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教材教法
《塞下曲》是唐朝诗人卢纶的代表作品,全名为《和张仆射塞下曲》,共六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该诗取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借西汉飞将军李广以石为虎而射之的故事,赞美唐朝戍边名将的勇武。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写将军巡夜时的情景。“草惊风”,以拟人的手法烘托出当时紧张的气氛。“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则是对李广“中石没镞”故事的夸张和诗化,使戍边将军的形象呼之欲出,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味道醇厚。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名作,写这首诗时,他已经年近七旬。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情!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更充分展现。
教学建议:
1. 借助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和故事取材,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学习《塞下曲》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对“塞下曲”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知道“塞下曲”是唐代乐府曲名,多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李白、王昌龄等很多诗人都以此为题写过古诗。
教师在学生开始阅读这首古诗之前,可以给学生讲述汉将军李广的相关故事。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阅读课后“我的资料夹”中提供的资料,将培养学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和古诗教学结合起来。
有了前面的铺垫,可以说这首诗学起来就很容易了。可以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以“这首古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话题,让学生来讲述通过阅读而了解到的古诗的内容。
(2)在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时,教师最好让学生搜集有关介绍爱国诗人陆游生平的资料,也可以直接向学生进行介绍,尤其是要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罢官归隐、壮志难酬的凄凉境地和南宋王朝面临强敌、国土丧失、政权摇摇欲坠的处境,为学生读懂该诗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2.品读词句,想像拓展;指导朗读,体会人物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1)学习《塞下曲》一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诗中的将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人物形象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但是,最好还要追问一下:“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印象?”
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应该持开放的态度,只要是学生从古诗中“读出来”的、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中的诗人形象值得学生去关注。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讨论这样的话题:“从这首诗中你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3.注意多音字“塞”、“曲”、“没”在本课的读音。注意“棱”的读音。写字时注意“哀”字中间有个“口”,要把字写紧凑。“僵”字的右边可以分解成“三横夹两田”来记。”“棱”字右半部分要认真看,多练习。
4.建议本课教学两课时。
《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2个生字,掌握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及每首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塞下曲》中“将军”的形象,体会《十一日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及每首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把握《塞下曲》中“将军”的形象,体会《十一日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诗人卢纶、陆游及西汉将军李广的资料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位著名的将军,他们都凭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高超武艺,建立了丰功伟绩。那么,你知道古代的哪位将军,给大家介绍一下! 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将军,他就是西汉名将李广。李广驻守边疆的时候,让敌人闻风丧胆,号称飞将军。这节课,我们就可以从唐代诗人卢纶笔下的古诗《塞下曲》中,领略这位飞将军的风采!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1.板书课题、作者,指名读,齐读,把生字读准。(注意指导“塞”、“曲”、“棱”的读音) 2.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 3.指名读。对读。师按照刚才的要求作评价。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境。 1.想不想具体了解这首诗写了飞将军李广的什么故事? 那么就快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吧!不过在学习之前,老师想让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理解诗句的时候,用过怎样的学习方法?(查字典、看图、查资料)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几种方法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说不定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学习方法呢! 2.学生小组互助,理解诗句。 3.交流。 a、说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两句诗的意思。 抓住“引”字总结联系上下文解释的新方法。 从“惊”字体会,感受气氛的紧张。 教师指导朗读。 b、说说“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两句诗的意思。 抓住“没”,并且利用情景表演体会将军力气大,勇武。 读出赞叹之情,指导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生评价。 两个人对读。 师生对读。 四、全诗整合。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飞将军李广的一个富于传奇性的故事。下面,谁愿意做故事大王,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 生讲故事,教师鼓励要声情并茂。 师: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可以吗?请大家跟我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好不好? 师生合作。 五、把握情感,全班朗读。 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的飞将军李广现在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你特别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学生说出最想说的话。 师:最后,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齐读《塞下曲》!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喜欢这首古诗吗? 其实,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6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5首古诗中,还有第3首“月黑雁飞高”十分有名。另外,像著名的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作过《塞下曲》。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把它们积累在采蜜集里,或者是办一张精美的手抄报,然后一起来展览!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师: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陆游写的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对陆游,你有哪些了解?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 学生可能交流陆游的生平、作品等。 师:南宋光宗三年农历十一月四日深夜,阴山骤起一场大雨,震响了僵卧孤村的六十八岁诗人陆游的心弦,虽然他已隐居两年,但老骥伏枥而志在千里。此刻,诗人灵感又随风雨同至,写下了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十一月四日的夜晚。 出示古诗,教师感情朗读。 二、自读古诗,了解诗意 1.自读古诗,要求: (1)反复读古诗,做到读通顺,正确。 (2)找出生字,读准字音并识记字形。 (3)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概意思。 (4)把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读古诗,齐读古诗。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并说说怎么记。 (3)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学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理解的字词或诗句意思。 (4)还有那些不懂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学生提出不懂的词句,互相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帮助。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和交流,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学生说整首诗大概的意思。 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次齐读古诗。 三、深入品读,感悟诗情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诗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理解体会。 如:前两句,诗人很爱国,还想着为祖国守卫边疆。(读前两句,读出爱国之情。) 师:为什么不去,而只是还想着?再读,说说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前两句古诗,在读中体会,抓住重点词理解。 “僵卧孤村”——诗人当时的境遇,年老力衰、孤独无助、与世隔绝。 “不自哀”——教师通过提问:作者如此凄凉,为什么还“不自哀”呢?体会作者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境遇放在心上。 “尚思”——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 再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后两句,诗人忧国忧民连做梦都梦见自己身赴战场。 “入梦来”——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 问:作者为什么只能在梦中身赴战场? 生:结合前两句,诗人年老力衰。 师介绍背景:作者所处年代正是南宋与金兵交战之时,作者也曾当过官,他一直坚持抗金,并且也曾多次身赴战场,奋勇杀敌,保卫自己的祖国。但当时统治者却腐败无能,面对强敌只知道逃离,于是,与他们思想格格不入的陆游处处受到排挤,最终被罢官,隐居在阴山故居。作者目睹自己的祖国面对强敌,国土丧失,人们在金兵的铁蹄下苦不聊生。作者空有一颗报国之心,却不能实现。 问: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对统治者的愤恨;不能实现愿望的痛苦;在梦中实现愿望的高兴;醒来后的失望……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作者复杂的心情。 师:是啊,作者的内心充满了渴望万里从军,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但却壮志难酬,无路请缨,心中充满了悲愤之情。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著,对理想愈是执著,它的悲愤愈是强烈。这种悲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中激荡,使他夜不能寐,在梦中也常常梦到。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啊! 再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理解想象画面。 结合理解,尝试背诵。 四、总结学法,拓展积累 回顾这节课学习方法。 课后自学陆游的《示儿》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并背诵下来。 | 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教师讲述汉将军李广的故事,为后边学习古诗做了铺垫 扫除字词障碍,为理解古诗打下基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会让他们学会学习 古诗,讲究韵律,结构严谨,用字精当,有些字词意思似乎很明白,但放到具体诗句中理解一时又很难与整体连成一片。这些字,往往要经过老师的诱导和学生集体的讨论才能逐步得出结果。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根据诗所描绘的意境,扮作诗人,再感悟诗意,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讲故事。而之后,当学生再一次回过头来品味诗的时候,看到的不再是一句句生疏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一个个生动的场面。 在学生初步理解诗意和思想感情后,根据学生的个性等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会作者当时当地的心境,对诗进行较深层次的感悟, 从一首诗引发开来,让学生阅读更多的古诗,并以多种形式积累下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前让学生介绍陆游的有关资料,了解诗人当时罢官归隐壮志难酬的凄凉境地,为学生读懂该诗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查工具书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诗人的情感,并调动学生的情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介绍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对当时作者情感的理解 |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古诗二首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