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在感受圆明园昔日辉煌与灿烂之后,抒写他们心中所感。 | |||||||||||
资源开发 | 1、圆明园的相关课件 2、资料补入和运用 3、印发法国作家雨果《致巴特莱上尉的一封信》 | |||||||||||
教学环节 | 学情预设 | 应对策略 | 设计说明 | |||||||||
一、资料展示,激起兴趣。 1、板书课题 2、课前搜集资料展示,评价。 3、利用课本和资料,更进一步了解圆明园,一起走进圆明园。 二.整体感知,深入思考。 1、快速浏览全文,看文章共分为几部分内容? 2、先步入第一部分“昔日辉煌”,默读课文,勾划留给你印象深刻的语句,并作简要批注。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第一段:重点体会“空前规模”。 2、第二段:分层次读文,体会圆明园的空前规模进而景观盛多。 3、第三段:读文,体会历史文物不计其数,见证文化的发展。 四、情感升华,感受辉煌。 1、师:漫游园内,会被圆明园中那充满诗情画意和千变万化的景观所吸引,陶醉其中,难以自拔。 2、动笔写一写自己内心的感受,结合课文内容。 3、指名读自己的感受,评价 4、出示法国雨果评价圆明园的语句作为课外积累。 5、推荐《致巴特莱上尉的一封信》 板书设计: 不能忘却的圆明园 空前规模╲ 建筑宏伟 昔日辉煌 历史文物 ╱ | 生1:圆明园面积是4589000平方米。 生2:它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3:它始建于从1709年兴建直到1860年焚毁,共经营了151年。 生:共三部分,分别是“昔日辉煌”、“空前浩劫”、“让历史告诉未来” 生:它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万园之园。 生:空前规模 生:大约1000个左右 生自读,感受圆明园的规模空前。 生:景观多。 生:金碧辉煌的殿堂 生:“有” 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生:漫步园内,我仿佛置身仙境,陶醉其中。 生:漫步园内,被这美轮美奂的景色所迷住,欲罢不能。 | 引导学生注意倾听。 鼓励学生资料提炼有价值。 生在批注时要进行巡视。 (一)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它是座举世闻名的园林? 2、先让学生找到这句 话,读一读。 3、被称为“万园之园”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能不能从文中找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回答? 举例:回忆圆明园面积。联系学校操场面积,估算大约有几个学校操场? 4、这么大的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周围还有大大小小将近1000多个园子众星拱月般环绕其中,真不愧是一座空前规模的园林。 (二) 接着往下看,你又读出什么? 1、从哪看出读,读一读?及时给予学生评价 2、带着感情再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小组读。 3、勾划第二段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字 4、指名读文,其他生想象。 5、出示图片,配文字感受意境美。 6、指名比读,评价。 7、漫步园内… 8、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 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珍藏着最宝贵的历史文物。 2、指名读文 3、体会不仅珍藏文物,还见证文化发展。 4、出示最后一句话,齐读。 | 以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对圆明园由一个初步的了解,帮助学生整合和补入资料的能力。 对课文整体感知,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并根据学生所说的答案,进行追问,通过教师语言,调动生活积累等各种途径,给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圆明园的空前规模。 通过研读本段重点词句特点,有层次的读文,使学生更深一步地感受到圆明园的景观多,建筑宏伟,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指导学生读文,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这样学生对圆明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图片的补入,并配优美的文字进行渲染,加深学生对圆明园美景的印象,为学生能够想象读文,并读出文字的意境美。 了解圆明园不仅收藏历史文物,同时也是见证了文化的发展。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在课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在文本与情感上的积淀,丰厚其情感与文化的底蕴。 | |||||||||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阅读链接 不能忘却的圆明园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