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扫描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殉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你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是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5课时。其中单元导读课、总结课2课时,精读课文5课时,略读课文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课时,词语盘点与日积月累1课时。
单元导语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本组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
学习本组课文,要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收集一些感人的故事,和同学进行交流。
课文内容(略)
“他们让我感动”单元导读课(1课时)
娄桥南山小学 张文莲
[教学目标]
1.了解身边令人感动的事,产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兴趣。
2.浏览本组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梳理课文的方法。
一、讲述身边感动人物事迹,激情导入
1、出示温州市十大感动人物图片(徐建威、邓洪如、李学生)
2、师深情地读他们的事迹
(1)徐建威:因为无钱治病,为了拯救父亲的生命,15岁的泰顺男孩徐建威从6岁开始,坚持10年为身患矽肺病的父亲上山采药,并每天早上5时便起床,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他的故事被拍成电影《不能没有爸爸》。
(2)邓洪如:邓洪如十多年来坚持投身慈善事业,在自己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捐款金额不下百万。2005年温州连续遭遇4次台风,邓洪如每次都向灾区捐款献爱心。仅去年,他就捐款约21万元。
(3)李学生:2005年2月20日,在温州金有利鞋厂务工的河南籍青年李学生,路过金温铁路温州市黄龙段马坑隧道口时,面对呼啸而来的列车英勇救下一名男孩。当他奋不顾身抢救另一名小女孩时,被飞速行驶的火车撞倒,献出了年仅36岁的生命。
3、这样感动的人物你们还知道吗?是啊!这样让人感动的人物可能发生在战争年代,也可能发生在和平年代;这样的人物中国有,外国也有。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本组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
二、浏览全组课文,写下感动人物事迹
1、浏览本组四篇课文,划下感动人物的名字或称号
2、小组默读课文,归纳感动的原因。
3、出示表格
课题 人物 事迹
《再见了,亲人》 大娘
小金花
大嫂
志愿军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桥》 党支部书记
《梦想的力量》 瑞恩、希里杰克
三、找寻学习的“指南针”——归纳学法
1、这些人物的事迹真感人,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学懂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单元导读提示,交流平台、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等,找出学习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
2、指名交流归纳
(1)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表达方法,模仿说与写
(3)搜集感人的故事,交流与习作
3、讨论: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收集感动人物的事迹
(1)阅览书刊、报纸
(2)网络查询
(3)访问、调查、观察身边感动的人物
四、自主选读一篇最感动你的课文,读通顺。
“他们让我感动”部分体验课
模块一:他们精神高尚让我们感动
娄桥南山小学 周爱乐
[教学内容]《再见了,亲人》和《桥》
[教学时间]4-5课时
第一部分 《再见了,亲人》2-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在前面我们学过的一个单元里专门介绍了一位伟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知道这位伟人是谁吗?(毛泽东)谁能背一首毛泽东的诗词?谁还能背一首?“青山处处埋忠骨”知道它的下半句吗?知道是谁的诗句吗?对龚自珍,你还知道他的那些诗句呢?《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讲的是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争中牺牲了,而毛主席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把儿子埋在朝鲜的土地上,而没能见到儿子的最后遗容,让我们感受到毛主席旷达的胸怀和无私的胸襟。说到抗美援朝,同学们了解多少呢?下面同学们可以把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起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再见了,亲人》讲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撤离朝鲜时,在车站和朝鲜人民分别的感人情景。那是多么难忘的日子呀!志愿军战士望着相处八年的朝鲜亲人,踩着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怎么忍心离开呢?看着为自己赶走侵略者,重建家园的志愿军战士,朝鲜人民又怎么舍得分别?抚摸着亲人的肩头,握着亲人的双手,他们有多少知心的话要说,又有多少难忘的情要诉?于是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出现了。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也来到火车站上,去感受那依依惜别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说说你对“亲人”的理解,什么样的人称为亲人?
2、通过预习课文,能说出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亲人吗?他们是亲人吗?不是亲人,为什么称之为亲人呢?想知道吗?认真学习课文,用心体会,相信同学们会理解的!
3、想不想读一读课文?那么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看一看刚才我们提到的三位亲人,她们都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谁第一个起来读?
4、朝鲜亲人为志愿军作了这么多的事,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朝鲜人民关心、热爱志愿军,把志愿军当作自己的亲人)朝鲜人民为什么这么的爱护、关心志愿军战士,还把他们当作亲人呢?(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赶走侵略者,重建家园,抛头颅、洒热血)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怎能叫人不感动!你感动吗?还想不想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情感。
1、请同学默读课文,你可以把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片断仔细品读,有令你感动的词语或句子可以用笔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等会起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谁说得好!
2、交流体会。(大娘一段)
(1)大娘的那些地方令你感动呢?
你能说一下“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吗?那么在课文中是指什么呢?说得真好。谁再能起来说说“雪中送炭”的意思?对就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别人以帮助。在志愿军战士最需要食物的时候,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送来了打糕,大娘送来的不仅仅是好吃的食物,还为志愿军战士送来了打胜那次阻击战的精神食粮,多么让人敬佩的大娘呀!让我们带着敬佩和感动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几句。
(2)大娘身上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
“唯一”是什么意思?为了救志愿军战士,大娘失去自己唯一的亲人——小孙孙,难道说大娘不爱自己的小孙孙吗?难道说大娘失掉小孙孙不痛苦吗?同学们读到这你有什么体会呢?(大娘把志愿军看得比自己的亲人还要亲)来让我们带着痛苦的感情来读一下这几句。
(3)大娘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志愿军就要离开了,大娘就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着志愿军,这让我们不由得想到了孟郊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能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几句。
(4)大娘为志愿军付出了这么多,志愿军战士能不感动吗?所以在即将分别的时刻他们满怀深情地对大娘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表达出志愿军战士强烈的感情。
小结:同学们,这么好的大娘志愿军战士忍心离开吗?同学们假如现在你们就是志愿军战士,把你心里想对大娘说的知心话都说出来,同学们,带着我们的感动、带着我们的深情齐读课文的第一段。
师:列车慢慢开动了,朝鲜人民追着列车,任眼泪不住的流淌,志愿军战士看着越来越模糊的朝鲜人民的身影,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满怀深情与不舍的:“再见了,亲人!”
四、延深教材、深化中心
1、提供数据资料
(1)总结过渡: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站在志愿军的角度,选择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来表达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板书)。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是,同学们是否知道,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朝鲜的解放,也同样付出了重大代价。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份资料。
(2)屏幕显示:志愿军烈士统计数据
(3)谈感想:看到这一串串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2、提供图片资料
(1)导语:
在这千千万万个烈士中,有许多特等英雄。他们的英勇壮举,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在中朝两国人民中间传颂。请同学们看图片资料。
(2)发图片,每小组一份
(3)看英雄形象,读英雄事迹,交流感受
五.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1.列车就要开动了,彼此心中似乎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课文中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听了志愿军说的话,会说些什么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写几句向志愿军告别的话。
2.音乐轻轻响起,学生在饱含深情的氛围中,写出心中的告别话语。
3.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写的告别话语,教师作随机点评。
六、作业
课后同学们可以阅读巍巍写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描写的也是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收获与感受!
第二部分
《桥》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品味语言文字,围绕“老汉像一座山”深读课文,体会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一段洪灾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向学习伙伴请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
(1)检查字音、字形
(应注意“肆”的声母是平舌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疯、狞、淌、瞪、膛”的韵母是后鼻音,“呻、搀、奠”的韵母是前鼻音。特别注意“肆”、“ 奠”的写法)
(2)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
(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6;疏导撤离7~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三、感受险情
1.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突遇山洪时可怕的一幕。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文中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用心体会。
2.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抓住“像泼”、“像倒”谈感受。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a.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b.比较“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c.指导读出洪水的凶猛。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a.“跳舞”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b.指导朗读。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a.读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朗读: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说话练习: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说说这样的险情吗?
4.感受人们的紧张
(1)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随机理解“你拥我挤”、“跌跌撞撞”、“拥”)
(2)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危急)(3)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转换角色,体验危急)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老汉光辉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同学们,疯狂肆虐的洪水,像魔鬼和野兽一般威胁着摇摇欲坠的木桥,也威胁着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危难时刻总会有英雄挺身而出!谁是英雄?(老汉,这是一位老英雄)你知道他的名字吗?(不知道,课文里没有提到老汉的名字)但是,我们知道他的身份,你知道吗?(他是全村人的党支部书记,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还是一个小伙子的父亲。)
2、老汉长相如何?课文中只用了一个词语。(清瘦)
有没有找到这个词语?课件出示: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自己读一读。
过渡:老汉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健壮、魁梧,他是那样的清瘦,可是这里却说──“他像一座山”!
“山”给人的感觉怎样?(高大、)
(1)此时此刻,老汉就站在木桥前,走就意味着生,留就有可能死,但他却留了下来。他默不作声,站成了一座山。但是,他的心里像外表那样沉着、镇定吗?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
(2)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一个字最能让你感觉老汉像一座山?(盯!)
(3)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这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
(严肃的目光,威严的目光,冷静的目光,沉着的目光,镇定的目光,这样的目光就像大山一样沉着镇定!)
(4)我们沉着地、镇定地来读读这段话。
3、清瘦的老汉,为什么像一座山?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目光沉着镇定,咱们还得深读课文。请你默读课文的第7到23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细心体会。
找出有关的句子,细心体会:清瘦的老汉,为什么像一座山?
老汉对待自己。 老汉对待群众和党员。 老汉对待儿子。
你找到了哪句话?(以下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点击)
⑴老汉对待自己:
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自己读一读。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1)引导理解“拥戴”。村民们,为什么都拥戴这个老汉?这个曾经受“拥戴”的老汉曾经为村民们做过什么?
(2)这句中,哪一个动作让你感觉到老汉像一座山? (站!老汉是怎么站的,你站给大家看看。)
(3)老汉第一个来到木桥前,既没有逃,也没有跑,而是稳稳地站在木桥前,他像大山一样挡在木桥前,此时他想到的不是自己一走了之,他想到的是──全村人的生死安危。
(4)谁能够站起来,稳稳地站着来读这段话。
(5)从这里可以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⑵ 老汉对待群众和党员:
课件出示:[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自己读一读。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2)哪一个标点让你感觉到老汉像一座大山?(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桥窄!”是说这里非常──危险;“排成一队,不要挤!”是说──过桥的方式;“党员排在后边!”是说──排队的秩序。
(3)党员为什么要排在后面?因为党员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指名读这段话。
(4)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
(5)谁来坚定地读读这段话。
(6)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7)从这里可以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过渡:是啊,通过下文,我们知道了这老汉和小伙子竟然是父子俩,那么
⑶老汉对待亲生儿子:
课件出示(第一处):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自己读一读。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1)哪一个字让你感觉到老汉像一座山?(揪!)揪是一个怎样的动作?(抓住,拉住,扭住,不轻易放开。)
(2)老汉的这一“揪”,很可能会把儿子从生命线上揪到死亡线上,老汉犹豫了吗?(没有!从“突然,冲”可以看出。)
(3)同学们,此时你就是老汉的儿子,你有什么想对你的爸爸说?
(4)但是,老汉的这一“揪”丝毫没有犹豫,老汉的这一“揪”就像大山一样果断!
谁来果断地读读这段话?
(5)同学们,老汉为什么要把把自己的儿子揪出队伍,其实只有一个理由。
什么理由?(小伙子是个党员!)是党员就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学生读)老汉的态度是那样的坚决,他绝不容许党员损害群众的利益!哪怕是──自己的儿子。
(6)我们一起坚决果断地读读这段话。
(7)从这里可以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过渡:老汉是一名党员,难道就不是一位普通的父亲吗?
课件出示(第二处):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自己读一读。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1)在死亡的边缘,老汉的哪些动作词让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理解“吼”。同学们又是一声吼啊!课文中几次出现吼?两次吼有什么不同?(一次吼是他很生气,第二次吼是怕儿子有生命危险,很着急。)
(2)哪一个字又让你感觉到老汉像一座山?(推!用力地推。)请你用力地读一读。
这个动作和前面的“揪”动作相反。这用力一推,推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有个词语叫做“父爱如山”。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他像一座山!
(3)此时此刻,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读着这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逼近。)
师:是的,死亡就在眼前,容不得多想,请你用读帮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桥──时间就是生命,请你再加点力气去推(读)──容不得多想,大家竭尽全力去推
3、可就在此时,最悲惨的一幕发生了!(出示文章21——23自然段,学生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人世间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最亲近的人从眼前消失。望着这无情的洪水,想着刚才还活生生地站在这儿的,原本不必失去性命的儿子,老汉会喊些什么呢?(老汉可能会喊儿子的名字。老汉会喊:儿子,快跑!老汉可能会喊,儿子,爸爸对不起你。老师希望你能像老汉那样充满愧疚之情地再喊一遍。)
师:他到底要喊些什么,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了,但那一定是积蓄了一个父亲全部的爱,全部的愧疚。可更让我们心碎的是他还来不及诉说自己的愧疚,让我们拿起书本换词读14-23自然段,把父亲和儿子这两个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本中去,再回顾一下木桥前那感人的一幕吧。
过渡:同学们,灾年面前,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的党员,群众才会拥戴他;只有这样的党员,才是群众真正的靠山!也只有这样的党员,才像一座山,一座巍峨的高山!齐读第7-23自然段。
五、情感升腾,铭记老汉精神
1、师配乐激情朗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 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1)文章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
(2)小练笔
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众多前来为老支书送行者中谁在干什么,说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写)
2、师总结:
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老汉在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出示课件)
六.作业
1.课外阅读,读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
2.写《桥》读后感。
模块二:他们人性善良让我们感动
教学内容]《金色的鱼钩》和《梦想的力量》
[教学时间]2-3课时
《金色的鱼钩》(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a.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b.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2)“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a.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b.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a.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b.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3)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a.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b.指导朗读
(4)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a.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b.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 “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c.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5)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a.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b.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c.指导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2)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六、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课后实践活动: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梦想的力量(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阅读江菲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原文《梦想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你有什么梦想。
2.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梳理归纳:(1)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2)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3)这个梦想力量究竟有多大?
二、速读课文,理解“梦想”
1.自由快速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划出有关句子。
(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2)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3)那我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补充非洲缺水的资料,。
(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处池塘。这里常年有1/4学生患有霍乱、伤寒和其他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3.1万多居民,却没有一名医生,1/5的孩子在5岁前就死掉了。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1亿人口缺水,而南非洲就有2/3的农村和1/4的城镇近3.3亿人口缺水,整个非洲缺水人口达4亿,占非洲总人口的66%。近年来,非洲旱灾频发,因饮用不清洁水引发的各种疾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万计非洲人的生命。有关专家估计,非洲缺水问题还有可能继续恶化和蔓延。)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导读出瑞恩的决心大,语气坚。
三、再读课文,明晰“梦想之路”
1.加拿大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孩子们挖一口井,还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那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
(1)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指导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
3.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1)瑞恩为攒够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②想像:6岁孩子为地毯吸尘干两个多小时,会累成什么样?
③思考:要做那么多额外的家务活,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非常不容易。可是他一直坚持下来,干了4个月。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坚持4个月时间,不怕苦,不怕累,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更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a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她决定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文章,登在当地的报纸上。
b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c瑞恩的老师没想到……使瑞恩和同学们跟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想像: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话。
4.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一过程的呢?
四、感悟“梦想的力量”
1.再次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梦想成真的喜悦和激动。
2.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3.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默读课文,深入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五、畅谈感受,深化主题
读完这篇课文,同学们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六、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作业超市:
必做题:
1.读一读,写一写。
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
2.“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在这两个多小时里,他是怎么度过的呢?写一段话。
选做题:
1.“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雨过后,邻居们去请他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得了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这省略号里还会有什么事呢?
2.你有什么梦想?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请写一段话。
模块三:表达让我们感动的事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口语交际·习作四》(3课时)
娄桥南山小学 贾彩眉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
3、懂得人与人之间有许多值得感动或难忘的事,学会感恩,并写出真情实感,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公益广告片段《妈妈洗脚》;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冠视频;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课前谈话]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音乐,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情导趣
1、默读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然后想一想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及要求是什么?
2、播放电视广告:
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 感恩。人间自有真情在!那窄窄的楼道,那不太稳健的脚步,还有那激荡起来的水花,更加表现出人间的真情!关爱天下所有的母亲!这的确是一个让人感动的好广告!
问: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一幕幕还有许多许多。
3、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感人的故事,还有许多令人感动的场面和触动心灵音乐。
⑴ 播放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冠时的视频,再来重温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
⑵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
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
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当我们被这一幕幕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次洗礼。
二、小组交流,初步交际
1、想一想曾经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哪些深深地触动过你的心灵,令自己特别感动,难以忘记。从这些事情中选出一件最使你感动的事情,认真回顾事情的经过,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
2、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先在组内互相讲一讲,一个人讲的时候其余的同学做听众和“校园电视台小记者”。从是否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具体,让人受到感动;语言是否准确通顺、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洪亮等方面进行交流。
播放课件出示本次口语交际要求。(说的要求和听的要求)
三、全班交流,深入交际
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到台前来讲,每位同学讲述之后,“校园电视台小记者”可以进行采访,听众可结合听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自由与其进行交流。
四、自由交流,全面交际
1、组织小组进行“感动你我他”故事评选活动,根据是否把事情说清楚、具体,让人受到感动;语言是否准确通顺、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洪亮等作为评选条件,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各组选派讲的最感人的同学上台前来“答记者问”。其他组的记者可以进行现场采访。
2、开展活动。在音乐中结束。
五、小结
我们身边时时在发生着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是真善美的情感,愿感动常在吧!
第二部分《回顾.拓展四》(2课时)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朗读、积累关于永不放弃的相关成语。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教学难点]
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以前学过的课文和课外作品,以供交流。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谈谈各自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成语分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正确使用这些成语。
2.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个成语,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3.请学生在摘抄本上,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
二、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成语的寓意何处?
2.交流:
(1)故事讲了什么,“程门立雪”的寓意是什么?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成语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故事大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5.总结:
俗话说,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徜徉在成语故事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耐人寻味的寓意,让我们受益匪浅。
“他们让我们感动”单元总结课(1课时)
娄桥南山小学 张文莲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交流感动的事迹,写颁奖词。
一、梳理表达感情的方法
1、本组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不大一样。有的课文把思想感情含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的描写中;有的课文的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
2、小组在读有关课文片断的基础上合作完成表格。
课题 语句 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再见了,亲人》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直接抒发
《再见了,亲人》 同志们伤心地痛苦起来,可是你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很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
《桥》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
《桥》 环境描写
《金色的鱼钩》 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寄情于物
《梦想的力量》
3、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感情的?还有那些其它表达感情的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二、交流感动的事迹
1、同学们,这组课文深深地感动了老师,我相信你们一定有感同身受,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组课文,哪些人哪些事、哪些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你。
2、再出示导读课中的温州十大感动人物颁奖词齐读。请你给最感动你的人物写一段颁奖词。
徐建威颁奖词:十年寻遍百草,只为了那一声呼唤———爸爸。谁言寸草心,若百草真的有心,那清晨草尖的露珠,一定是为这个执著的孩子滴下的泪水。当他还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孩子时,就肩负起一个男人的责任。徐建威,用稚嫩的双手,撑起了世间亲情!
李学生颁奖词:他把自己的生命,浓缩成了短暂的几秒,刹那,就是永恒。滚滚车轮前,他的奋力一推,撼动了无数颗心灵。一个母亲的儿子离去了,另一个母亲的儿子活了下来。那一刻迎着火车傲立的身姿,永远凝固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邓洪如颁奖词:一位耄耋老人,不惜倾其所有,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视付出为快乐,视助人为幸福。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就是好人”。一个好人,这是众人对他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3、学生动笔写。
4、交流点评。
三、交流身边感动人物的事迹,选择一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欣赏身边感动人物的精彩画报。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