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说明:
这一个单元都在写童年的趣事,像捅马蜂窝、拔鸡毛、偷瓜这样的调皮行动非常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他们会在饶有趣味的阅读中全盘接受作者的思想和感悟。
“捅马蜂窝”是淘气包做的一件危险、刺激的事情,光看题目就勾起了读者的兴趣,接下来文章的叙述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这个的故事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少年时代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冒失行动: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击,差点儿丢了性命,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要关爱生命,不做任何伤害生命的事情。文章描写细致,充满情趣,表现了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以及淘气、单纯、勇于反省的特点。本课内容浅近,思考明晰。叙事生动,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教学建议:
这篇记叙文内容比较浅显,写作方法有路可循,教师要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这个简单的事情叙述得清晰优美、充满趣味,之后模仿着进行习作训练。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是充满情趣、深入细致的描写。文章每处的描写都有其明显的作用,抓住它们,就能很好地建构整个课堂的流程。
1.景物描写,烘托背景。
文章开篇的描写,为马蜂窝提供了存在的背景,又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爷爷的后院,“很少人去”,“里面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成了“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那里有“筷子粗肥大的蝗蚓”,有“团团飞舞的小蜢虫”,自然也就有了马蜂的踪影,有了爷爷窗檐下壮观的马蜂窝了。这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既给了马蜂生存和活动的机会,也滋养了一个活泼好动、顽皮莽撞的“我”,这就使“捅马蜂窝”事件的发生成为了可能。
2.对话描写,推动情节。
文章对话描写共有两处,都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一处是爷爷姐姐的对话。奶奶的抱怨、爷爷的警告激发了“我”的好奇心:马蜂真有那么厉害吗? “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多简童啦,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一处是爷爷与“我”的对话。“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的这句话,在还心有余悸的“我”的心中激起了波澜,让“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它“真像一个英雄”,敢于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一个死”。
3.心理描写,凸现人物。
文章最精彩最细致的是心理描写。围绕捅马蜂窝而产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像一条红线贯穿情节的始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表现了 “我”的成熟和长大。听了爷爷奶奶的对话,“我”心中“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渴望,那多么有趣啊!那颗好奇的心,在爷爷“捅不得,捅不得”的劝阻声中,越发鼓动起强烈的愿望。虽然,“我”曾因胆怯而迟疑过,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终于不顾一切地冒然行动了。可是,当“我”看到马蜂拼死的气势时, “我惊呆了”。被蜇之后,“我”再也“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我”。听了爷爷的一番话,“我”先是暗暗吃惊,后又赞叹它“真像一个英雄”,最后“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头”。带着这种愧疚疚和罪孽感,“我”为马蜂的无家可归而担心,期待着它们能回来重建家园。三年的等待唤回了赤黄色的马蜂,“我”在开怀大笑之余,不由地暗暗告诫自己:“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从好奇渴望到胆怯迟疑,由胆怯迟疑到浑然不顾,这段心理活动真实地再现了一个顽皮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由遭到马蜂反击后的心悸害怕,到听了爷爷的话后的吃惊、赞叹,进而产生的懊悔、自责和盼望马蜂归来的心理过程,则表现出孩子单纯可爱、真诚善良的心地。
《捅马蜂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课文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感悟:“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感悟:“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四)学情分析
作为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朗读理解及感悟的水平,以此,我采用让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合作、小组交流、朗读体会法等教学方法。
(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字词卡片
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 《2捅马蜂窝》 | 设计者 | 高新区第二小学 王素芹 |
教学环节 | 设计意图 |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生活再现 1.板书课题:2捅马蜂窝,看到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内容?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2捅马蜂窝》。 2.学生根据收集资料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生:评价朗读情况。 2.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闯进 反驳 胆怯 耗尽 慌忙 胶水 学生互相交流:“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 ;“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师: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吧。 三、再读课文 走进文本 1.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文章脉络。 全文共20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8):写“我”捅马蜂窝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学生交流 原因:奶奶的叨念和好奇心。 经过:“我”去捅马蜂窝,妹妹由于害怕忘了事先的约定,把“我”关在门外,我被蜂蜇了。 结果:“我”被马蜂蜇病了,并且因害怕马蜂而不敢去后院了。 第二部分(9-19):写“我”听了爷爷的述说,后悔自己捅马蜂窝,盼望马蜂重返檐下筑巢的心情。 第三部分(20):写捅马蜂窝的启示: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 2.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弄不懂的问题。下节课我们再继续交流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忆内容 巩固认知 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味词句 走进文本 (一)快速浏览课文,理解“渴望”,要求: 1.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画出描写作者感情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 2.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 板书:好奇 (二)自读自悟,理解“惊呆” 1.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2.读一读,体会感情。板书:吃惊 (三)、朗读体会“不顾一切” 1.书上还有表达它“不顾一切”意思的词语,自己找一找。联系上下文,寻找近义词。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 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 3.马蜂是一个怎样的马蜂? 师小结:作者由于强烈的好奇,引发了一个冲动,结果被马蜂蜇了,事隔多日,作者的伤好了,他惊恐稍定,但心情沉重了,这是为什么呢?板书:渴望 四、朗读感悟 升华主题 齐读课文:你们看,作者的心情被描写得多具体呀!从盼望马蜂归来到仿佛看到了希望,接着又是大失所望,在结尾,作者的渴望,似乎打动了马蜂,它们又回来了。望着这一切,作者按下决心,他说:“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思考:从题目来看更应该是不再做一件伤害马蜂的的事,那怎么作者又说是: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小组讨论 总结:每一只马蜂都是富有激情的生命,来到世间的生命都有无限的生机,人与人要和睦相处,才能有和谐的关系。 五、联系实际 指导生活 1.小组交流:你做过、见过或听说过随意伤害生命的事吗?学了本文之后,你怎么看这件事? 2.学生交流师小结:作者从生活中一件难忘的事情,悟出这个道理,希望大家记住文章,记住与旁人和谐相处。 | 使学生善于思考,学会质疑。 学会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 理清课文脉络。 让学生知道写作顺序。 检查上节课学习效果。 用以前的阅读方法自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这句话点明文章的中心是本节课的重点,要让学生理解 让学生充分理解主题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经事明理体会难忘的教训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